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面藍色小字 | 關注↑↑
《Newton科學世界》雜志是中國科學院主管、科學出版社主辦,并與日本知名科普雜志Newton版權合作的一本綜合性科普月刊。
【如需轉載,請在後台留下您的公衆号,
獲得授權後,方可轉載】
“呼噜~呼噜~呼噜~”我們每天都會睡覺,但對這件簡單而又複雜的事情了解卻不多。為什麼有人會“睡不夠”,“睡不夠”有哪些危害?怎麼才能好好睡一覺?讓我們來看看專家怎麼說吧。
撰文/孫洪強(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睡眠醫學科)
我們知道,睡眠非常重要,隻有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和高效的睡眠效率,才能夠獲得最佳的狀态。睡眠能夠帶給我們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還不是那麼清晰。不過,如果把這個問題反過來,“不睡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危害”,它的答案卻是顯而易見的。
睡眠睡眠不足的危害
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害處多多,它會損害人的注意力、警覺性、專注性、推理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人容易發生工傷和意外。北京市交管局公布,近3年來北京市因疲勞駕駛直接引發的交通事故約有300起,傷亡200餘人。有專家稱,“睡眠不足,已然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道路安全問題”。
其次,睡眠不足還會增加患病風險。在失眠患者中,心髒病、高血壓、中風、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病率比普通人群要高。另外,睡眠不足和睡眠障礙還可導緻抑郁。據2007年的一項樣本量為1萬人的調查顯示,失眠患者最終發展成為抑郁症的概率要比不失眠的人高5倍。
此外,睡眠不足還可能會影響“面子工程”。在睡眠不足時,體内會釋放出更多的應激激素——皮質醇。過量的皮質醇會分解皮膚中的膠原蛋白,使皮膚變得粗糙且缺乏彈性。
不僅如此,睡眠不足還與肥胖有關系。睡眠不足不僅會刺激食欲,同時也會讓人渴望進食高脂肪和高碳水化合物,從而增加死亡風險。有數據顯示,每天睡眠少于5小時的人,比每天睡7~9小時的人更有可能成為肥胖者。
睡眠“負債累累”後,就會危害到我們的身心健康了。我國台灣長庚醫院睡眠中心的陳濘宏主任曾說過,睡眠的債也是有“利息”的。比如熬夜一次,并不是在之後多睡幾個小時就可以補回來的,而是要分好多天才能慢慢補回來。因為從睡眠結構來看,每次實際睡眠時間如果超過正常作息所需,額外的那些睡眠就都屬于無意義的“淺睡”。
很多時候,睡眠不足是由于我們主觀上“不願睡覺”造成的。但是,也有很多客觀的病理變化,會造成我們“睡不着”或者“睡不夠”。
睡眠失眠的原因
從臨床角度講,“睡不着”(也就是“失眠”)的誘因有很多,可以分為生理性的和心理性的。在生理性方面,能夠導緻失眠的誘因很多,如藥物、毒品、酒精等物質濫用,甲亢,更年期綜合征以及其他軀體疾病等。在心理性方面,當情緒出現較大波動(如興奮、悲痛、恐懼時),容易出現情緒調整不良,造成失眠。一般情況下,失眠會在數天或數周之内自愈;但如果身體不能自我調整,則常常會出現焦慮、抑郁情緒,延長失眠的病程。
以上說的這些,屬于失眠的誘因。那麼,失眠的真正病因是什麼?現在還不清楚。
不過,目前研究認為,控制覺醒和睡眠周期更替的核團為Isodendritic core(直譯為“異樹突狀核”),它從延髓到腦幹,再到下丘腦,向上到基底前腦。與維持覺醒狀态相關的神經元,主要集中在腦橋吻側、中腦中央被蓋區、下丘腦後部和基底前腦;而與控制入睡相關的神經元,則主要存在于腦幹中線核、背外側延髓網狀結構及下丘腦前部視交叉。這兩種神經元功能不同、活性不同,卻分布在同一區域,分别投射到上行網狀激活系統(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ARAS)和下行網狀激活系統,參與對前腦和脊髓的活動調節。類似地,含有不同神經活性物質的細胞也存在同一區域,例如胺類神經遞質(5-羟色胺、組胺、兒茶酚胺等)可以被投射到前腦和脊髓,而大分子肽也可能參與了對睡眠和覺醒的調節。
現在看來,失眠可能是由于遞質釋放和神經元調節失衡引起的。不過迄今為止,尚未發現哪一種神經遞質、神經調質或神經内分泌激素,對于睡眠和覺醒是必需的。
已有研究表明,波及上行網狀激活系統的損害,會使人的覺醒時間減少。這種損害包括對雙側丘腦、丘腦下部、下丘腦區域和腦橋上部的損害,這些部位聚集着成束的ARAS纖維,即使單一的病竈也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反過來,在腦幹背側或頂蓋部、旁正中或者側丘腦以及皮層下的損害,則可能引起失眠,同時還可能伴随有腦損害。
因此,睡眠不足涉及的原理和機制可能是相當複雜的。億萬年的漫長演化,賦予了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物節律,我們也隻能适應和遵從。那麼,怎樣才能擁有健康與良好的睡眠呢?就此,專家提出了幾點簡單的建議。
睡眠健康睡眠管理
根據自身情況決定睡眠時間
每個人的睡眠需求量不同,要根據身體狀況、營養狀況、勞動強度來決定自己的睡眠時間,調整好“生物鐘”,卧床時間不宜太長(特别是失眠患者,在床上越躺越焦慮、越焦慮越睡不着)。當然,也有人可以過那種毫無規律、起伏很大的生活,但如果那樣的生活讓你的睡眠出現了障礙,就說明那種生活方式并不适合你。
睡眠環境要舒适
溫度、濕度是否适宜,床鋪是否舒适,都會影響睡眠質量。此外,光照和聲音也不可忽視。安靜的環境雖好,但也不是越安靜越好,比如輕音樂就有助于睡眠。對于光照來說,則是越黑暗越好。因為夜晚入睡前,體内的褪黑素分泌會增加;而在早上見光後,它的分泌就會減少,人也開始清醒。
睡前不喝咖啡、酒,也不吃難以消化的食物
睡前喝咖啡難以入睡,而且入睡後淺睡增多、深睡減少,醒來的次數也會更多,這意味着睡眠質量下降。睡前喝酒雖然會很快入睡,但入睡後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快速眼動睡眠,容易早醒,睡眠質量同樣不高。對于不好消化的食物,也要盡量避免在睡前食用,如紅薯、馬鈴薯、玉米等。不過,魚類和奶類等含有色氨酸和鈣、鎂的食物,可以緩解緊張,穩定情緒,對睡眠可能有一定的幫助。
晚餐不宜過飽
碳水化合物有助于睡眠。當它在胃内被消化時,會促使體内釋放出胰島素,幫助色氨酸進入大腦。這些色氨酸能夠轉化為5-羟色胺,讓人産生睡意。相反,蛋白質能夠轉化為氨基酸,阻止色氨酸進入大腦,使大腦保持警醒。所以,适當、适量安排晚餐,會幫助我們更好地入睡。
睡前活動巧安排
睡前4小時内,不要做劇烈運動,但可以進行15~20分鐘的“肌肉繃緊-放松”運動,即讓身體各部位按照“緊張-放松-再緊張-再放松”的節律繃緊和舒張,這樣能有效放松并很快入睡。另外,進行腹式呼吸訓練、冥想等,也有助于改善睡眠。有些睡前活動可以自己完成,但最好還是在專業人員(醫師、臨床心理治療師及護理人員)的幫助指導下練習。
我們每個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很多“情緒垃圾”也會影響睡眠。為此,我們需要學會管理情緒、纾解壓力。祝讀者都能有一個好的睡眠,一夜甜夢到天明。
回複“熱門”,接收最新熱門微信
回複“0”,獲取微信目錄
回複“訂閱”,了解雜志訂閱方式
❤《科學世界》2015年第9期~核聚變~熱賣中!❤
點下方圖片可直接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