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截缸”
在我國沒有執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前的多少年來,在廣大農村,一般家庭中的弟兄姊妹都比較多,有的家庭,弟兄姊妹甚至有十幾個,至少也有兩三個。民諺中的“長兄如父,長姐如母”都說明了
長兄、長姐代父母照顧衆多弟弟妹妹的社會客觀現實。
在懷慶方言中,弟兄姊妹較多的家庭裡第二個孩子,被戲稱為“二截缸”。
過去弟兄姊妹都比較多,所以第二個孩子一般上都不能得到父母的悉心照顧,吃飯、玩耍、幹活大都由哥哥(姐姐)代為照看,穿衣穿鞋要穿哥哥(姐姐)穿小了不能再穿的舊衣服或鞋襪,故民間有“二截缸,跟不上”“頭大乖乖末㞘嬌,就怕生在半中腰”之說。
“二截缸”,在家中得不到寵愛,受不到好的照顧,于是面對客觀的生活現實,大多家庭的“二截缸”們,就學得比較精明油滑甚而有些狡黠,以免受到父母及哥姐的斥責。民諺曰:老大憨,老二精,老三賴,不無道理。顧名思義,老大要替父母承擔家庭一些重擔,所以老大性格多憨厚。老三因最小,有家庭的寵愛,所以好吃懶做,就有些賴皮了。老二若不再精明點,那就隻有吃大虧的份了。
“二截缸”,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别出心裁的稱呼呢?那是因為,過去農家儲存糧食或生活用水,用的大都是陶瓷缸。缸分石(讀dàn)二缸(能存一石二糧食)、截缸、小缸等很多種類,而其中的“截缸”,其容量就似大缸一截兩半那樣大,俗稱“二截缸”。“二截缸”,一,存物量不如大缸,二,用起來沒有小缸靈活,所以它在缸類中就處于了不尴不尬的位置,但有些特殊的環境還非得用到它不可。
故,懷慶方言中,把弟兄姊妹中的老二稱為“二截缸”就恰如其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