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佘晔
根據小說《重中之重》改編的電視劇《麓山之歌》正在央視和芒果TV同步熱播,作為國家廣電總局“我們的新時代”創作展播活動重點劇目和湖南廣播影視集團譜寫“奮進新時代洪波曲”的重點劇目向“黨的二十大”獻禮,從題材選取和藝術呈現上來說,都值得觀衆關注和思考。它是一部聚焦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創新創造的工業題材巨制,生動展現了世界工程機械領域話語權争奪的時代景觀,在“制造大國”向“智造強國”的時代征程中,将“大國工匠”精神和一線勞動者的家國情懷演繹得真實激蕩。
工業題材領域的文學創作和影視制作都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卻是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 紮根人民”不可替代的肥沃土壤,理應挖掘與深耕。《麓山之歌》主創團隊敏銳地感知到這一點,大膽地做工業題材領域影視制作“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成功實現了“将宏大叙事與底層視角、高層故事與一線生産場景、現代工業美學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的方式進行講述”的展播效果,很有可能成為與《山海情》《覺醒年代》《人世間》等主題劇齊名的“工業新主流”影視爆款。
大國匠心,時代之重。《麓山之歌》直面國企改革創新的困局與破局,塑造了企業家方銳舟、技術研發員衛丞、全國勞模宋春霞、金牌焊工金燕子等一批有擔當、有信念、有溫度的鮮活人物群像,正是他們對信仰的堅守和生活無條件的愛與付出,将高精尖技術和宏偉的科學事業賦予人性的溫暖與力量,完成了新時代我們與世界一流科技企業勇于争鋒、主動參與世界科技領域話語權争奪的時代抒寫。
通過《麓山之歌》,我們看到了連接科技與生活、科技與人性之間的情感橋梁,看到了科技本身蘊含的巨大魅力及其對人類的反哺。工程機械領域單調的手工操作和冰冷的數據制圖等工業元素在《麓山之歌》中變得跟人一樣可愛與重要,這些客觀靜止的機器零部件和嘈雜廠區深刻地傳遞出一種對話性和反觀性,科技就這樣無聲而火熱地參與着現實生活的構建,也深刻地改變着人類的前途命運走向,而“麓山之歌”的吟唱,就是對人類美好科技未來的一份期許與企盼。
麓山重工董事長方銳舟是堅守與傳遞這份創造之力、科技之愛的成功企業家代表。他是從麓山的一線車間起步的,他對麓山的感情是人間大愛。“斷臂事件”之後,當年一同寫下“争鋒”的三人團一個瘋了,一個走了。面對像海彼歐這樣的行業巨頭在技術上的掣肘和不平等對話,方銳舟選擇了忍辱負重,為十年後麓山一号的成功研制獲得寶貴的窗口期。方銳舟具備一個大國企業家所需要的眼光、格局、胸懷、勇氣、魄力等幾乎所有特質,同時把對麓山的愛貫注在麓山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位勞動者身上。
為了打赢海彼歐起訴衛丞的球窩官司,方銳舟不惜花重金為勞模宋春霞打造淨度加工房,并說了這樣一段情辭懇切的話:品質,不僅僅是我們的加工精度,也不單單是一個具體的極限數值和合格率,它是一個一個活生生的、有溫度的充滿熱愛的人。品質不是天資,不是機器,它是追求極緻的進取心,書本裡出不來大工匠,所以,品質由心造就,工匠由愛而生。這份對品質的追求和愛又集中地體現在衛家兩代人的奉獻與傳承上。這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科學家衛沖之的兒子、麓山一号專利擁有者的衛丞思想上的轉變。父親曾是麓山重工的研發總師,創造了世界最長臂架泵車的中國标準,母親是全國勞模。衛丞作為麓山這樣一個優秀員工家庭的後代,内心充滿對科技的尊重與信仰,但這一切,在父親成為“瘋子”之後埋下了仇恨和懷疑的種子。他從沒放棄對當年真相的追索,在憤恨中從事麓山一号的研發,想一心拯救這個自認為被身邊所有人抛棄的科學家父親。直到所有的真相揭開,麓山重工在董事長方銳舟的大力支持下主動迎戰海彼歐對個人的起訴時,衛丞主動放棄500萬的專利轉讓費,并大聲地喊出:“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是溫暖的,科技讓弱者變強,讓強者變得更有愛的力量。”
《麓山之歌》作為機械工程領域高端技術博弈的景觀呈現,有很多的看點和着力點,除了核心技術攻關的主題講述,方銳舟的謀略與擔當、宋春霞的“愛,讓人智慧/恨,讓人愚蠢”的價值觀念、衛丞對創世界一流技術的信心和決心以及麓山上萬員工對機械工藝的虔誠之心傳遞的這份科技之光,就是當下“建功新時代 奮進新征程”必備的心靈之光、時代之光和信仰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