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正值各色各樣的拍照旺季。
無論是主動尋拍,還是被迫營業,看到大合照中的自己,不少人都會受到億點點傷害,這都是什麼醜東西?照片中張牙舞爪的人是誰??鏡子裡那個人見人愛的帥哥/美女去哪了?!
那麼問題來了,自拍、他拍、鏡子裡,到底哪個才是真實的自己?或者說,你真的知道自己長什麼樣嗎?今天,咱就來好好聊聊這個話題。
01 人眼、相機怎麼看世界?
自拍最醜?他拍随緣?照鏡子最美?到底哪個還原度更高,還得從人眼如何看世界講起。
根據中學物理知識,我們的眼睛捕捉物體,靠的是晶狀體對物體射來的光線産生折射,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倒的物理成像,再由視覺神經感知傳給大腦,經過大腦皮層分析後最終形成視覺。而照相機的基本結構由一個玻璃透鏡組成的鏡頭和感光記錄影像的元件構成。
本質來講,人眼接受并傳遞給大腦的其實是一個倒的二維圖像,這與照相機的原理是一樣的。
人眼與照相機的成像原理
圖片來源網絡
但是!我們聰明的大腦會自行處理信息,将看到的二維圖像深度腦補成一個“三維世界”,而照相機成像還停留在“被動”記錄的二維平面,這不,視覺差距就形成了嘛!
隻不過當我們看他拍的成片時,大腦還是會腦補記憶中的拍照場景,所以“二維”與“三維”的視覺差距似乎沒那麼大,但當我們改變拍攝焦距時,變化就發生了。
觀察下面這幅圖就可以發現,當模特保持同一姿态,不同焦距下人臉的大小甚至精氣神都有一定的差異。以48mm标準人眼焦距為參照,20mm焦距會明顯降低模特的帥氣值,而中長焦距下(85mm以上)的模特不要太蠱好嘛!
不同焦距下的人臉
圖片來源網絡
除了焦距外,色彩感也是個關鍵的影響因素。回想一下,明月當空,你拿出手機記錄美景,卻總是拍不出眼中的月光,這就是人眼與相機對色光感受的差異。
月亮照在土樓群上
人眼的色彩感是由視網膜上混合在一起的三種不同感色細胞産生,又經過大腦皮層的處理呈現出我們看到的顔色,相機則是彩色感光片利用三層感光乳劑記錄與表現色彩,無法拟合人眼的光譜特性。
通常有正常色感的人,都會把一些特定景物的色彩特征記憶在大腦中,比如天空是藍色的,草地是綠色的,但是當光源本身色光發生變化時,比如五彩霞光出現,人眼會自動調整适應,并不會特别察覺到景物色彩的偏差,但相機卻會真實地記錄色光,這讓你覺得照片怎麼跟現實不太一樣。
造成相機與人眼看世界差異的影響因素遠不止焦距、色彩。可見,拍照對人眼可見事物的诠釋大概率是個随機事件。
02 論還原度,還得是鏡子
再來說說手機前置攝像頭與照鏡子的效果。
為了讓消費者自拍時能夠在較小環境、較近距離裡,拍出更多的景物,許多手機前置攝像頭都采用了廣角鏡頭。的确,廣角鏡頭拍攝時可以盡可能地拍到更多的背景,但它的緻命bug就是會誇大前景,造成比較嚴重的透視畸變,越接近被拍攝對象,失真越嚴重,而這個前景往往就是舉起手機,擺好姿勢,滿懷期待自拍的你……
自拍.jpg
發生廣角畸變後是什麼樣子呢?可不僅僅是我們所知的“在前面的舉相機的人臉最大”哦。
在自拍時,人的鼻尖距離照相機的距離比面部的其他部分大約近2.5厘米,越近就會越大,所以被拍攝對象的鼻子與面部的其他器官相比就會出奇的大。近距離拍照,窄臉變寬臉,眼間距、鼻子都會被拉寬,這就合理解釋了為什麼大家用原相機自拍後都沉默了。
再加上前置攝像頭都是鏡像設置,拍出來的照片将我們的左右臉翻轉了,而大多數人的左右臉都是不對稱的,照片跟我們的視覺習慣反過來了,自然是怎麼看都怪怪的。
連小李子的左右臉對稱後都有差别,更别說凡人了
圖片來源網絡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嗎?
現在,很多手機都在努力提升自己攝像頭的功能,也就是說,你臉上的黑眼圈、痘印等瑕疵一個都逃不掉。這就好比拿着放大鏡在臉上反複掃描,怎麼能好看嘛!
可以說,幾乎每一個原相機前置攝像頭背後都有一顆被傷透的心,但當大家照鏡子的時候情況就好了很多。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使用鏡子的場景跟看東西一樣,都是在日光下。當太陽光或者燈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鏡面上,平面鏡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睛裡,我們從鏡子裡能看到一個跟自己大小相等、左右相反的虛像。所以從原理與影響因素的多少來看,鏡子成像的精準度和還原度都要高于相機。
總結下來,科學論還原度,鏡子>相機(手機後置攝像頭)>手機前置攝像頭。
03 但,鏡子就不會說謊嗎?
抛開一般鏡子反射率是90%的限制而言,盡管鏡子無法反映完整的你,但鏡子确實不會說謊,說謊的可能是你自己的大腦。
回想一下,有時候看鏡子裡的自己,是不是越看越帥,越看越美?這其實是大腦自動設置了“美顔”功能。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就被稱為“曝光效應”,表現為人們會更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當事物在我們眼前出現的頻率越高,我們就會越喜歡它們!所以,當你看自己時,會越看越好看,當你看顔值不高的物件時,看多了好像也沒那麼醜了。說來說去,大腦才是糊弄學鼻祖!
除了大腦主動“糊弄”我們之外,照鏡子的環境也會影響我們對鏡子中自己形象的判斷。大夥在商場試衣服時,肯定個個都是身材纖瘦,靓麗多姿;在洗手間補妝時,誰不是皮膚細膩又光滑?更别提剛洗完澡,那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其實這就是環境作祟啦。
仔細回想一下,商場裡是不是更多見長條狀的試衣鏡,店員常常将鏡子斜靠在牆上,再在鏡子面前裝一個白色或黃色燈光的射燈。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照出來的人會更加光鮮亮麗。
而浴室的燈光配合上霧蒙蒙的鏡子,也是最自然的磨皮美顔神器,再加上洗完澡後血液循環,照鏡子時必然白裡透紅,楚楚動人。
04 其實,動态的你最美!
雖然越照鏡子越美,但你一定也有過與鏡子“尴尬對視”的經曆:靜靜地看着鏡子裡的自己,然後沉默許久。
因為相比于靜态臉,動态臉會更吸引人,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凍臉效應”。
加州大學心理學家博斯特及其團隊就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讓參與者對2秒鐘的視頻以及從這些視頻裡截下的1200幀靜态圖打分,評價視頻或圖片中的20個人有多好看。結果發現同樣一張臉在視頻中的得分要比在靜态圖中要高。
研究解釋到:大腦演化加工動态臉的過程中,會将在不同位置、不同側面的同一張臉進行平均化,研究表明平均臉比側臉更有吸引力。大腦為了省事兒,自然更喜歡、也更容易識别動态面孔,所以人們就會覺得動态臉更好看(shùn yǎn)一點。
對比之下,照片中的自己看起來很死闆,也是因為大腦對靜态人像會花費更多時間識别,且照片中定格的人物與突出的面部缺陷,完全沒給大腦腦補PS的空間。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照片總是沒有真人靈動漂亮,也說明了照片裡的自己不好看也不要緊,因為别人眼中的你總是比照片裡的你好看得多!
05 怎樣才能看到真實的自己?
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幫助大家看到别人眼中真實自己的辦法。知道正在看文的你,等這一小節很久了。
方法一:在鏡子面前,演一場獨角戲,注意表情要生動自然,眼神要不經意地上下轉動,看看動态的自己到底什麼樣,基本上就是真實自己的樣子啦。
方法二:用相機或者後置攝像頭錄像,保持适當距離,看看工作、做家務、運動的自己長什麼樣,大概率也是别人眼中的自己。
方法三:翻看自己某一時期的照片,大腦就會把之前的你當作“陌生人”信息來處理,那你就會對自己的形象有一個客觀判斷了。
歡迎評論區繼續補充“如何看到真實自己”的靠譜辦法,不論怎麼樣,你都是最美的!
參考文獻:
[1]顧今明.攝影與人眼視覺的差異性[C]. //廣東省第七屆攝影理論研讨會論文集. 2012:130-137.
[2]試衣鏡背後的秘密:爾被“鏡頭”忽悠了[J].中國防僞報道,2014,No.166(07):86-89.
撰文 | 井今貝
部分圖片 | 圖蟲創意
微信編輯 | 阿什麼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