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經典老歌,是很多70後、80後的美好回憶。小編是個90後,但小時候依然在父母的影響下聽過很多頗受人民大衆歡迎的蘇聯歌曲。伴随着手風琴悠揚又傷感的獨特旋律,每一首歌曲都在講述着昨日的故事。
▲電視劇《潛伏》中的姚晨和孫紅雷
神聖的戰争幾年前,一部諜戰電視劇《潛伏》進入廣大觀衆的視線,演員孫紅雷和姚晨也因此大火了一把。片尾曲《深海》慷慨激昂,十分符合電視劇的基調,這首歌就是将蘇聯歌曲《神聖的戰争》重新填詞而來的。
《神聖的戰争》是前蘇聯第一首響應衛國戰争的歌曲,在蘇聯歌曲編年史上被譽為“蘇聯衛國戰争的音樂紀念碑”。這首詩的歌詞原是詩人列别捷夫·庫馬契的詩歌,譜曲的是亞曆山大羅夫,1941年6月27日,紅旗歌舞團首次在莫斯科演唱了這首歌曲,而這一天就是納粹攻入蘇聯的第六天。
▲影片《幸福的生活》劇照
紅莓花兒開《紅莓花兒開》是1950年上映的蘇聯音樂喜劇片《幸福的生活》中的一首插曲,曲作者是前蘇聯著名的作曲家杜納耶夫斯基,而詞作者就是那位作了《喀秋莎》的伊薩科夫斯基。這首歌講了一位姑娘,暗戀小夥子又不好意思說出來,進退兩難的情形。暗戀的苦惱和甜蜜聚在短短百十個字之間說盡了。
▲莫斯科郊區景色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一句讓人念到一半就會唱起來的歌詞,這旋律太經典了,以至于大多數人根本不記得第二句詞,卻還能哼唱到結尾。這首歌問世于1956年,曲調由索洛維約夫·謝多伊譜成,悠揚和緩的樂曲加上手風琴的演奏,俄羅斯風情十足。
“夜深花園裡,四處靜悄悄”,一對戀人坐在夜晚的河邊,相視不語。小夥子即将要上戰場,兩個人有一肚子的話可是最終卻沒有開口,多麼傷感的故事。而這是戰争時期很多前蘇聯年輕人的真實寫照。
這首歌的詞作者是馬都索夫斯基,後由薛範翻譯成中文,發表在了上海的音樂雜志《廣播歌選》上,随後全國各地的音樂刊物相繼轉載。這首歌在當時不僅紅遍了中國大地,甚至在全世界也掀起一股潮流。1962年這首歌由曼·庫爾蒂斯填詞,取名《莫斯科之夜》,歌手肯尼·鮑爾用英語演唱錄制,成了美國當年的暢銷唱片,并且還是在“冷戰”期間。那時美國幾乎不接受蘇聯的歌曲。法國作曲家和歌手弗朗西斯·雷馬克給這首歌曲填上法語歌詞,取名《春天的鈴蘭》,在法國也唱紅一時。
▲“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提起《喀秋莎》,故事就更多了。這首歌由伊薩科夫斯基作詞,瑪·布朗介爾作曲,在當年蘇聯的衛國戰争中堪稱“神曲”,每次唱起它蘇軍就能夠“滿血滿魔原地複活”。蘇聯士兵對《喀秋莎》的愛簡直無以言表,連火箭炮都要取名作“喀秋莎”。這是一種速射的自行火箭炮,能夠一次齊射16枚炮彈,曾經在蘇聯烏拉爾的兵工廠裡以驚人的速度被大批量生産出來。
有趣的是,據說德國士兵當時也喜愛這首歌。詞作者伊薩科夫斯基曾在《列甯格勒晚報》上談到過一個小故事。
在一次戰鬥的間隙,戰壕裡的蘇聯紅軍忽然聽到對面飄來熟悉的旋律,仔細一聽歌聲居然來自對面的德軍陣地!憤怒的蘇聯人覺得不能讓法西斯侮辱了他們的夢中情人,不經請示就直接發動了攻擊,為了奪回留聲機和唱片犧牲了8名戰士。第二天“喀秋莎”火炮悄悄發動攻擊,把對方陣地毀掉了,激動的蘇軍從戰壕裡跳出來:“瞧啊!喀秋莎要複仇了!”1958年,為了紀念這首歌在戰争中起到的重要鼓舞作用,在伊薩科夫斯基的家鄉,斯摩棱斯克州烏格拉區弗斯霍達村的村民出錢出力,建起了“喀秋莎”歌曲紀念館(現為伊薩科夫斯基紀念館)。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劇照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廣為流傳的蘇聯歌曲,《山楂樹》《哥薩克之歌》《小路》《田野靜悄悄》《三套車》《伏爾加河船夫曲》等都是頗受中國人喜愛的蘇聯歌曲。索洛維約夫·謝多伊說:“我始終認為,歌曲複雜或是簡單,是并不重要的,終究不是因為這點才受人喜愛。隻有當人們在歌曲裡尋找自己生活的伴侶、自己思想和情緒的伴侶,這樣的歌就會受人歡迎”。
歌是蘇聯的,但傳達的感情是屬于全世界的,畢竟,誰不想戀愛呢!
文字編輯:繁蕪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疑問請聯系我們
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