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日報
◎ 曆史瞬間
晴日當空,浮雲缱绻。2013年11月3日下午,來到位于吉首市的矮寨特大懸索橋視察。
走上大橋,饒有興緻地沿着矮寨大橋觀光通道邊走邊看。“大橋兩索塔間跨度1176米,跨峽谷跨度世界第一;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離的結構設計方案;首次采用岩錨吊索結構,并用碳纖維作為預應力筋材;首次采用‘軌索滑移法’架設鋼桁梁。”在聽說這座淩空飛架于大峽谷之上的大橋創下4個“世界第一”時,盛贊:“這就是中國的圓月亮。”
崇山峻嶺中,一條條鄉村公路蜿蜒盤旋在山間,連接着深山各個村寨。了解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交通條件不斷改善,特别是鄉村道路網已基本形成,很高興。他指出,貧困地區要脫貧緻富,改善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很重要,這方面要加大力度,繼續支持。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彭可心
(吉首市矮寨鎮矮寨大橋,雲在橋下飄,橋在雲中藏,矮寨大橋如在雲中穿梭。)
“鳥不飛度,獸不敢臨。”武陵山區崇山峻嶺,地老天荒。
作為包頭—茂名高速公路關鍵控制性工程的矮寨大橋建成通車後,因“溪山阻絕、非人際所履者”而藏于深閨的湘西之美,通過這條雲端“天路”,有了被看見、被打開的便捷通道。
2013年11月考察之後,矮寨大橋的創新樂章仍在持續奏響:新修的鄉村公路将藏在大山的村村寨寨串聯起來,通過高速公路連接外面的世界。尤其是2021年,張吉懷高鐵呼嘯進武陵,神秘大湘西搭上新時代快車,融入更廣闊天地。
沉睡大山喧嚣開來,千年苗寨邁進新時代。
薄霧升起,矮寨大橋的紅色橋身在虛無缥缈的雲霧中若隐若現,耀眼奪目。似一首印在大地的詩,又像一條攀上天際的虹。
雲,在橋下飄;橋,在雲中藏;車,在橋上疾馳。
大橋下的德夯大峽谷,春濃、山青、水綠,一眼望不到頭的綠色,與藍天白雲相接,田野、河流與村寨升騰起人間煙火。
4月8日,記者站在矮寨大橋茶峒岸遠眺。這座被贊為“中國的圓月亮”的矮寨大橋,如今已通車10年,四周險峻高聳的青山依舊,金黃的油菜花綻放在峒河兩岸。
“當年,就是在矮寨大橋吉首岸下車,順着這條綠色台階走上了觀光通道。”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湘西管理處原處長聶善文,仍清晰記得當年情景。
綠色樓梯被保留下來。每年數以萬計的遊客乘手扶電梯或透明觀光電梯,到達觀光通道,俯瞰峽谷風光。
(矮寨奇觀旅遊區,苗胞吳二姐在景區做保潔,一個月有2000多元收入。)
在觀光通道上的駐足之處,被顯眼的黃色标記出來,成為景區人氣最旺的“打卡點”。
聶善文回憶,當時看着眼前美景,發出暢想:在這裡擺個茶幾,沏壺茶,聊聊天,賞賞景,多麼惬意啊!
去年,矮寨大橋吉首岸的懸崖絕壁中“長”出一個T字形水晶盒,遊客可坐于内,聽峽谷清風徐徐成歌,賞苗寨村莊日升日落。“這兒四季風景各異,希望再來喝杯茶,賞賞景。”矮寨奇觀旅遊區導遊楊麗麗充滿希冀。
巍巍武陵,群山綿延。矮寨大橋貫通了湖南、重慶、貴州等省市的幾大高速公路網,打破了制約湘西發展的交通瓶頸。
放在幾十年前,這根本是難以想象的事。
“矮寨坡,山連山,一十三道彎,彎彎都是鬼門關。”湘西行路之難,難在矮寨。
1936年,湘西地區第一條公路——湘川公路全線通車。其中一段矮寨盤山公路僅長6.25公裡,垂直高度400多米,坡度大于70度,得膽戰心驚開行半個多小時方能通過,堪稱“世界公路奇觀”。公路最窄地段不足4米,兩輛小車在最窄段不能同時通過,堵車更是常有的事。
“天路”昂首,群山欽歎。矮寨大橋通車後,曾經要走30分鐘盤山公路,如今隻需1分鐘;從長沙開車去重慶,全程由原來的16個小時縮短至現在的8個小時。
大地生機勃勃,矮寨處處湧動着農業特色産業發展的強勁勢頭。
4月8日下午,陽光從雲縫裡照射下來,矮寨大橋北岸高坡上,矮寨鎮陽孟村種植大戶楊元妹正忙着給300多畝金秋梨剪枝。
( 矮寨奇觀旅遊區,工作人員以矮寨大橋為背景,直播介紹矮寨大橋和當地特産。)
有了橋,修了路,曾經最遠隻賣到吉首的金秋梨,現在已經走俏長沙、廣州、深圳、北京等地,還有不少外地貨商趕來收貨。“以前哪裡有貨商上門哦。我自己開小貨車運梨子,路上颠簸一個多鐘頭才到吉首,還得爛一小半。”楊元妹回憶起之前的日子直搖頭。
去年,楊元妹家的矮寨高山金秋梨産量達25萬公斤,産值達100萬元。今年,她準備開發梨罐頭、梨膏等二次加工産品,做強電商,賣到全國各地。
在天水相映的碧綠深藍裡,大橋跨越高山峽谷,連通江河湖海,連起一條條康莊大道,成為名副其實的民生橋、産業橋、緻富橋、幸福橋。
如今,矮寨大橋的日均車流量超過1.4萬車次,遊客車流以及農産品貨運等物流運輸車輛約占比40%。白雲貢米、湘西黃金茶、猕猴桃汁、葛根粉、臘肉……湘西偏遠山村的農産品源源不斷地經由高速公路運往全國各地。曾經貧困的武陵山區,正通向美好生活的彼岸和充滿希望的未來。
距離矮寨鎮6公裡,盤山公路蜿蜒而上。海拔700多米的高山台地上,四面懸崖絕壁,幽岩邃谷,家庭村就坐落在此。
矮寨大橋通車時,家庭村還是湘西州唯一沒有通公路的村子。一寨人守着烏油油的闆壁青瓦,泥垣竹栅,一灣子靠天吃飯的水田,簡單生活。
村民下山繞不開懸崖,進出要走陡峻的山路、爬藤梯。買點農副産品回家,全靠肩背擔挑上山。“都說家庭村的村民是湘西力氣最大的,當時為了少走一趟,一次得背100公斤呢。”矮寨鎮文化旅遊服務站站長施雲生說。
在政府支持下,家庭村在岩壁之上鑿出來一條“七拐八彎”的鄉村公路,于2013年12月通車。“現在村民都開車上下山,可沒有當年那力氣咯。”施雲生打趣道。
白雲深處,大山之間,一條條鄉村公路蜿蜒而出。遊客盈門,古老苗寨迎來生機。
(吉首市矮寨鎮家庭村,苗家阿妹秧梅開(左)跟着奶奶學織布繡花,學做傳統服飾。本版圖片均為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通訊員 朱珠 攝影報道)
苗家阿妹秧梅開租下舅舅家的老房子,開了一家名為“嘎婆屋”的民宿,意為“外婆家”。開業第一年,淨賺5萬元。當地5戶村民見秧梅開發了财,也紛紛辦起了民宿。
到2021年底,湘西州已建成農村公路10620.367公裡,直達每個鄉鎮、村、組。今年,湘西州還将提質改造180公裡農村公路。
“轟隆隆”的挖掘機聲音從吉首市馬頸坳鎮隘口村傳來,茶山又在修路了。
清明前後,正值湘西黃金茶采摘旺季,空氣中都飄着茶香。
2009年時,隘口村僅有100餘畝祖輩留下來的老茶園,能擴展到現在的萬畝茶田,隘口村村支書向天順說:“搭幫了村裡的路,鄉村産業振興的路也打開了!”
十多年前,隘口村土路泥濘,隻能靠馬馱茶苗和肥料上茶山。肥料100元一包,馬運一趟肥料也要100元。種茶成本高,村裡沒人願意幹,茶園面積一直拓展不開。
怎麼辦?還得修路。
土路從2米拓寬到3米,再拓寬到5米;運輸工具從馬變成了三輪車,又升級為小貨車。茶園面積跟着在變,由100畝到300餘畝,再到8000餘畝,直至現在的19000餘畝。
沿着新修的鄉村公路,山溝溝裡的黃金茶坐上大貨車跨過矮寨大橋,賣到了法國、英國、赤道幾内亞、老撾、泰國等國家。去年,隘口村共收獲10萬公斤湘西黃金茶,銷售額達1億元,黃金茶裡真正生出“黃金”。
“泡一杯黃金茶,住一晚茶居民宿,吃一頓茶餐。”向天順說,村裡正着力打造“隘口茶旅小鎮”,發展鄉村旅遊業,帶動更多村民增收緻富。
以路為媒、聯動融合,農村公路作為鄉村産業發展的基礎“骨架”,不斷疏通鄉村振興的“經脈”。
今年,省委、省政府繼續将農村“三路”建設列為重點民生實事項目,明确完成農村旅遊路、資源路、産業路提質改造5000公裡、建設農村公路安防設施6000公裡。
吉首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向晖鵬介紹,吉首市百裡茶廊環線旅遊公路正在建設。建成後,吉首市9大旅遊闆塊可互聯互通,還能覆蓋吉首市8萬餘畝茶葉産區,讓湘西黃金茶成為村民脫貧緻富的“金飯碗”。
“哇——”
德夯大峽谷中傳來一聲尖叫,又随着山風慢慢飄散。是遊客在玩高空蹦極。
德夯,苗語意為“美麗的峽谷”。1987年,德夯大峽谷就被開辟為旅遊景區。但囿于交通環境和接待能力,峽谷内的斷崖、石壁、峰林、瀑布、原始森林等絕景未被外人知曉,一年的遊客量不過10萬人次。
2021年,矮寨景區與德夯大峽谷景區、十八洞村“打包升級”,成為5A級景區。曾經沉寂的德夯大峽谷更加吸引着世人,景區還推出飛拉達、雲中漫步、高空秋千、高橋蹦極、高橋矩陣等五大高空極限項目,遊客成幾何倍數增長。吉首矮寨奇觀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馬磊介紹,2021年,矮寨奇觀旅遊區接待遊客332.1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2億元。
俯瞰三湘大地,高速公路内聯外暢、高速鐵路加速延伸、農村公路進村入戶、水運航道通江達海、民航網絡全面拓展,接待四方來客,速度更快、步履更從容。
今年,我省計劃完成投資1000億元,進一步加快完善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農村公路等高質量交通基礎設施。其中,平伍、伍益、甯韶、江杉、城陵矶5個高速公路項目确保年内建成通車。
( 遊客在矮寨奇觀旅遊區體驗飛拉達高空極限項目。)
矮寨大橋的通車喚醒了沉睡的大山,羞答答和大家打了個照面;張吉懷高鐵呼嘯而來,把遊客往湘西大山裡引來,更多寶藏被發現了。
“擡腳就走,屁股還沒坐熱就要下車了。”吉首大學大四學生曆丹回想起來,依然止不住笑意。
2021年12月6日,張吉懷高鐵開通首日,曆丹花14元購買了一張高鐵票,上車11分鐘後,就從吉首東站“瞬移”到了鳳凰古城站。高鐵未開通前,曆丹想去鳳凰過周末,需要去吉首站乘坐大巴,一個半小時,23元。
全線245公裡的張吉懷高鐵,如一道銀色的閃電挺進“溪洞蟠深,地勢險遠”的武陵山區腹地,将武陵源、天門山、芙蓉鎮、猛洞河、矮寨大橋、德夯大峽谷、鳳凰古城等多個世界級、國字号文旅品牌串珠成鍊,為湘西地區文旅快速發展打通了“主動脈”,啟動了“新引擎”。
今年2月,湘西邊城機場航站樓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起伏的群山、馥郁的美酒、地道的長龍酒席、獨特的土家織錦和苗族刺繡……湘西人燃起篝火,敲起鑼鼓,跳起擺手舞,盡情展現山水人文的無窮魅力。
莽莽大山靈動起來。這裡有歌、有景、有滋味,一路前行,一路風景。
◎ 青年觀察
跨越大山的奇迹
張琪汶(吉首大學商學院學生)
十年前,矮寨大橋還沒通車,我随父母從吉首火車站坐中巴車,繞了一個小時山路方才到達矮寨鎮,又搭上當地村民的小貨車晃悠悠到了德夯苗寨。
當時,媽媽指着頭頂上方建設正酣的矮寨大橋對我說:等大橋通車就不用這麼辛苦了。
這次來矮寨大橋采訪,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看到這座“仙氣飄飄”的大橋。乳白色薄霧托着大紅色的橋身,橋上三兩汽車飛馳,“嗖”地一下,不過一分鐘就從橋這頭到了那頭。
我感歎着矮寨大橋的美,也感歎着它的鬼斧神工。
湘西群山峻嶺之間,1000多名建設者晝夜苦戰1800多天,征服5大世界級難題,創下4項“世界第一”,這才成就了如此宏偉的懸索橋。
而在貴州省平塘縣,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也在群山中仰望星空,探求着宇宙奧秘。
這個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已是中國科技創新的一張代表性“名片”;矮寨大橋也用實力說話,被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推薦為“十大非去不可的世界新地标”,成為美麗湘西走向世界的又一張“新名片”。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曾說過:“天眼是修給下一代的。”矮寨大橋又何嘗不是如此?
“我小孩現在接棒,要把産業做大呢。”“現在家鄉旅遊發展得好,哪裡還需要往外跑。”在采訪中,我聽到不少這樣的話語。
站在矮寨大橋上,我仿佛感受到了無窮無盡的力量。這是一顆希望的火種,承載着一代人的願景,燎原了整個湘西。
探索世界的大門敞開了,湘西人民的精氣神起來了。我相信,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傳承,未來他們将跨越更多“群山”,奔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責編:王姚冰]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本文來自【湖南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