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紹翁是南宋中期的詩人,以七言絕句著稱,他的一首《遊園不值》被選入小學課本,流傳非常廣泛,曆來也受到人們的贊賞,詩曰:“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此詩寫詩人在春天遊賞時,見到一所春景極佳的園子,但是因為主人不在,所以無法進入園中細緻欣賞,心情上不免有些失望,然而詩人擡頭一看,卻看到一枝開得正濃豔的杏花,伸出了牆外。詩至此處,戛然而止,感情上又從失望轉為意外的驚喜。
全詩不僅将春色點染的十分可人,而且還蘊含了深刻的哲理,形象有趣,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更是千古佳句,幾乎無人不知。
其實除了這首著名的《遊園不值》之外,葉紹翁還有一首流傳極廣的千古佳作,那便是下面這首《夜書所見》。這首詩是詩人客居異鄉,秋夜有感而發而寫下的一首小詩,抒發了濃濃的羁旅之愁和思鄉之情,情韻婉轉,極有韻味。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首句“蕭蕭梧葉送寒聲”,寫出了夏去秋來的變化之感,秋天,正是百花凋謝、萬樹蕭瑟的時節,在吟詠秋季的詩歌中最常出現的時令性景物之一,便是梧葉,正所謂“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況茲風雨夜,蕭條梧葉秋”,一葉落而知秋,飄零的梧桐葉,是旅人敏銳感覺的體現。
另外,詩人以疊字開頭,用“蕭蕭”二字,極易勾起讀者的聯想,仿佛讓人看到梧葉正在飄落的景象,而在這飄落的蕭瑟秋風聲中,更是送來陣陣寒氣,詩人以視覺、聽覺通感觸覺,渲染了一幅凄冷的畫面,這也為下句的抒情做下了鋪墊。
第二句說“江上秋風動客情”,江上秋風,更加烘托了涼寒的氣氛。據說晉人張翰,曾在洛陽為官,因看到秋風吹起,于是頓起思鄉之情,想着家中莼菜正美、鲈魚正肥,于是辭官歸鄉。詩人在這裡,同樣因秋風而起思鄉之情。梧葉、寒聲、江上、秋風,這些清冷的景物,隻是為了突出心中的一個“情”字,而這種情,不關其他,隻是“客情”,也就是鄉情。
三、四句卻突然筆鋒一轉,不再繼續描寫“客情”如何,而是寫自己在秋夜中看到的一幅有趣景象,“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這是流傳千古的名句!乍看起來,這似乎和思鄉毫無關系,但實際上,卻是手法絕妙的一筆,詩人旨在用他鄉群童的歡樂,來襯托自己孤寂冷靜的客居之愁。
詩人此處,還用了倒裝的手法,詩人看到戶外暗夜之中,籬落之間有燈火閃爍,于是聯想到原來是一群兒童正打着燈籠,在田地裡尋找蟋蟀作樂。這一轉筆,寫得非常巧妙,詩人因鄉愁難以入睡,于是獨自披衣出外散步,看到眼前的夜景,聯想到自己幼年時與小夥伴們無憂無慮的生活,變得更加凄然傷感,這種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無疑更增悲思之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氣節物候的變換,秋風蕭瑟的聲音,很容易勾起羁旅之人的鄉情,作者客居他鄉,又看到一群無憂無慮的兒童捉蟋蟀為樂,勾起故鄉童年歡樂的記憶,而反觀現在的自己,隻能客居獨處,環境的烘托,人文的對比,讓詩人的思鄉之情變得深入骨髓,妙在詩人又以淡遠隽永的意境描繪了出來,因而顯得十分耐人咀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