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哈佛研究”這塊營銷金字招牌
語言文字是可以随意組合的,這誰都會。但是,事實與邏輯卻是無法憑空捏造的。硬要拿捏,就容易自欺欺人,而被識破後場面就很尴尬。
你肯定經常看到“哈佛研究表明,嬰兒智商由XXXX決定”的文字内容。
全文拉通一看,邏輯颠倒,錯漏百出。寫作者不知道從哪裡抄來未經證實的片段,并斷章取義。你以為他/她在給你普及知識,結果最終繞到了自家公衆号要售賣的商品上,譬如《嬰幼兒智商發育指南》、《如何開發寶寶智力》等等。
我們所處的“後信息時代”,不誇張地說,處處都充滿虛假信息。
有那麼一群“精英”(人精),隻要發現大衆在某個知識層面或領域有斷層、漏缺,就立刻開始編織局面,這些編織後的局面或謊言,其最終目的,是讓所有觀衆都去購買相關産品、商品或服務。坊間稱此類經營行為為“收割智商稅”。
被收割過智商稅的人,天下不計其數。畢竟,人人都有自己認知上的缺陷,更有環境、學識、天賦上的不平衡。被收割,古語稱之為“吃一塹,長一智”。
好聽一點,叫做古人經驗傳承;說白了,就是人人互相欺瞞,為一己之私刻意隐瞞真相,以此賺取信息差價。因而,人人皆有不甘——憑什麼我是那個被騙的人?被割韭菜的人?
于是心懷怨憤,照貓畫虎,相互攻绀,搞得社會環境藏污納垢,戾氣深重。
智商、智力、情商、智慧的關系
每個人都想提高自己的智商,無奈,智商這東西又被天賦所限制。那不如,先弄懂什麼叫智商,智商包括哪些方面。
智商就是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它是個人智力測驗成績,與同年齡被試成績相比所得的指數。
作為衡量個人智力高低的标準,智商主要反映了人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觀察能力、計算能力、律動能力等。可以說,智商表現的是人的理性能力。在原理上來講,它可能是大腦皮層,特别是主管抽象思維和分析思維的,左半球大腦的功能。
智商與智力又是什麼關系呢?
智商是智力商數的簡稱,自從斯丹福-比奈智力量表、韋氏量表被作為智商測試标準後,人們就通過表上一系列的标準測試題,來測量人在其年齡段的智力發展水平。
客觀地說,人的智力,是一種綜合認識上的心理特性。
智力主要包括:
1、感知記憶能力,特别是觀察力
2、抽象概括能力(包括想象能力)
3、抽象概括能力(即邏輯思維能力)
4、創造力(智力的高級表現)
所以,對照智力組成部分,大家可以歸納對照一下。從天賦上來講,判斷自己聰明與否,完全不用依賴他人或其他量化表來甄别,人們自己就可以判斷出來。
說完智商智力,再來講一講情商,它是一個人是否智慧通達的重要組成部分。
情商主要體現一個人感受、理解、運用、表達、控制和調節自己情感的能力,以及處理自我與他人之間情感關系的能力。情商的物質基礎與腦幹系統相關聯。
這其中,主要是大腦額葉在對情感起控制作用。
根據人類大腦發育缺陷和功能,人類大腦進化是為了生存,而不是為了學習,因此,掌控情感的大腦額葉常常走在人類理智系統的前面。因此,它是非理性的。
非理性的情商,使得人與人的情感溝通交流成為可能。而智商高的人,往往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成就頗高。
智商 情商同時在線,雙商100分的人,往往成為社會生活中的佼佼者。
而這些佼佼者,也就擁有了更多的社會實踐與交往的機會,這種萬物互聯的時間機會,主觀上叫經驗積累與連接,客觀上,則讓人在實踐中不斷産生新鍊接,産生新想法。
這些佼佼者一直都在不同的環境中進化,積累的經驗越多,解決問題的辦法自然也比待在單一環境中的普通人多得多。
這一點,在醫學上也有所依據:醫學人員發現,人智商的高低,90%取決于腦細胞與腦細胞之間,所建立的銜接橋梁的多與少。當一個人的腦細胞出現多增量交流活動時,其智商指數,就會比腦細胞與細胞之間長期缺乏溝通的人,來得要高。
聰明人越來越多,未來正在變得越來越好嗎?
毫無疑問,整個人類社會正在變得越來越高級,越來越高科技。聰明人越來越多,變聰明正在變得比任何時代都重要。因為聰明就能碾壓其他人,智商高的人往往能夠聚集超高額度的社會财富。
可是我們的生存環境和幸福感,也如此同步增加了嗎?
顯然是增加了,但痛苦也加倍了,放大了,更讓人難以忍受了。一點點小确幸就能滿足,一點點小挫折也能讓人崩潰無助。
人類從未像今天這樣,因為自身的聰明、智慧、高效,而使世界和自身生活陷入更危險、更容易崩塌的窘境中。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Tost H, Kolachana B, Hakimi S, Lemaitre H, Verchinski BA, Mattay VS, et al. A common allele in the oxytocin receptor gene (OXTR) impacts prosocial temperament and human hypothalamic-limbic struc- ture and func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0; 107(31):13936–41.
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