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沈河區優質小學非常多:朝陽一、市實驗學校小學部、文藝二、文化路、二經二……
但近兩年文化路小學卻尤為熱門,因為附近樓盤劃入學區,甚至原來文化路小學已經裝不下。
2017年,文化路小學整合了二經三校,加上此前早已不再招生的二經四校,統統劃入了文化路小學的地盤。
2018年,原二經四校已裝飾一新,設施全面升級。原二經三校還在改造中,隻保留原有的三至六年級學生。文化路小學新一年招生平穩順利,學校為滿足家長需求,讓新生家長自願選擇到哪個校區上學。結果,11個班在原二經四校區,6個班在建院街原文化路校區。
同時,原二經四校區挂牌“沈河區文化路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部”,“總校部”前無古人,到底咋回事?
總校區:直白理解,就是學校校長、書記以及行政、财務、後勤等人員辦公的校區。文化路小學此次調整,這部分人員從原建院街老文化路小學校區搬到了原二經四校區。但不管如何,原建院街校區接納學生最多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
事實上,原二經四校區規模很小,教室也隻有20個左右,隻能放下一個年級的學生。叫“總校部”,也許是吸引家長把孩子送到這裡。
那麼,沈陽學校的總校、分校和校區,光看校名有時已無法區分,比如有的區全都加上了名校的前綴,有的混淆“校區”的概念,有的學校兩個校區雖是同一個法人,但差别也很明顯。
家長該如何清晰區分呢?
不同校區同一法人
師資力量基本均衡
名校校區名實相符
不過,有的名校攤子過大,新校區師資以後來招錄人員為主。
一般來說,多數名師、骨幹教師集中在總校區,總校區師資力量要優于其它校區。
和平區:
126中學長白島校區
南昌中學長白島校區
南京一校長白一分校、二分校、西塔分校
和平一校長白一分校、二分校
望湖路小學新世界分校、長白島分校
鐵路五校長白一分校、二分校
沈河區:
七中東部校區、七中五裡河學校
育源中學東部校區
文藝二校東部校區
七中附小
實驗學校東部校區
朝陽一校東部校區
皇姑區:
43中學天山校區
岐山一校煥新校區
珠江五校北部校區
童晖小學東部校區
鐵西區:
杏壇中學北校區
清樂圍棋學校金谷校區
勳望小學六個校區
啟工二校的各校區
不同校區間為同一法人
但校區間暫時會有一些差别
渾南二校和渾南二校北校區:
二校北校區就是渾南區第四小學,兩校間為同一個校長。但兩個校間各自劃定學區,教師間交流很少,還是各教各的學生。隻是渾南二校的六年級搬到渾南四校上課。
126中學八經校區和126中學北市校區:
126中學整合敬業中學,原敬業中學變成126中學北市校區。兩個校區間已有小範圍的教師交流,但學苗有差别,教師綜合實力也有差距。
集團化辦學
各校獨立法人
總校與分校松散型關系
有時共享部分教育資源
和平區:
所有學校都挂上名校的“名”——某某教育集團某某分校,如134中學教育集團濱河路分校是99中學,南昌新世界學校是91中學,南京一校教育集團振興街分校是振興二校。
其實,91中、99中、振興二校等都是很不錯的學校,蹭名牌反倒有點“夾生”。
沈河區:
七中八十二中學校區、七中文化東路校區實際上就是82中學、145中學,均為獨立法人學校,獨立師資,與七中沒有太大關系。
跨區合作
由教育強區名校向教育相對薄弱地區輸出管理團隊,是兩個區之間的合作,有的名校是由開發商引進的。
此類學校大多在渾南區、于洪區、沈北新區、蘇家屯區。從名字上很好辨别。
無論是集團化辦學,還是名校新建校區,都是各區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有益探索與嘗試,初衷肯定是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