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文體知識
一、說明文的概念。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地文章體裁。它通過對實體實物科學的解說,對客觀事物作出說明或對抽象事理的闡釋,使人們對事物的形态、構造、性質、種類、成因、功能、關系或對事物的概念、特點、來源、演變、異同等進行科學地認識,從而獲得有關的知識。說明文的題材一般有:生态資源類、傳統文化類、自然奧秘類、生活百科類、熱點關注類等。
二、說明文的分類。1、按說明對象分:
(1)事物說明文:介紹某一事物的形象特征,使讀者認識該事物的特征。
(2)事理說明文:解釋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規律(抽象事理),使讀者明白該道理。
2、按語言風格分:
(1)平實說明文:是直截了當地說明對象。不描寫,不誇張,沒有弦外之音,像數學、物理、生物等教科書。選用平實說明的說明文一般是以解釋科學原理,說明制作過程、步驟,或介紹建築物等為主的文章。适用于說明科學性及條理性較強的說明文,更多的是給讀者以理性認識。語言樸實簡明,内容具體,切實使人讀了就能明白。
(2)生動說明文:生動說明文又叫文藝性說明文(或科學小品文、知識小品文)。常常用較形象的手法來說明事物,使被說明的事物具有生動性和形象性,易于引起讀者的興趣。能使語言達到生動效果的方法有:1.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辭方法(拟人一定要形象、恰當,否則事物形象性會減弱),使被說明的事物形象性加強;2.現身說法,利用生活感受,可使文章在準确性的基礎上更添真實性和生活情趣,易于讓人接受;3.适當運用叙述和描寫,可使被說明事物栩栩如生,而不是枯燥無味。采用生動語言的說明文大多是文藝小品和科普讀物,這類文章在給人知識的同時,又強調文章的生動性。形象化地介紹事物或闡述事理,使讀者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還能得到藝術的享受。
三、說明文的對象及特征。1、說明對象是指文章要說明,解釋什麼東西或事物 。一般會在文章開頭交代清楚。一般分為事物說明(說明對象是事物)和事理說明(明對象是抽象的事理)
2、說明對象的特征:是指這一事物區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住說明對象特征的方法有:看标題;抓關鍵詞;事物說明文的特征多在開頭或前面;事理說明文的特征多在開頭,有時在結尾;看字面意思,文中有語言标志,直接寫出特征;概括歸納法;比較法。
四、說明文的說明順序。1、時間順序:說明事物的發展、制作或演變過程,常按照時間順序進行說明。時間名詞有年、季節、月、時代、朝代等。
2、空間順序:一般用于說明靜止的事物,按照事物的空間存在形式進行說明。方位詞有:東西南北中、上下左右、内外、前後等。
3、邏輯順序:說明事理的内部聯系以及認識事物的過程來安排說明順序。常用的邏輯順序有:現象-本質、原因-結果、整體-部分、一般-個别、主要-次要。排除法:沒有具體的時間、空間名詞,即為邏輯順序。
五、說明方法及作用。1、舉例子:為了說明事物的情況或事理,列舉一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來進行說明的一種方法。語言特征:例如、比如、據說、譬如……
作用:通過有代表性的例子,使那些概括的、抽象的内容變得真實具體、清楚明白,有力地說明事物或事理。
2、列數字:運用具體的數字資料介紹事物特點的說明方法。語言特征:數詞、确數、約數、小數、分數……
作用:能夠給人以準确、具體的印象,更準确、更具體地說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增強說明的科學性和準确性。
3、作比較:把具有兩個及兩個以上有相似點的事物進行比較,突出事物的性質、變化、發展。語言特征:也、與、而、相對于、比、較……
作用:可以把深奧變為淺顯,複雜變為簡明,更清晰、更鮮明地說明事物特征、增強說明效果。
4、引資料(引用):引用詩句、名言、格言、諺語,以及神話傳說、新聞報道、謎語、轶事趣聞、文獻資料等。語言特征:引号
作用:使說明更有說服力或增強說明的趣味性。如果在文章的開頭,還有引起說明對象的作用。
5、打比方: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處,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将說明對象的某一特點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的一種說明方法。語言特征:像、仿佛、好比、是……
作用:使原本不為人熟悉的或抽象的事物或事理變得通俗易懂,具體,使說明語言生動有趣,增強說明的形象性、生動性。
6、作诠釋: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語言特征: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紹……
作用:通俗地介紹或解說事物或事理的性質與特點,是……(說明對象)通俗易懂,概念清楚。
7、下定義:用一種基本固定的判斷格式,用最準确最簡潔的語言概括事物的本質屬性的一種說明方法。語言特征:“某某是什麼”或“某某是怎樣的”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
8、分類别:根據形狀、性質、功能、成因等方面,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準進行分門别類地逐一說明。語言特征:“分為……”或“一類……一類……”
作用: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說明事物或事理,使說明更有條理、事物特征明了,讓人印象深刻。
9、摹狀貌:運用描寫的手段來介紹事物的樣子、形狀和面貌來表現事物特征。
作用:使說明的對象更形象、更生活,使文章更具有可讀性。
10、畫圖表:用示意圖、表格、插圖等來說明事物的特征、事理。
作用:使說明更簡明、更直觀。
注:下定義與作诠釋的區别:定義法和诠釋法常用“某某是什麼”的語言形式。他們形式相同,一般來說,“是”字兩邊的話題能夠互換,就是下定義;如果不能互換,就是作诠釋。
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這句話,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是人”,意思不變。即為下定義。“雪是雲中形成的一種固态降水物”這句話,如果改成“雲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行。即為作诠釋。
六、說明文的結構特點。1、總分式。
(1)總分:事物說明文多用“總-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總分總:事理說明文多用“總-分-總”。
(3)分總:較少被采用
2、并列式。
多用于空間順序的說明文。指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沒有主次之分,沒有輕重之别,是平行式的結構。
3、遞進式。
多用于事理說明文。指一層一層地剖析事理。
七、說明文的語言特點。1、準确嚴密:準确性和嚴密性是說明文的先決條件。表示時間、空間、數量、範圍、程度、特征、性質、程序等,都要求表述準确無誤。這體現了作者嚴謹、周密、科學的态度。
2、生動形象:常采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辭手法,語言輕松活潑,幽默風趣,具有趣味性。
八、說明文的閱讀步驟。一般來說,說明文閱讀可以按以下方法步驟進行(先通讀,在速讀,最後細讀):
第一步:通讀全文,感知整體。
1、說明的對象:說明文所要說明的對象是全文的主體,全文都圍繞這個對象展開說明。
2、如何闡述:說明的對象有哪些特征,用什麼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3、說明對象的發展趨勢:中考說明文介紹的對象往往是一些資源方面的。肯定有可以利用或者需要改進的地方以及未來的設想,這裡是開放性考題的命題點。
第二步:再次速讀,找出關鍵句。
1、首括句。有概括和轉承作用的句子往往出現在句首。一般來說,這一句介紹文章的說明對象或引出說明對象。
2.、中心句。起概括段落與層次内容的作用,可能出現在段首、段末、也可能出現在段中。
第三步:串聯關鍵句,理清全文。
閱讀說明文,應該理清每段的段落大意:說明對象是什麼,哪幾段介紹它的特征。還要理清這些段落之間的關系,是遞進還是并列,分析清楚文章的結構。
第四步:細讀題幹,明确要求。
要注意題幹共有幾個問題,具體問題是什麼,問題涉及的是哪幾個自然段,關鍵詞是什麼,是辨識、概括,還是具體分析等。還要注意帶有引号或括号的詞和句子,他們有提示和限制的作用,能啟發我們的答題思維。
第五步:代入原文,就近檢索。
答題時,把題幹中帶引号的關鍵詞和關鍵句代入原文,由近及遠地向上或向下去搜索答案信息。
第六步:概括答案,文從句順。
答案最好是概括性的句子,且盡量能從原文中摘錄,注意語言要簡練、通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