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談起阿膠,女人最具有發言權,一是要用它來滋陰補血,第二是現如今高昂的價格,也時時刻刻牽動着女人的心。阿膠好像就是為了女人量身打造的。阿膠可以補血,潤燥,止血。女人偏偏最需要的就是補氣血,女人的健康與否,是和氣血是否充盈息息相關,所以阿膠和女人的關系更近了一步。那是否阿膠就是女人的專用品?和男人就絕緣了嗎?顯然不是!
從古至今,阿膠多用于女人的婦科疾病,但是和男人的緣分也不淺,“阿膠出東阿”這一說法,好像與三國時期的一位大才子有幾分關系,這位大才子就是曹操的兒子曹植。相傳被其兄貶到東阿鎮,當“東阿王”期間,由于身體虛弱,經常服用阿膠,後來身體逐漸康複了,故賦詩《飛龍篇》歌頌阿膠的神奇功效。
從此阿膠的名氣更盛,由此可見阿膠還蹭了一點名人的光。到了南北朝時期,醫學家陶弘景在《名醫别錄》裡記載:“阿膠無毒,主丈夫,少腹痛,虛勞赢瘦,陰氣不足,腳酸不能久立,養肝氣”。從這兩點,都能看出不管是三國時期,還是到了南北朝時期,都有男人服用阿膠的記載,在用法上并沒有重女輕男的意思。
當時的阿膠不一定是用驢皮做的,有曆史證據,在唐朝政府頒布的《新修本草》中明确記載:“阿膠,煮牛皮作之,出東阿,故名阿膠”。從這段文字的描述,我們可以推斷在唐朝之前的三國時期,曹植所食用的應該不是用驢皮做的,而是用牛皮做的阿膠。直到宋朝驢膠才成了主導。到了現代已将牛皮膠單獨列為一種藥材—黃明膠,從90年代到今天有了明确的規定,必須是驢皮熬的阿膠才是正品。
了解了阿膠的悠久曆史,你會發現古人用阿膠,和今天有很大的區别。古人用阿膠主要是來治療疾病的,大多數是配伍應用,很少單用。而今天阿膠大多數是用作保健,單用居多。哪個更科學效果會更好?不用我說,一目了然。當然是配伍應用,更為合理。
“醫聖”張仲景用阿膠的經驗,值得後人學習。如果想涼血止血,适當配伍生地黃:想益氣養血,可以和人參,當歸等藥聯合應用;需要溫經止血,可搭配艾葉,幹姜一起使用。随症加減,因人而異。而不是今人之用法,以偏蓋全,誇大宣傳,搞營銷。傷害了藥品的本身價值。
這兩年阿膠的價格一路飙升,百姓望而卻步,從昔日的治病良藥逐漸變成了奢侈品。阿膠走到今天變成這個樣子,不知道前途是好是壞?那麼阿膠高昂的價格,如何更好的利用它的藥效?是所有人想知道的,其實古人早已給出了答案:聯合用藥,辨證清楚,根據不同情況配伍用藥,比單一用藥效果好,價格會更經濟實惠。好東西也要用在刀刃上。這裡提醒一點,不要盲目的追逐價格高昂的奢侈品,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現代人用阿膠,是受了廣告營銷的影響,為之瘋狂!要懂得合理用藥,才能發揮藥品本身真正的價值。
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識,可以點擊關注,每天與你分享最實用的健康小知識。
(特别聲明:本文是我的原創作品。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我及時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