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些孩子的求學之路,是你無法想象之難。
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的這個紀錄片,适合收藏,轉發更好。
上過學的,邊欣賞邊回憶,艱苦,也是一種快樂;正在上學的,邊看邊對比,那些需要用生命去争取的機會,對于自己來說唾手可得,卻不懂得珍惜……
孩子不想讀書的時候,讓他看看這部紀錄片,或許,他将再也不會抱怨學習苦了……
今天這部紀錄片有點冷門,看過這部片子的人很少,但它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6分。
這部片子,值得各位家長的專門地抽出時間陪孩子們看一看。
片名為《翻山涉水上學路》,是一部來自德國的紀錄片,共有十集,分别介紹十個地區——尼泊爾、肯尼亞、喜馬拉雅、秘魯、西伯利亞、埃塞俄比亞、墨西哥、蒙古等10個非常有代表性的國家,住在偏遠地區的孩子們為了求學,每天克服各種艱險到學校求學的曆程。
片中的孩子們4歲-12歲不等,正是花朵一樣需要被呵護的年紀,但是他們的上學之路十分艱難。
或是要穿越猛獸密布的草原;
或是要面對危險萬分的索橋;
或是要克服超過零下50℃的嚴寒;
或是要劃着蘆葦做的小船,獨自穿過8000多平米的湖面……
這一切都沒有阻止孩子們渴望上學、渴望求知的腳步,“知識改變命運”不再隻是一句口号,而是每天支撐孩子們,走過每天艱辛又危險的求學路,以命相博的原動力。
看完這部紀錄片,相信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會對眼下每天享受到的一切,多一些珍惜和思考。
《翻山涉水上學路》之肯尼亞
肯尼亞西南部一個遠離城市的地方,馬賽族人居住于此。
他們就住在草原上,以放牧為生,随機遷徙,村寨間相隔很遠。
正因如此,孩子們的上學之路,漫長而危險。
8歲的馬賽孩子莫斯卡,要整晚守在篝火旁邊,防止野獸來攻擊家中牲畜。
第二天早上,辛苦守了一夜後,他的早餐也隻是鑽到牛的下方,匆匆喝上幾口牛奶。
之後他就必須,穿過整個草原去上學,從家到學校要2個小時左右,而且上學的路上,非常有可能遇見大象、花豹、野牛等野獸。
連學校裡的老師都說,在這裡如果一個學生遲到了,那就意味着他可能,永遠也來不了學校了。
由于家境困難,他不能像寄宿生一樣,在學校吃到午餐,早上的幾口牛奶要支撐他一整天的能量,饑餓讓他在上學途中會采摘一點野果充饑,哪怕這種果子很苦澀,但能提供一點點的能量也是好的。
另一個孩子,4歲的萊裡昂卡,雖然他的家離學校隻有不到一個小時的路程,他也不需要起太早 ,但他卻不得不面對,諸多殘酷的考驗和難題。
他成長在單親家庭,爸爸在一場事故中罹難,他原本隻能留在家裡幫媽媽照顧牲畜。
但媽媽覺得,讀書能夠讓兒子以後獲得更好的生活,所以還是讓他去上學了。
4歲的孩子為了上學,必須徒步穿過草原,他媽媽很擔憂孩子的安全,可也隻能無奈地說,她把孩子的命運交給神靈照顧,剩下的自己無能為力。
他每天的飲食,也隻是一點茶和牛奶,很少能吃到肉類,4歲正是長身體的年紀,加上每天要走太多的路,他看起來很瘦弱。
每天上學他會跟村子裡,其他孩子結伴而行,學校裡沒有飲用水,所以他們會在路上唯一的一個取水點,盡量多喝一點。
他每天8:30之前就能到達學校,作為低年級的孩子,他每天12點放學,再走一個多小時的路回到家裡。
回家後,他沒時間玩耍或做功課,他必須要做農活、照顧家裡的牛羊。
饑腸辘辘一上午之後,他的午餐也隻是快速地喝一點牛奶,然後就得去幹活兒。
偶爾,他也會暢想着自己的未來:希望以後能成為老師,去别的國家旅行,可是一切似乎又非常遙遠……
《翻山涉水上學路》之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孩子們的上學之路,堪稱是世界上最寒冷的上學路。
在奧伊米亞康,這裡的最低氣溫能達到零下70℃,冬季平均氣溫在零下50℃,這裡堪稱是世界上最寒冷的永久定居點。
隻要氣溫不低于零下55℃,學校都是正常上課的。
這裡的冬天從10月持續到次年4月,人在屋外,很容易被凍傷甚至凍死。
這裡沒有自來水,因為水管很容易被凍住,人們的日常用水都需要化冰得來。在這裡,一切簡單的事情都變得充滿危險,包括孩子們的上學路。
每天早上,媽媽們會先取冰塊加熱,然後叫孩子們起床,這裡的孩子們每天出門必須穿上6-7層左右的衣服,否則很容易被凍傷。
離學校近一些的孩子可以選擇走路上學,不過往往一出家門,睫毛和頭發上已經滿滿都是白霜了。
離學校遠一些的孩子,必須要走一段路到大路上等校車,再乘坐校車上學。這個小鎮隻有唯一一輛校車接送孩子。
校車一旦抛錨,對孩子們來說就非常危險了,車内溫度很快會下降到零下50℃以下,孩子們就很容易被凍壞了。
在這裡,出門都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但即便自然條件如此惡劣,孩子們還是很珍惜上學的機會,不到萬不得已,都不願意缺課,他們知道,學習是實現夢想的途徑,有着讓自己對抗嚴寒的力量。
《翻山涉水上學路》之秘魯秘魯的的喀喀湖,海拔有3800多米,湖上有兩所學校,但附近的孩子們為了上學都必須穿過整個湖泊。
有很多孩子為了上學,需要獨自劃船,在蘆葦蕩中穿行4個小時以上,一路上與多變的天氣和湖水鬥争,這些都是上學必須的代價。
住在湖上的居民多數為烏魯人,他們的房子在漂流島上,幾乎所有家庭都以捕魚為生,早上孩子們要用冰冷的湖水洗臉,然後各自準備劃船去學校。
11歲的比達爾每天上學劃的小船,是他自己用蘆葦做成的,他不僅會制作蘆葦船,還會捕魚和抓鳥,非常能幹。
從他的家到學校單程路就需要劃船2個小時,而這條路,從8歲開始他就一個人完成了。
而9歲的姑娘馬尼拉和妹妹,也正在準備上學,馬尼拉是從5歲就能劃船的,之後在6歲就能劃得很好了。
她不僅能夠帶着妹妹上學,還能拐到别的人家,捎帶上一個4歲的孩子,把那個孩子送到學校,再帶着妹妹到自己的學校去。
孩子們的父母,都很擔心孩子們的安危,湖面看上去平靜,但實際上可能存在很多危險。
如果突然起風或者下雨,對孩子們來說很危險,同時現在湖面也出現了一些,摩托艇之類的船隻,如果孩子們不小心,撞上摩托艇的話,小船一定會沉下去的。
但是父母們也知道,如果不讓孩子們上學,孩子們會一輩子困在漂流島,無法從事任何體面的工作,相比之下,危險的上學路,竟然顯得異常珍貴。
其實,不光是國外,在我們國内,艱難的求學路,也有很多。
比如去年在網絡上引起廣泛關注的雲南昭通“冰花男孩”,那兒屬于高寒山區,孩子的上學路也異常艱難。
“冰花男孩”所在的雲南昭通市魯甸縣新街鎮轉山包小學,一共有147名學生,家距離學校最近的要走10分鐘,最遠的要走上将近兩小時的山路。
圖/都市時報
孩子們在上學路上走得渴了,就伏地飲冰冷的泉水解渴,據說這是他們中途的補水點。
圖/都市時報
孩子們上學的路上,不止結冰,還有很多都是坡道、溝壑。
圖/都市時報
手凍傷、腳凍傷、臉凍傷都是常有的事。
圖/都市時報
其實不止是上學的路艱難。
很多偏遠地區的孩子們非常缺少教育資源,通常的情況是,全校隻有一兩位老師,負責教授所有的科目,還要負責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事務……
生活固然貧困,求學之路固然辛苦,但世界各地的孩子們,臉上充滿希望的笑容,卻似乎都有着相似之處。
不怨天尤人,而是咬緊牙關面對一切困難,因為懂得沒有知識的苦處,所以更加珍惜每一個機會。
跟他們比起來,現在很多孩子所讨厭的上學之路其實何嘗不是另一種穩定和幸福?
願每個身處逆境的孩子,都能成為實現夢想的強者,也願更多城市裡的孩子,能夠更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辜負好時光和好條件,成為更好的那個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