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标第三步?【解碼十年】作者:李曉華(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标第三步?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标第三步
【解碼十年】
作者:李曉華(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工業保持較快增長,産業規模持續擴大,發展質量顯著提高,整體實力和國際競争力明顯增強,向“制造強國”目标穩步邁進。
2012—2021年間,我國工業産業規模持續擴大,工業增加值從20.9萬億元增長到37.3萬億元,年均增長6.3%,而同期世界工業年均增速僅為2%。即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2020—2021年兩年,我國工業平均增速仍然達到6.1%,工業發揮了國民經濟的壓艙石、穩定器作用,也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了大量的抗疫物資,為疫情期間世界經濟的恢複作出了重要貢獻。2012—2021年間,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從16.98萬億元增加到31.4萬億元,占全球比重從22.5%提高到接近30%的水平,在500種主要工業産品中,我國有四成以上産品産量居世界第一。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下,我國工業創新投入快速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研究與試驗發展活動企業所占比重從2012年的13.7%提高到2020年的36.7%;制造業研發投入強度從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平均研發強度2021年達到10.3%,570多家工業企業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從2012年的27.7萬件增加到2020年的144.8萬件,新産品銷售收入占業務收入比重從2012年的11.9%提高到2021年的22.4%。華為等一批龍頭企業研發投入規模和專利數量居于世界同行業前列,通信設備、高鐵、盾構機、衛星通信、消費級無人機等高技術産品技術水平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大飛機、集成電路、操作系統、生物醫藥等領域與世界前沿差距明顯縮小,載人航天、深空探測、深海探測、量子通信等前沿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的成長打牢了工業發展的基礎。
随着産業結構明顯優化,我國淘汰落後産能取得明顯進展,1.4億噸的地條鋼全部出清,電解鋁、水泥等行業的落後産能基本出清。傳統産業加快轉型升級,技術水平、産品性能以及在全球價值鍊中的分工地位穩步提升。我國連續13年保持全球汽車産銷量第一,汽車産業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轉型步伐加快,國産品牌競争力明顯增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保持較快增長勢頭,新型顯示、光伏組件、風電設備、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工業機器人等高新技術産品生産能力快速提升,其中,新能源汽車産銷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首位,2021年全球十大新能源汽車暢銷車型中有中國品牌6個,6家中國企業位列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十強。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從2012年的9.4%提高到2021年的15.1%。
工業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戶,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下,工業綠色化數字化加速推進,能源、化工、食品、紡織、建材等重點行業加強綠色化改造,工業企業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步伐,綠色制造體系初步形成。“十二五”“十三五”期間,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28%和16%,萬元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35%和40%,2021年又進一步分别下降5.6%和7%。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動制造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培育較大型工業互聯網平台超過150家,連接工業設備超過7800萬台(套),建成了700多個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重點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别達到55.3%和74.7%,較2012年分别提高30.7和25.9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我國工業出口競争力穩步提升。機電産品、高新技術産品出口額分别由2012年的7.4萬億元、3.8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2.8萬億元、6.3萬億元,制造業中間品貿易在全球的占比達到20%左右。
2021年,我國人均GDP達到12551美元,即将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工業的持續、快速和高質量發展在其中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可以預見,随着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加快推進,我國将向制造強國持續邁進,工業也将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
《光明日報》( 2022年08月16日0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