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人類曆史上出現過許多令人驚歎的奇迹,像是巴比倫空中花園,羅德島太陽神巨像,皆以巧奪天工的工藝震撼着世人。
同樣也有隻存在于傳說中,未被證實的的神秘遺迹,像是亞特蘭蒂斯王國,隐匿于深海,才能吸引着古往今來人類的好奇心。
在中國亦是如此,除了秦兵馬俑為人津津樂道以外,1992年,浙江發現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底人造建築--龍遊石窟,更是以其精湛的工藝、神秘的用途、精妙的結構,吸引着國内外專家學者和遊客前來觀光。
那麼,這個深藏于水潭之下,被人無意中發現的神秘石窟,到底有何奧妙?
小山村水潭下的神秘宮殿
龍遊縣位于浙江中部,是一個曆史悠久的縣城。它的存在,在春秋時期已有記載,叫“姑蔑”,距今已經兩千多年了,屬于不折不扣的古老都城。
時代變換,滄海桑田。遠古的人類早已不複存在,龍遊縣也被湮沒在時代飛速前進的車輪下,寂寂無名。一如轄區裡巍然聳立的鳳凰山麓,風景秀麗,卻不為人知。
時光飛逝,轉眼來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龍遊縣城下屬區域有一個叫石岩背的小山村,原本村民們世代在此安居樂業,不曾想一場洪水侵襲而來,房屋良田一朝被毀,阡陌之間肆虐着浩浩蕩蕩的污水。村民們隻得含淚放棄這片土地。
村民們拖家帶口、攜老扶幼的,一步步朝着鮮有人至的鳳凰山走去。寥無人煙的鳳凰山,在村民們的努力下,變成一個新的聚居地,承載新的生活,一住就是幾十年。
1992年,距離村民們上山已有将近50年。這些年,他們憑靠耕種田地獲得食物。至于幹淨的飲用水,則來自于村子裡大大小小的清潭。
這些小潭深不見底,被稱為“無底塘”。水質清澈,常常還能抓到魚。一天,村民從小潭裡捕得一條37斤重的大魚,這讓全村人驚詫不已:無底塘有這麼大的魚,會不會有别的寶貝?
其中,吳阿奶和三個年輕人好奇心尤為旺盛。不甘心隻是猜測,他們迫切地想知道水底有什麼,于是買來一台抽水機,在一衆水潭裡,找到一處最小的約20平方米的水潭,開始抽水。
水流源源不斷地從潭中抽出,二十四小時不間斷,水平面卻沒有明顯下降的痕迹。他們耐心等着,誰知道等到第四天,他們驚訝地看到潭水下降後,潭中央竟然出現一行階梯!
這讓幾人興奮不已,這意味着小潭下面一定藏有玄機。他們急忙又運來四台抽水機,晝夜不停地嘩嘩抽水。第九天,水潭被抽去一半,從中露出兩截巨大的魚脊狀石柱。
等到第十七天,水潭裡的水所剩無幾。岸上幾人沒有看到想象中滿地是魚的畫面。呈現在他們面前的,竟是一座古老神秘的巨大石室,從入口窺視内部,猶如傳說中的水底龍宮一般,宏偉磅礴!
令人驚歎低宏大規模、磅礴氣勢面對這樣的意外之喜,吳阿奶和三個年輕人一時被震驚地不能回神。許久,他們決定踩着階梯進入水潭,看看裡面到底有什麼東西。
他們找來手電筒,順着階梯一步步朝裡走。和《桃花源記》裡的記載如出一轍,石室的入口較為狹窄,因為深埋于地,水汽尚未完全幹涸,空氣中彌漫着陣陣刺骨寒意。
一行人大着膽子,不一會兒便走到中央。手電筒微弱的燈光下,他們幾乎不敢相信眼前所見的種種景象。
他們所處的位置,已然非常寬闊。地面平坦光滑,環顧四周,一邊陡峭,對面則是有着約45度角的傾斜。
石室中幾面石壁筆挺垂直,棱角分明。其上排列着規則有序的鑿痕,鑿線整齊劃一,流暢有力。寬度均在一尺左右,精确度極高,難免讓人想到不是出自人手而是機械留下的。
水面露出的石柱此時也看得清晰,是伫立在大廳中央的兩根魚尾形擎天石柱,高約幾十米。
再回頭看通往外界的石階,清楚地看到是成鋸齒形,鋸齒間相隔達三米,從底部到洞口有四米左右。這樣精心打磨的石階,像是專門為同行打造的一般。
四人此時的恐懼已消減不少,粗略打量過後,他們又發現壁上刻有一些痕迹清晰的岩畫,畫上的内容一時難以辨别。四人在石室内來回巡視一周,這才發現有什麼不對勁。
是的,寬敞空洞的石室,潭水抽幹後,竟沒有留下任何東西,别說奇珍異寶,連一尾魚都沒有。光滑的地面向内延伸,纖毫畢見。
這讓幾人很是奇怪,這麼深的水潭,底部怎麼如此幹淨?四人回到地面上,将小石潭的奇遇一說,頓時激發出村民們的好奇心。對于石室是什麼,也衆說紛纭。
許多年老的村民信誓旦旦地說道,這一定是龍王的水晶宮,五髒俱全,又是藏在水裡。水一幹掉,魚蝦自然就逃走了。
水中宮殿的稱呼,就在村民中流傳開來。既然已經發現一個石潭下有宮殿,那别的一定也有。村民們鬥志昂揚,搬來抽水機,開始對相鄰幾個水潭抽水。
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又有七個水潭在衆人的目光中露出真面目。無一例外,和第一個發現的宮殿一樣,水潭下是相似的石室,大小不一,内部結構卻極為相似。
并且石室與石室之間緊緊相通,在表面看卻沒有相連。其中相鄰的石壁厚度僅50厘米。從高處看,這七個石潭排列的形狀為勺狀,像極了天上的“七星北鬥”。
很快,石岩背村出現精妙絕倫的水中宮殿的消息不胫而走,引發了有關部門的注意。在政府的支持下,專家組立刻前往石岩背村進行考察。
一到石岩背村,專家們馬不停蹄地前往已經發現的石室勘察,一進入内部,縱使是見多識廣的專家,也為眼前看到的壯觀景象震撼不已。如此大規模,精妙絕倫的地下宮殿,幾乎能比肩世界八大奇迹!
仔細考察完七個石室内部後,專家推測其它水潭底下也一定存在同類的甚至更為恢弘的宮殿。
于是,新一輪的抽水行動開始了,更多的抽水泵被一一放置在附近水潭邊,進行不眠不休地抽水。
果然,一如衆人的期待“水落石出”。鳳凰山方圓0.38平方公裡的範圍裡,規律地發現了大小24個石室。
石室的面積從1000-3000平方米不等。構造相似,根據石室的大小,巨大的“魚尾形”石柱數量不一。卻有着相似的磅礴氣勢,引人入勝。
自被發現以來,鳳凰山石室的種種精妙之處,便被多家新聞媒體進行報道,繼而引發考古界、旅遊界以及各方面的關注。萬衆矚目下,這些石室被正式定名為龍遊石窟。
關于石窟難以解釋的神秘
龍遊石窟名揚天下後,許多專家學者和遊客慕名前來,無一不被石窟的瑰麗壯觀所震驚。然而吸引他們的,還有環繞在石窟身上,被逐一置于眼前的神秘。
對此,有人打趣道:入窟盡是探奇者,出窟全變猜謎人。龍遊石窟的魅力之一,正是如此。通過現場的考察,對當地曆史淵源和地理環境的分析,可以确定三點:第一,龍遊石窟不是自然形成的溶洞。
浙中地區是丘陵地帶,在千百年的地殼運動裡,發生過造山運動,也産生過金華的雙龍洞、冰壺洞等地下溶洞。但無論是從造型,還是從石質,龍遊石窟都在根本上區别于已知的地下溶洞,是獨樹一幟的存在。
第二,龍遊石窟不是現代科技的産物。如果石窟的形成,來源于地下工程,現代人的思維更傾向為直線挖掘,成形後再加固美化,而不會在挖掘原型上交接、修飾。
況且如果是現代産物,這樣浩大的工程隻會在18世紀以後形成,但是江浙地區的幾百年的地方志上絲毫沒有提及。
第三、龍遊石窟也不會是古代産物。中國古代的大工程屈指可數,每一個都在曆史上赫赫有名。生産力低下使得浩大繁重的工程不可能是百姓自主修建,隻有當時的一國君主或是地方首領才有能力組織修建。
可是地下石窟不能抵禦外敵,也無利于民生,在曆史上毫無記載,其存在的意義,确實讓人摸不着頭腦。
排除掉這三點,剩下的可能讓人難以置信。不是自然,不是古人,不是今人。那是否如同對各類金字塔的猜想一般,是外星人留下的遺迹?
再次端詳各個石窟的内部,不難看出無論是巨大魚尾狀石柱,還是鑿痕整齊、朝向一緻、紋理勻稱的洞壁、洞頂,都充斥着難以理解的矛盾。
石窟對外開放後,村民為了發展旅遊而人工開鑿出一條通道。21世紀的今天,各類器械應有盡有。但和洞内一比,人工鑿出來的鑿痕竟顯得凹凸不平,分外粗糙,完全比不上石窟内鑿痕的流暢。
而且,每個洞穹頂和石壁的連接處,幾乎都能發現沒有鑿痕的扒裂斷面,這是用功率巨大的機械才能留下的“扒痕”,部分石壁也留有S型螺旋刀痕。這都不是人工能夠作為的痕迹。
世界上被懷疑外星文明的遺迹,無一例外,都能在建築上找到意義不明的壁畫雕刻,龍遊石窟也是如此。
據統計,開發出的各個石窟裡,一共找到四幅岩畫。其中最為清晰的一副,雕刻着類似人們認知中的野馬、始祖鳥、鼈魚三種動物的壁畫,線條清晰,風格獨特。
通過對風格的分析,有專家認為是良渚文化時期的作品。另外幾幅岩畫,内容難以破譯。這更給龍遊石窟增添了讓人神往的神秘色彩。
綜合這些肉眼可見的痕迹,許多人不禁會懷疑,難道真的是在一個不為人知的時間裡,擁有高科技的外星文明停留地球,開鑿出規模如此巨大的龍遊地下石窟群?
用科學無法解答的各種猜測
對于石窟是由外星文明建造的猜想固然浪漫動人,但石窟作為世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一大奇觀,對于它形成和用途,也有很多基于曆史和人類的猜想。
首先是采石說。專家認為:龍遊石窟是古代人采集石料而留下來的廢棄洞窟。
這很難自圓其說。石窟内石料屬紅土積沉岩,沒有開采必要。即便開采,為什麼不簡單方便地露天開采,反而要朝裡挖掘?況且地下作業需要挖掘、采光、搬運設備,長年累月的使用,洞中卻沒有任何痕迹。
其次,因為石窟地處鳳凰山麓,山清水秀,人迹罕至。看位置和規模,确實比較符合。有人便提出了,會不會是古時侯的帝王陵墓?
然而這個說法一擊即破。古時候帝王陵墓,必然是按照嚴苛的規矩得以修建,無論是風水,還是規格,大有講究。再看石窟,石室單一,連壁畫也鮮少,明顯過于簡陋。
況且,石窟内沒有任何棺椁或者陪葬品,一片空蕩。無論是哪個帝王,墓室絕不至于寒酸至此,這一證明有力地排除了帝王墓室的猜想。
再者,有人基于對石窟形成的年代和地區推測,提出了屯兵說。
據考證,石窟形成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2年,這正是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的時期。江浙地區也屬于勾踐的領地,會不會是勾踐一心複仇時,暗地裡在大山中打造的的練兵屯兵之地?
這個猜想同樣經不起推敲。一來修建石窟不是朝夕可為,更别說耗費實力和時間,修建完成再投入屯兵。
二來兵家常識,屯兵地須道路通暢,進出便捷。可石窟上下一條道,間距三米,使得兵貴神速大打折扣。
三來,練兵之地,總會遭遇刀槍劍戟磕碰。然而幾十個石窟,光潔平整,并沒有利器磕碰的痕迹。
以上三種皆被否決後,可以發現對于石窟用途的猜想,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石窟中,沒有任何使用過的痕迹,也沒有遺留下來任何得以佐證的物件,這使得各種猜測不攻自破。
在此前提下,浙江大學的褚良才博士提出的“龍遊石窟是倉庫”的說法,得到較多的認可。
早在西漢時,漢宣帝就已下達“邊郡皆築倉”的命令,用于儲備糧食、貨物及戰備物資。隋朝時也有功能相同的“北常平倉”,已被列入“古迹”。
褚良才博士通過實地考察和翻閱史料,認為龍遊石窟也是其中一種,并找到相似的兩個典型洞窟。
一個是在童壇山上遊不遠處的簸箕洞,另一個是在下遊不遠處的石岩洞。這兩個洞穴都能找到超過千年的曆史記載,并和龍遊石窟相似,築有防水石堤。很好地證明了龍遊石窟可能的用途。
各種各樣的猜想,沒有讓龍遊石窟的謎團一一解開,但毫無疑義,龍遊石窟是至今為之,被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底人造建築。
它集人文、藝術、文化、工程技術于一體,完全可以成為人類古代文明的一大見證。
如今,龍遊縣城因為龍遊石窟,再也不是寂寂無名的小縣城。随着石窟被有關部門評為4A級旅遊景區,龍遊縣城再次迎來新的生機和關注。
龍遊石窟存在着的神秘和瑰麗,将持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一睹真容。或許在未來某一天,龍遊石窟的秘密終将展現在大衆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