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藍田縣境内,有一條36公裡的環線公路叫華羊環線,起始于藍田縣華胥鎮的孟岩村和刀旗寨,是一條非常不錯的自駕遊、摩旅和騎行線路,适合一日遊。
這是一條苔塬而非山區線路,位于骊山、秦嶺和白鹿原的交叉地帶,G40滬陝高速和G70福銀高速以及G312國道和S101省道從旁邊經過,整體上道路比較狹窄,部分路段會車比較困難,江湖自駕駛的時候正下着雨,從華胥鎮孟岩村進入華羊環線,低海拔路段風景特别美好清新,随着海拔的升高,一路迷霧重重,景色很特别。
本條線路的主要特色:起點為中華母親陵華胥陵,中點為紅土坡,即西安最近的丹霞地貌,終點有3個銀杏采摘園,分别是藍田杏花谷、上許杏花谷和華胥杏花谷。整體自駕難度指數為2.0,算是一條休閑自駕遊線路。
整個行程中隻有在華胥鎮才有吃飯的地方,但華胥鎮藍田地方特色美食幾乎為0,中途沒有吃飯的地方,所以,行程中需要帶适量的水和食物。
華胥陵是行程起點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景區,可能許多人對華胥陵比較陌生,但它卻是中華母親陵。華胥陵位于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孟岩村,華胥是中華民族曆史上有史可查、有蹤迹可尋、有功勞可述、有傳說可講、有詩歌頌揚、有碑石記載、有陵墓祭祀的第一位母親。
可能更多人并不知道華胥氏,華胥是中國上古時期華胥國的女首領,是伏羲和女娲的母親,炎帝和黃帝的直系遠祖,被譽稱為“人祖”,是中華文明的本源和母體,被尊奉為中華民族“始祖母”。伏羲、炎帝、黃帝功勳卓著,在華夏文明史中位列“三皇五帝”,中華民族由此興盛。
華胥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以華胥氏、伏羲氏、女娲為代表的先祖們,在長期的生存和争鬥中,創造了亘古常新的華胥文化,從華胥到華夏,從華夏到中華,形成了一脈相傳的中華文化。從上古時期開始,直至今日,每年都要舉辦隆重的祭祀儀式,華胥陵作為中華民族始祖母華胥氏的陵寝,一直是凝聚海内外華人的重要紐帶。
谒拜完華胥陵,我們随即進入華羊環線,一路盤升,路上的風景真的是不錯。當年江湖上學的時候騎自行車來過這裡,交通不便也造成了當地社會經濟的落後,那個時候這裡道路确實非常艱險,群衆生活多有不便。時光轉到了現在,這條路雖然依然偏僻,但卻修了水泥路、通了公交,據當地的村民說公交每天來回就一趟,但有總比沒有好,由于道路比較狹窄,公交是較小車型的依維柯。
從華胥鎮(華胥陵旁)進入華羊環線行駛13.6公裡直行(不屬于本行程)可進入S518省道(劉坡路),接X204縣道,經人祖廟進入西安最美盤山公路——灞臨公路,可體驗崎岖山路駕駛樂趣,觀骊山日出日落。關于西安最美盤山公路,可以翻閱江湖的第一個視頻。
過了去往臨潼的路口,我們繼續沿着華羊環線前行幾十米就到了羊茂山,從羊茂山開始路應得特别窄,坡也很陡,彎道比較多,轉了一二十個彎就到了紅土坡,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丹霞地貌,位于華胥鎮王坪村。丹霞地貌就在王坪村3公裡左右範圍内,可惜我們去的時候下着雨,山頂霧太大,根本看不清現狀,希望等待天晴之後再去一次。
我們中途碰到了一位50來歲的村民,他搭我們的車走了一段路程,中間聊起了當前村裡的變化,從以前的貧窮聊到現在的經濟轉好,從過去的出行困難聊到現在的出行方便,村民感慨萬端。說到最後,他沉默了一下說,雖然說現在生活好了,家裡也都蓋了寬敞的房子,但留下來的全是上了年紀的,年輕人都去西安打工了,有些人也在西安買了房子。
村民下車後我們繼續前行,接下來的路程海拔慢慢降低,沒有了先前的迷霧,眼前也清爽了許多。到了出山口被當地村民稱為“後勤部”的廢棄軍工單位右轉就是3個銀杏采摘地,分别是藍杏花谷、上許杏花谷和華胥杏花谷,這個時節采摘已經進入末期。關于銀杏采摘,江湖在2019年同期有多個内容表現過這裡。我們這次去的時候因為下雨,無法進入果園采摘,于是就在一戶農家買了一些,農家的銀杏外觀不是太好,但味道不錯,每斤5塊錢,比我們在華胥鎮上見到的10塊錢一斤便宜了不少。
買完銀杏我們又折回到“後勤部”,前行一會過了G40滬陝高速高架橋就進入G312國道,進入了返程的堵車行列之中。這個行程我們從西安城内粉巷出發并回到粉巷,全程總裡程132公裡。
小貼士
交通:導航搜索“華胥陵”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