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屆進博會的成功舉辦,對促進創新具有顯著的溢出帶動效應。通過将展品變商品,進博會能極大促進“進口貿易-國内消費”的國内國際“雙循環”。以虹橋商務區的“獲得感”為例,虹橋商務區已有大量來自世界各地各行業品牌企業和優質産品“走進來”,對接國内龐大消費市場,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數據顯示,進博會的“6天+365天”交易服務平台,累計引入近800家參展商的2萬多種(件)産品,進口約752億元商品。
如何進一步助推以進博會為代表的進口貿易促進創新工作?當數字貿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新動能和驅動力,市政協委員、虹橋商務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闵師林将目标對準數字貿易的潛力。在上海兩會中,闵師林委員已提交《通過數字貿易賦能,助推進口貿易促進創新工作》的提案,認為上海應該在重點區域加強數字開放創新合作,同時推動長三角與全球城市數字貿易合作。
闵師林委員認為,目前,我國進口貿易的規模和質量還在爬坡階段,對于創新的促進作用更多體現在加工貿易業态,通過高質量進口貿易拉動的技術生産效率和技術創新水平還不高,進口貿易對促進創新外溢效應有待提升。
“數字貿易正在增加傳統貿易的規模、範圍和速度。從全市範圍來看,未來數字經濟占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将達到60%以上,但目前數字貿易占全市服務貿易的比重在15%左右,在貿易總額中所占比重更低。”闵師林委員用兩組數據對比,指出數字貿易對于服務貿易乃至貿易總額的貢獻仍然有很大的提高空間。
他認為,“十四五”期間數字貿易作為上海提升國際貿易中心功能和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一方面正在積聚培育一批國際化有潛力的數字貿易品牌,另一方面也在推動一批重要承載區建設,但兩者的政策疊加效應和創新效應還應進一步聚焦,需要針對性的出台一些特色領域,助推數字貿易、數字會展在全市數字經濟發展做大做強,才能初步建成全球數字貿易樞紐港。
闵師林委員建議,不妨在重點區域加強數字開放創新合作。比如,建設開放共享的國際貿易中心新平台。以進博會為契機,依托大數據、區塊鍊、人工智能等科學技術,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技術貿易、文化貿易等為一體的國際數字貿易平台,形成全球數據貿易中心數據庫,并在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等重點區域落戶,對數字貿易業務進行分析、挖掘和支持,完成合同交易的自動化,實現數字品牌展示、數字産品交易、數字貿易服務等多種功能,拓展出全球貿易新形态、全球數字貿易平台新格局。
他認為,上海應該推動長三角與全球城市數字貿易合作。在長三角方面,深化拓展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與長三角城市合作機制,依托貿易商會、龍頭企業等機構組織,發起成立長三角數字貿易促進中心,加強長三角城市群數字貿易領域合作。在全球合作方面,積極争取全球數字合作城市聯盟、“一帶一路”數字貿易城市聯盟等平台落地,豐富進博會國際經貿合作渠道與形式。支持設立各類數字貿易研究網絡平台,引入專業服務機構,研究與推廣符合全球經濟和電商發展的最佳範例、行業産業标準和商業實踐規則,提升“全球數字貿易港”品牌。
作者:徐晶卉
攝影:葉呈亮
編輯:陸益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