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在健康街與東方路附近,王新城和他的環衛小分隊正在接受“檢閱”,一個長寬都是1米的方型格子往地上一放,有人用毛刷聚起框内的塵土,接着放在路邊的電子秤上,“這個示數不能超過5。”
這個5,即5克。5克是個什麼概念,王新城自己拿着電子秤試過,相當于一張A4紙的重量,與2個幹棗的份量相近,約等于半片鈣奶餅幹……
“有人扔半塊餅幹踩碎了,這關就過不了!”王新城說。
這個“近乎苛刻”的深度保潔模式已經運行了兩年多時間,對每周一次的“塵重”稱量仍讓王新城倍感“沉重”,計數跳動時,他還會心跳加速。
2015年的時候,高新區城建局根據省市環衛的最新要求,對自己的主幹道提出了更高要求,用了2年多時間,已經有“五街兩路”的創建,并安裝“深度保潔公示牌”14塊。
光靠人掃肯定不行,剛開始推行深度保潔時,不隻是環衛工,媒體和老百姓都“鳴不平”——這麼苛刻的标準“太不人性”。直到“多機聯合為主 人工機動為輔”新型清掃模式出現,“苛刻”才不那麼苛刻。
隻要氣溫在零度以上,都要機器先走3遍。首先,高壓水槍沖洗一遍,一些護欄死角的灰塵垃圾都會被推到幹道上;接下來,一邊灑濕一邊吸塵,小垃圾和灰塵基本都會被打掃幹淨;最後再灑一遍水,主要功能是降塵。
“護欄死角這道程序最辦事,以前都得環衛工盯着車流在中間用笤帚一點一點地掃。”王新城笑着說,如今3遍機掃過後,環衛工隻需重點處理一些車走不到的地方,工作量大大降低,也不用冒險沖進車流了。
在整個高新區,現在有7家保潔企業在按此标準執行,城建局每周對各路段“深度保潔”情況進行監督考核,按照“一點三計量,以克論淨”的稱重考核法對其進行驗收考核。考核結果與保潔費挂鈎,落實不力的企業會受到相應的經濟處罰。
一點三計量,即測量主路、輔道、人行道三個地方,選取1平方米進行“塵重”考核。
除大風落葉及渣土撒漏因素外,高新區每周進行“深度保潔”考核,定期提報“深度保潔”示範路監測情況,城區“五街兩路”主輔道殘留塵土量平均控制在4.0—4.4克左右,人行道控制在6.2—7.0克左右,4分鐘内滞留垃圾便可清理。
2016年高新區内的勝利街、東風街、福壽街、北宮街、金馬路、東方路6條道路被評為“省級深度保潔示範路”;2017年健康街被評為“市級深度保潔示範路”。
“冬季因為供暖、氣候等因素,環境壓力大,既想要過個暖冬還想要藍天,那就需要我們從其他細節上控好塵灰,守住‘暖藍’。”高新區城建局環衛科科長劉德利說。
接下來,高新區将以“五街兩路”為标杆,逐步将“深度保潔”模式向城區其他道路推廣,讓一平方米的“塵重”比一張A4紙還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