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蚊子會吸血呢?國家衛健委對“全面消滅蚊子”建議作出回複,羊城晚報邀請專家揭秘“蚊子的秘密”,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為什麼蚊子會吸血呢?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為什麼蚊子會吸血呢
國家衛健委對“全面消滅蚊子”建議作出回複,羊城晚報邀請專家揭秘“蚊子的秘密”
并非所有蚊子都是“吸血鬼”
日前,對于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關于開展全面消滅蚊子的建議》,國家衛生健康委作出答複。國家衛健委官網公布的答複稱,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是健康中國建設中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從源頭上控制有害病媒生物,降低傳染病通過媒介傳播風險。
消滅蚊子是不少人的願望。但是,蚊子真的是“一無是處”的害蟲嗎?蚊子能被完全消滅嗎?記者采訪軍事醫學研究院媒介生物學家趙彤言,解密了“蚊子的秘密”。
蚊子會被熱死?
低溫高溫都可能影響蚊子生存
談到蚊子,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名字裡帶‘蚊’字的并非都是蚊子,人們常說的會吸血叮咬、傳播疾病的‘蚊子’,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雙翅目蚊科的一大類昆蟲。”趙彤言介紹,目前蚊子共有巨蚊亞科、按蚊亞科、庫蚊亞科等3個亞科,在全世界範圍内分布廣泛。
有不少網友讨論,今年夏天的蚊子變少了。實事果真如此嗎?對此,趙彤言沒有直接回答。“各地的體驗可能會有不同,在廣州,今年夏天天氣炎熱、降水少,蚊子的多少确實可能受影響。”趙彤言說。
蚊子如何才能變少呢?趙彤言解釋,溫度、濕度和降雨會影響蚊子的生長發育,進而影響其密度。所有的昆蟲都是變溫動物,溫度影響着昆蟲的生存發育。蚊子允許生存的溫度約為8℃至40℃,最适宜的溫度為22℃至30℃。對于蚊子來說,低溫和高溫都有可能對其生存産生不利影響。
“還有一點是,蚊子需要在水裡生存,尤其在幼蟲階段。大家覺得‘蚊子變少了’,可能是指白紋伊蚊少了,這是一種容器型積水蚊子。花盆、瓶罐容易産生積水的地方,容易孳生這種蚊子。天氣炎熱、雨水少了,這些容器裡的積水變少,也就沒了适宜蚊子生存的環境。同樣,降雨也會沖走容器中的積水降低蚊蟲密度,然而随着積水再次形成,蚊蟲的密度還會恢複。”
不過,趙彤言也表示:“有時人的感覺不一定全面、準确,不能簡單地說‘蚊子多了’或‘少了’。可能城區裡蚊子少了,鄉村裡蚊子卻不見少。比如,三帶喙庫蚊主要生長在稻田積水中,不僅降雨和氣溫是影響因素,灌溉和曬田也可能是影響因素。”
“城市裡開展的蚊蟲防治項目也會導緻蚊子減少。大家感覺蚊子少了,也有可能是人為幹預。”趙彤言表示,除了天氣等自然因素外,人為因素也會影響蚊蟲的生存。
蚊子靠吸血存活?
有些蚊子并不需要吸血就可産卵
蚊子在地球上普遍分布,目前已有約4000種蚊子被發現。趙彤言介紹,在中國,有記錄的蚊子超過400種,越往南的地區蚊子種類越多樣,在海南、雲南等地分布的蚊種很多;而東北、西北、華北地區相較于南方,蚊蟲的種類較少,但絕對密度更高,尤其是在森林、沼澤等區域。
蚊子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昆蟲呢?趙彤言介紹,蚊子屬于完全變态的昆蟲。“雌蚊一般在水裡産卵,卵孵化後變成幼蟲。幼蟲有四個齡期,在水裡以浮遊生物為食。接下來,幼蟲變成蛹約兩天後,蛹會羽化成蚊飛出。”趙彤言表示,一般來說,雄蚊的壽命很短,隻能存活一到兩個星期;而雌蚊能存活超過一個月。
一般情況下,同一批卵裡先孵出來的是雄蚊,雌蚊羽化24小時後,開始群舞、交配。“大家可能有過這種生活體驗,在一些大樹下,看見蚊子成團飛舞,這是雌蚊和雄蚊在群舞交配。”趙彤言說。交配過後,雌蚊開始尋找宿主,也就是吸血的對象。吸血完成後,血液不斷消化,卵巢不斷發育。發育成熟後,雌蚊開始産卵。在這個過程中,交配後儲存在受精囊裡的精子會釋放出來,變成受精卵。産完卵後,雌蚊再次尋找宿主,開始第二次吸血。之後蚊子可以不用再交配,繼續用受精囊裡的精子産蚊。
“從蚊子交配後的吸血、産卵,到第二次吸血之前,稱為一個生殖營養循環。”趙彤言說,在氣溫約25℃的條件下,蚊子3至4天就能完成一個生殖營養循環。
不過,有些蚊子并不需要吸血就可産卵。“存活在我國北方的兇小庫蚊,以及尖音庫蚊複合組的騷擾庫蚊,都是自育性蚊蟲,在羽化後不吸血就可産卵。”趙彤言表示,并非所有蚊子都是讨厭的“吸血鬼”,有一些蚊科昆蟲本身不吸血,比如巨蚊不僅不吸血還吃蚊子。
蚊子都是害蟲?
有的傳播疾病有的卻能傳播花粉
吸血的蚊子讓人不堪其擾,還會傳播疾病。趙彤言表示,按宿主動物分類,蚊子有嗜吸人血的,也有嗜吸動物血的。嗜吸動物血中還細分為鳥血、牛血等,這在傳染病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嗜吸牛血的中華按蚊,是瘧疾和絲蟲病的傳播媒介。”
有報道稱,蚊子是地球上最大的殺手。蚊子真有這麼大的危害嗎?趙彤言表示,在全球範圍内,蚊子傳播的傳染病主要有寄生蟲病和病毒病兩類;寄生蟲病包括瘧疾、絲蟲病等。2021年,世衛組織宣布,中國消除了瘧疾。但在世界範圍内,由蚊子傳播的瘧疾仍然是影響人類健康的最大傳染病。另外,蚊子還傳播一些蚊媒病毒病,如常見的登革熱和乙型腦炎。“有一些輸入型疾病的傳播媒介也是蚊子,如寨卡、基孔肯雅熱等。”
近來,網絡上也有人提問,蚊子會傳播新冠病毒、HIV病毒嗎?趙彤言表示,國内外對此都進行過相關研究,目前沒有實驗結果表明蚊子能傳播新冠和HIV病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用太擔心。
引發疾病是蚊子主要的危害之一,但在日常生活中,蚊子吸血帶來的“癢”和聲音騷擾的影響也不容小觑。晚上休息時被蚊子叮咬,睡眠質量會大打折扣。“尤其是工作和居住在蚊子密度較高區域的野外工作者,蚊子對他們的吸血、騷擾是非常嚴重的。”趙彤言說。
什麼樣的人“招蚊子”?趙彤言表示,人的二氧化碳呼出量和汗液成分影響蚊子的偏好。有的人呼吸量比較大,容易招惹蚊子;有的人汗液裡的乳酸和氨水達到一定配比,也容易招惹蚊子。
那麼,蚊子是否隻有壞處,沒有好處?其實也不盡然。“有的蚊子是傳播花粉的昆蟲,在吸食花的汁液時會發揮傳粉的作用。傳粉對整個生态系統,包括農作物生長和植物繁育,是有意義的。”趙彤言說,“當然蚊子不像蜜蜂一樣是重要的傳粉昆蟲,但它在這方面确實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蚊子能完全消滅嗎?
人類滅絕蚊子的可能性極小
在生産生活中,蚊子“犯事”又“煩人”,我們該怎麼去應對呢?
據悉,近年來,國家衛健委不斷加強蚊蟲防制的科學化管理,積極開展病媒生物監測,國家級病媒生物監測點已達1097個,形成了“三位一體”的蚊蟲等病媒生物生态學、病原學和抗藥性監測網絡,為蚊蟲及蚊媒傳染病風險評估、預測預警、控制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也為科學選擇蚊蟲控制殺蟲劑提供了決策依據。
其實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醫學昆蟲學家陸寶麟就提出了蚊蟲綜合防治理論。趙彤言介紹,蚊蟲綜合防治是從蚊蟲與環境以及社會條件的整體觀念出發,根據标本兼治而着重治本的原則,因地因時制宜地針對有害蚊種綜合采用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環境防治的方法,把傳播疾病的有害蚊種的密度降到不足以構成危害的水平,并在有條件的局部地區把它清除。在大規模滅蚊方面,與農業結合的稻田養魚、濕潤灌溉等措施也是當前施行的重要滅蚊方法。
“魚在稻田裡吃蚊子幼蟲,蚊子的密度就降低了;濕潤灌溉避免了大面積和長時間連續的農田積水,蚊子就少了。”趙彤言說。我國城鎮開展的治本清源清除蚊蟲孳生地的活動,也是一種大規模的滅蚊行動。
有報道稱,某些高校和研究機構培育并投放了一批經過特殊處理的絕育蚊子,力圖通過不育蚊子與野生蚊子交配實現種群數量的下降。趙彤言表示,此項研究目前尚處在科學探索階段和擴大試驗階段。“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進步,人類和蚊子的鬥争是永無止境的。”
既然如此,蚊子有可能滅絕嗎?“城市環境變遷對蚊子的存活數量是有影響的,但是蚊子不會因此滅絕。”趙彤言認為,人類滅絕蚊子的可能性極小。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該如何防蚊滅蚊呢?趙彤言表示,在居住環境裡安裝紗門紗窗,是防止蚊蟲侵擾最有效的辦法。此外,根據蚊子的習性,要經常清理居家室内外容器的積水,無積水就無蚊蟲。長期蓄水的容器可以加個蓋子,避免蚊子進去産卵。
此外,正規驅蚊水防蚊也非常有效。但趙彤言提醒,購買驅蚊産品時注意查看産品的批号。“我們可以看到驅蚊水上寫的都是農藥的批号,這是因為防蚊滅蚊藥品按照法律法規由我國農業部門審批,隻要有正規批号一般是安全的,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羊城晚報記者 孫唯 實習生 郭伊珞 陳雨瑤 通訊員 張志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