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七,好久不見。
今天是周一,還有四天就放假了,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 Apple-1計算機移位寄存器内部,相關原理講解。(依舊來源于Ken Shirriff)
在之前給大家講過蘋果第一台電腦内部的時鐘芯片,大家點擊标題可以直接跳轉,今天給大家講一下蘋果第一台電腦的内部移位寄存器芯片。
拆解蘋果第一台電腦,沒想到内部時鐘芯片竟然是這樣的?
蘋果的第一款産品是 Apple-1 計算機,正好在 46 年前,也就是 1976 年 4 月 11 日推出。
這台早期的微型計算機使用一種不同尋常的存儲方式來顯示:移位寄存器存儲器。它不是将數據存儲在 RAM(随機存取存儲器)中,而是存儲在 1024 位移位寄存器中。
也就是說将一個位放入移位寄存器,1024 個時鐘周期後,該位從另一端彈出。在随機存取存儲器芯片的早期,移位寄存器存儲器更便宜,因此許多系統都使用它。1當然,缺點是你必須在位可用時使用它們,而不是訪問任意内存位置。
Signetics 2504 移位寄存器芯片的芯片圖
上圖顯示了顯微鏡下的芯片。底層的矽是灰色的,頂部有白色金屬布線。最粗的金屬線為芯片供電。該芯片還具有由一種稱為多晶矽的矽構成的布線和晶體管。照片中的多晶矽呈紅色。大部分裸片被移位寄存器占據,排列成行來回蜿蜒。芯片邊緣周圍的方塊是鍵合焊盤,鍵合線将芯片連接到芯片的外部引腳。
Apple-1 的顯示屏Apple-1 在顯示屏上顯示 24 行,共 40 個字符。與當時的大多數計算機一樣,Apple-1通過存儲字符而不是像素來減少内存。
字符生成 ROM在顯示時将每個字符轉換為 5×7 像素矩陣。為了進一步減少内存,顯示器沒有存儲完整的字節,而是 6 位字符,支持大寫字母、數字和一些符号。
Apple-1 計算機作為電路闆出售。用戶必須提供鍵盤、電源、顯示器和外殼。
六位顯示字符保存在六個 1024 位移位寄存器中,第七個移位寄存器跟蹤光标位置。
下圖顯示了 Apple-1 電路闆上的移位寄存器和時鐘驅動器。這些芯片采用 8 管腳封裝,因此兩個芯片可以放入普通 TTL 芯片的空間。
Apple-1 電路闆,展示了 1024 位移位寄存器芯片和時鐘驅動芯片
下圖顯示了 2504 移位寄存器芯片在 Apple-1 原理圖中的原理圖。這些芯片僅使用 6 個引腳。每個芯片都有一個用于輸入位的連接和一個用于輸出位的連接。其餘引腳提供兩個時鐘信号和 ±5 伏電源。與 RAM 芯片不同,這些芯片不占用地址。
顯示兩個移位寄存器芯片
PMOS集成電路下圖顯示了 MOS 晶體管的結構。底部是矽,摻雜雜質形成p型矽。兩個導電 p 型區域稱為晶體管的源極和漏極。通道充當源極和漏極之間的開關,由上方金屬栅極中的電壓打開,薄絕緣氧化層将金屬栅極與下面的矽隔開。這三層——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為 MOS 晶體管命名。
P型MOSFET的結構
移位寄存器接下來看看移位寄存器是如何構造?移位寄存器是位在階段之間傳遞,由時鐘脈沖控制。
移位寄存器有 1024 級,可容納 1024 位。每個移位寄存器級使用兩個晶體管和兩個反相器,如下所示。
在第一個時鐘階段,第一個晶體管打開,允許輸入位通過它和第一個反相器。在第二個時鐘階段,第二個晶體管開啟,允許反相值通過它和第二個反相器,産生輸出。因此,一個位需要兩個時鐘相位才能通過移位寄存器級。
在第一時鐘階段,輸入通過第一晶體管。在第二個時鐘階段,輸入由栅極電容保持并傳遞到輸出。
該電路是一個動态移位寄存器。當第一個晶體管關閉時,該值保留在第一個反相器的輸入端,由電路的電容保持。(對于第二個晶體管也是如此。)因為 MOSFET 的栅極幾乎不使用電流,所以位值會在它耗盡之前保持幾毫秒左右。(這與 DRAM 使用的原理相同,通過電容保持位。)隻要時鐘繼續運行,每個階段都會刷新位。
每個反相器使用兩個 MOS 晶體管實現。高輸入打開晶體管,将輸出拉低。低輸入關閉晶體管,允許上拉電阻将輸出拉高。因此,電路将其輸入反相。
逆變器使用左側的電路,該實現使用右側的電路
該電路實際上是用晶體管代替電阻實現的,如圖所示,因為晶體管比電阻更緊湊。上部晶體管的高輸入将其打開,導緻上拉電流流動。
在标準逆變器中,晶體管将始終處于開啟狀态。但是,反相器的輸出僅在一個時鐘階段使用。為了降低功耗,晶體管連接到時鐘,因此它僅在需要時用作上拉電阻。
芯片上的移位寄存器級下圖顯示了移位寄存器級是如何在裸片上構建的。圖像的第一部分顯示了電路在顯微鏡下的外觀,這是一個由矽、多晶矽和金屬電路組成的複雜混雜的電路。在中間,用綠色突出了摻雜的矽,用紅色突出了多晶矽。
在多晶矽與矽交叉的地方形成晶體管栅極(黃色),源極和漏極在兩側。(水平金屬布線應清晰,無需突出顯示。)
多晶矽和晶體管的複雜、優化形狀。最後,黑點表示連接兩層的觸點。在圖像的下半部分,位向右移動,而在上半部分,位向左移動。
移位寄存器的一級
在右下角,移位寄存器的一級由底層電路頂部的示意圖表示。如上面說的,該階段是用六個晶體管實現的。要注意連接至 Vdd 的上拉晶體管又長又細,從而降低了它們的電流。
另一方面,Vcc 的反相晶體管很寬,因此它們提供大量電流。圖像上半部分的電路相同,但旋轉了 180°。注意兩排移位寄存器共享時鐘相位線和Vdd,使布局更有效率。
芯片拓撲該芯片具有一種不同尋常的拓撲結構,使其能夠以雙倍速度運行:每個時鐘相位一位而不是每個完整時鐘周期一位。
它通過一個簡單的技巧實現了這一點:它實際上是兩個并行操作的 512 位移位寄存器。第一個在時鐘相位 1,相位 2,相位 1,...上運行,而第二個則相反:相位 2,相位 1,相位 2,...結果是一半會在相位 1 中産生比特,而另一個将在第 2 階段産生比特。輸出電路将這些比特合并成一個單一的輸出流。
從外面看,它看起來像一個 1024 位移位寄存器,運行速度是原來的兩倍。
另一個複雜之處在于,用相同的矽布局可以生産三個 1024 位移位寄存器芯片:2502(組織為四個 256 位移位寄存器)、2503(512×2)和 Apple-1 的 2504(1024×1 )。不同的芯片是通過在制造過程中改變芯片的金屬布線來創建的,這比構建完全不同的芯片要容易得多。為了支持這一點,移位寄存器被分成八個 128 位段,如下所示。
在 1024×1 芯片中,四個 128 位段組成的兩個鍊并行運行(在相反的時鐘相位上)以産生一個 1024 位移位寄存器。第一條鍊使用淺色鍊段 A、B、C、D,而第二條鍊使用深色鍊段。
這些段通過沿管芯側面的金屬布線連接。芯片邊緣周圍的焊盤被标記,該芯片中未使用灰色的。輸出引腳上方的大電路塊将兩條鍊組合成一個輸出。
該芯片由 8 個移位寄存器鍊組成,每個 128 位長。它們以不同的方式連接,形成不同的移位寄存器芯片。
該芯片的其他變體以不同的方式連接移位寄存器段,并使用額外的輸入和輸出引腳。512×2 2503 芯片使用四個 256 位鍊以及兩個輸入和輸出電路。2502B芯片使用全部8個128位鍊并行組成一個256×4的移位寄存器,具有四個輸入和輸出電路。10
下圖顯示了其中一個未連接的輸出:紅色多晶矽線的一端未連接。對金屬層稍作改動,就可以斷開兩個段之間的金屬布線,而将段連接到此輸出。
中間的多晶矽線斷開了。
時鐘驅動器最後簡要介紹驅動移位寄存器的時鐘驅動芯片。由于 PMOS 電路,移位寄存器存儲器芯片需要具有高電流和異常電壓的時鐘脈沖:從 5 伏到 -11 伏。這些脈沖由特殊芯片 DS0025 兩相 MOS 時鐘驅動器提供。
下面的芯片照片顯示了該芯片。芯片由四個産生 1.5 安培脈沖的功率晶體管控制。
DS0025 時鐘驅動芯片的模具照片。
以上就是關于蘋果第一台内部移位寄存器的一些原理講解,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哦。
圖片來源于小紅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