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商标是誰注冊?此前,資政知識産權曾在一篇講“商業秘密保護知識産權”的文章中提及可口可樂配方——這個世界上最神秘、最昂貴的商業秘密,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可口可樂商标是誰注冊?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可口可樂商标是誰注冊
前言此前,資政知識産權曾在一篇講“商業秘密保護知識産權”的文章中提及可口可樂配方——這個世界上最神秘、最昂貴的商業秘密。
同時也指出了使用商業秘密來保護産品的不足之處,即:通過配方的保護雖然可以阻止競争對手做出一模一樣的口味,但是無法阻止競争對手去做出相似口味的可樂,從而與權利人産生競争關系。
但是,有句話說得好:
不是所有的可樂都叫可口。
另外,每一位踏入知識産權行業的代理人想必一定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可口可樂公司就算一夜之間化為灰燼,憑借可口可樂的品牌,第二天依舊就能夠東山再起!
這兩句話告訴我們商标的重要性,即:品牌的重要性。
什麼是品牌?那麼什麼是品牌呢?資政知識産權認為品牌其實就是一個有品味、品質的牌子,而可口可樂就是這樣一個經典的品牌。
為什麼說她是一個經典品牌呢?因為她曆經百年卻仍舊年輕,尤其是讓每一代年輕人都喜歡她。所以我們今天要聊一聊可口可樂的品牌故事。
可口可樂的品牌演變史1885年可口可樂由約翰·彭伯頓發明,合夥人弗蘭克•羅賓遜根據飲料糖漿的兩種成分:古柯葉(英文叫Coca)、可拉果(英文名:Kola)兩詞作為命名的依據,取名叫Coca Kola。為了使logo更加美觀,他将Kola的K改成C(Cola),然後在兩個詞中間加一橫,于是,可口可樂的英文名字便誕生了。
1887年可口可樂标志開始成型。标志采用當時流行的斯賓塞體書寫,這就是後來經典的可口可樂标志。其中,第一個C有着絲帶狀飄逸的尾巴。
1890年,可口可樂标志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漩渦形狀作為裝飾,整體變化較大,但是這種變化顯然沒有獲得成功,僅僅一年時間,可口可口公司就放棄這個logo。顯然,成功的道路沒有一帆風順。
1941年起,可口可樂的形态最終确定下來,标志進行了一些調整、優化,其中“Cola”中“C”的額頭移到了“L”的下面。
1958年,魚尾形為底的可口可樂标志誕生,取代了以前單一的設計表現形式。這種魚尾形狀被稱為Arciform,在一年之内,被用于所有公司的品牌材料,也體現了可口可樂公司多樣化發展的局面。
時間來到了1969年,這一年對于可口可樂logo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自這一年起,logo引入了方形标志,并在下方配了一條流暢的白色絲帶,這個新的可口可樂标志飄帶設計代表了兩個輪廓的可樂瓶,且沿用至今。
而這看似簡單的白色絲帶,也是也被可口可樂注冊成了她的商标。
2003年,可口可樂标志中加入了一些黃色和一些浮動氣泡。這一設計意圖還原真實感受,黃白絲帶相得益彰,立體氣泡異常逼真,給消費者帶來最直觀的視覺感受。看一眼就能想到可口可樂冰爽的口感。
2007年,經曆多次改變後可口可樂回歸經典。
2011年,可口可樂125周年特制logo是一個噴湧着氣泡的可口可樂瓶體被125周年字樣貫穿其間。
可口可樂品牌推廣活動不僅依靠經典的可樂标志,可樂瓶的形狀本身已成為經典的象征,一個多世紀以來一直沒有改變它的形狀。
2008年,日本知識産權高等法院作出判決,肯定了可口可樂的流線型瓶形立體商标的顯著性,意味着該商标有望劫後重生,在日本獲得注冊。
以上就是可口可樂從1885年成立至今100多年的品牌演變之路,驚歎可口可樂品牌偉大之餘,也深深地感概到底是什麼讓可口可樂成為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朋友?
是這個不斷優化、調整、改變,并且在變與不變之間不斷尋找平衡點的“可口可樂”品牌标識嗎?想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