影視劇中的曹操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句耳熟能詳的詩句背後,是曹植與曹丕之間的争鬥。若按古代中國皇室一以貫之的嫡長子繼承制看來,曹操立年長的曹丕是天經地義的,但問題就在于曹操并不願被這種傳統束縛,他希冀能夠挑選出一位才德兼優的兒子來繼承他的大業,這就必然引發長子曹丕與曹植之間的沖突。而憑借政治手腕廣泛結交北方世家大族的曹丕,與曹植之間的鬥争或許可以稱之為曹操與世家大族之間鬥争的縮影。
一、曹操有意摒棄長子繼承制《三國演義》讓原本并不突出的東漢三國這一段曆史成為海内外民衆都爛熟于心的故事,“奸曹操”、“仁劉備”等形象更是在人們的心中固化。但了解真實曆史的朋友會知道,曹操能夠統一北方,憑借的并非其“奸詐”而是高超的智慧。曹操子嗣衆多,曹昂是嫡長子,但建安二年時,曹昂在跟随曹操四處征伐時戰死。随後曹丕順位成為嫡長子,也成為了傳統意義上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曹丕
曹操并不想恪守成規,他一生殺伐果斷,對所謂的嫡長子繼承制并不在乎,他希望他的繼承人是真的德才兼備,能夠擔負起責任與成就偉業的人。當時的中國處于四分五裂之中,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儒家理念對人們尤其是曹操這樣的雄主來說,約束力已經微乎其微。因此他并沒有對長子曹丕有什麼特殊關照,反而對年幼聰慧的曹沖十分喜歡。但曹沖年幼即病亡,給曹操帶來極大沖擊,至建安十三年,曹操已經54歲了,此時的他已經無法像之前那樣忽視繼嗣問題,選定合适的繼承人成為他現在最重要的事情。
曹沖
二、曹植與曹丕間的鬥争曹沖年幼即夭亡,曹操必須要挑選新的合适人選了,而此時已在都城文壇享有很高名氣的曹植成為曹操的重要培養對象。衆所周知,曹操不但在戰場、政壇上殺伐果斷,其本人亦是一名詩詞大家,文采水平極其之高。而曹植也是如此,他年紀輕輕便在高手如雲的文壇中獲得一席之地,且對所謂的“禮”與權威毫不在乎,這與年輕時的曹操十分相似,因此曹操十分喜歡曹植,也有意将其培養成下一位接班人。
曹植
在曹操花大力氣培養曹植的同時,長子曹丕也并沒閑着,畢竟此時的他在名義上依舊是第一順位繼承人。曹丕與曹植不同,他在文壇上默默無聞,本身性格相對沉悶一些,這自然無法得到曹操的喜愛,但曹丕的政治手腕與狠辣程度卻比他的幾位弟弟高出一大截。他在朝内外四處結交“朋友”,在朝内有手握大權的世家大族與宮廷宦官勢力,在朝外有享譽文壇的文學大家與青年才俊。無論在朝内還是朝外,曹丕都擁有龐大的關系網絡,這與喜愛文學且性情不羁的曹植完全相反。況且曹丕時常以長子的身份在曹操出征時處理朝政,軍事政治一把抓,已經曆練出相當高的政治能力,這同樣是曹植無法比拟的。
盡管曹丕有巨大優勢,但這并不意味着他就立于不敗之地,要知道作為整個曹魏集團的最高領袖,曹操對曹丕并不喜歡,甚至帶有很強的排斥感,他不喜歡這個城府極深的兒子。而在曹操的有意支持下,曹植的身邊也逐漸聚集起一批親信,尤以丁儀、楊修等為主。但曹植集團的最大問題是,這些支持者大多是在曹操的要求下才投向曹植的,且他們本身少有元老級别的朝廷重臣,所以他們根本無法與支持曹丕的司馬懿等世家大族相抗衡。曹植本身更不喜歡這所謂的“權術”,他本人就是不羁愛自由的性情中人,讓他整天處于波谲雲詭的權鬥風雲中,如同酷刑折磨一般難忍。
司馬懿
三、曹操的無奈與曹丕的繼位曹操為一代雄主,其手腕、智慧與文采,當時無出其右者,他的一舉一動都在有意與所謂的儒家規矩相隔開來,因此曹植是他的最佳人選。但曹丕憑其手腕聚攏起來的巨大政治勢力,已經讓曹操無法忽視,此時的他已然逐漸老去,他深知曹植已經無法與其長兄曹丕相抗衡,他必須做出決斷了,而這個決斷必須要向世家大族妥協了。
談到這裡,有必要簡單說一下當時的世家大族所具備的巨大影響了。自周行分封以來,政權一直為王室貴族掌握。盡管秦始皇廢分封行郡縣,并以軍功爵制作為提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但随着漢代的建立尤其是儒家獨尊地位的确立,世家大族再度卷土重來,他們依靠着巨大的關系網絡與幾乎被他們把持的選舉制度,使朝野内外都成為他們的勢力範圍。曹操出身并不高,因此他在掌權後有意打壓所謂的世家大族,但待曹操逐漸老去,北方局勢逐漸穩定之後,世家大族再度出山,他們企圖利用儒家規範再造大漢時期的社會與制度,而其中嫡長子繼承制正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曹操老矣
身為嫡長子的曹丕是世家大族最看好的繼承人選,而曹丕也在有意向他們靠攏,像我們熟知的司馬懿家族,就是當時十分重要的世家大族之一。而曹植手下的丁儀等皆是出身貧寒的士人,他們是曹操有意提拔上來的,但在龐大的世家大族面前卻顯得力不從心。曹操已然明白若堅持以曹植為繼承人,即使他能順利繼位,也必然要再度迎來一場血雨腥風,正是在這樣的考慮之下,建安二十二年,曹操還是決定向世家大族妥協,決定以曹丕為魏王太子。可以說這是曹操十分無奈的選擇,随後他更是借故先後對曹植的親信及曹植本人做出巨大限制與懲處,但這也不得不說是對曹植的一種特殊“保護”。及曹丕登基後,盡管有七步成詩的故事,但曹植本人并未受到過多傷害,算是無疾而終。
曹丕
文史君說曹操自己的出身使其對所謂的世家大族十分排斥,他也有意在打破其對朝政的壟斷。但即使如曹操這樣的一代雄主,在進入暮年後也不得不向世家大族妥協,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社會流動程度十分閉塞。而曹操的理想真正得以實現,還是在幾百年後隋唐科舉制出現之後,平民子弟才得以上升至高門大族,世家大族對朝政的壟斷才逐漸被打破。
參考文獻柳春新:《曹操立嗣問題考辨》,《中國史研究》1997年第4期。
王永平:《曹操立嗣問題考述——從一個側面看曹操與世族的鬥争》,《揚州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陽)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别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曆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号!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