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複坐,吾語汝。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這段話發生在孔子在家裡閑坐,他的一個學生曾子就在他身邊服侍着,兩人歲月靜好。這時候孔子就提出問題了,孔子問曾子:你知道先王的至德要道是什麼嗎?老師問問題了,曾子肯定心裡緊張啊!他恭敬的說:不知道!請老師解惑。于是孔子就說出了這些話,什麼意思呢?
孔子就說:孝順是德行的根本,一切的教化從這裡開始。身體和頭發都是父母那裡得來的,不能随便損傷,這是實行孝道的開始。
都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古人對頭發是很珍視的,那麼古人就不能剪頭發了嗎?其實這都是我們看電視的誤區,理發和斷發還是有區别的,斷發那就嚴重了,這就是要斷絕關系的節奏了。
其實古代就有理發、修容的記載,不過會将父母的頭發收撿起來,制作寶塔供奉;對于自己的頭發該扔還是要扔,更何況現在剪頭發與不孝根本扯不上關系!
那為什麼說“不敢損傷”呢?其實可以這樣解釋:因為父母愛護孩子,所以孩子不能輕易讓身體受傷,讓父母傷心就是不孝。我們出門在外,學習、工作這些,父母見不着我們,心裡也是很擔心的,我們要做的就是照顧好自己,給父母打打電話,偶爾視個頻。不要讓父母擔憂,那麼這就是孝順。
有人說國學可以開智慧,對于南岸的孩子們來說,每天讀四書五經,讀《孝經》,其實也能夠理解什麼是孝。對于他們來說,孝不僅僅是善待父母,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成就自我,用自己的成長來回報父母的愛,這就是孝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且行且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