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端午,一個有着數千年曆史文化傳承的節日,是獨屬我們自己國家的傳統大節,日期為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起源有着各種各樣的版本,例如有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等紀念之說,也有古百越族的龍舟之說。但是,不管是哪一種起源,都是有着非常意義的,都被作為曆史文化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來。
在民間過端午有一個約定俗成的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前挂上艾草,那這是為何呢?
我國跨越區域比較大,種族比較多,在節日的習俗上肯定也會有所不同。在膠東黃縣我們這的農村,我們這裡5月初一就有過小端午的習俗,究竟何因不得而知,隻聽村裡的老成人說,我們老黃縣人自祖輩就把5月初一視做是小端午,隻不過和大端午不同的是,小端午這天家中人口隻吃粽子和雞蛋,門口不插艾草,艾草要等到端午節那天才能在門口插。
在民間的說法是端午節插艾,這樣不僅有招福驅邪的用途,而且還有防病驅蚊的作用。當然了重點還是在于後者,老人說端午節這天是春夏交替日,夏季的開始,毒蟲蛇蟻的活躍期,門庭插艾草可驅蟲、除毒的原因主要在于艾草它的莖和葉都含有揮發芳香油,毒蟲對這種奇特的芳香味不适應,對其有抑制和殺滅的作用。不過,就這樣一個門口插艾草的習俗在我們民間卻是要有一個非常的講究的。
在膠東老黃縣我們這裡,端午日這天門前插艾草有“插早不插晚,挂長不挂短”的講究,并且還要采挖的艾草有根且上帶有露水,名曰:拉露水!
通常端午日時我們一般早晨4點多鐘,天一蒙亮趁露水還沒揮發時,人們就會去山坡野地裡采挖門前需要插的艾草。據說如果等太陽高高挂起,艾草上的露水被揮發掉,那樣艾草的香味就會變淡,影響其藥效。至于要挖帶根的艾草,那隻不過是人們想在衍傳的習俗的節日中圖個吉利,順當,也是人們對幸福生活的一個向往。
人們認為如果門前插的艾草沒有根,就相當于“無源之水”,并且,沒有根的艾草是被截斷的,寓意不吉利,因此,采挖時人們都會選擇撿那些個頭高、枝葉繁茂、莖杆粗壯的艾草連根挖起。這樣的艾香味要更濃一些,而且,人們也認為這樣的艾草懸挂在大門前更為吉利,這也就是民間習俗中插早不插晚,挂長不挂短的講究。
其實,端午節民間在門前插艾草,或門口放艾草,還與一個傳說有關。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瘟神”會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降災于人間。某年的又一五月初五,天帝忽想起此事時竟然動了測隐之心,便派人下凡到民間體察民情。天帝的使臣扮成賣油翁下凡到民間買油:“一葫蘆二斤,兩葫蘆三斤”,大家都争先搶購,隻有一個老頭不僅不買,還告訴那個“賣油翁”,你的賬算錯了。
于是,等“賣油翁”賣完了油後,便尾随着那個不買他油的老頭走到偏僻處,對老人說:“你是好人,今晚瘟神降災,你可在今日大門前或是屋檐窗棂上插上艾草,就可以躲過瘟災,越早插越好”。老頭聽後,便挨家挨戶告訴了村裡所有人,于是家家戶戶就都在門前屋檐上插上艾草,全村人也真的躲過了劫難而平安了。
從此以後,每逢農曆五月初五,民間便有了門檐插艾草的習俗。當然,雖說是習俗,其實也就是人們對追求幸福平安生活的意願寄托而已。
又是一年端午日,農嫂祝大家端午安康、工作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