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穎 李清莉
“十八線小縣城,一張電影票80塊,太無語了。”
“北京三環附近影城,随便看個2D都接近一百元了。”
“這幾天刷了六部新片,一共花了快700。”
“坐标一線,《唐探3》143一張,搶錢嗎?”
……
前幾天,“你好李煥英票價”登上微博熱搜後,評論區和話題廣場出現了不少聲音,有大批網友集中吐槽今年春節檔影片票價太貴。而毒眸前幾天推送的票房分析裡,後台留言也被高票價的抱怨聲占領。一位本計劃在情人節看電影的影迷對毒眸表示,在北京原本兩個人去看一場電影隻要一百出頭,而現在這個數字直接翻倍,“看到一張票快一百五了,特别憤怒,覺得影院完全不尊重、不在乎觀衆。”
後台留言抱怨票價高
春節檔電影票價上漲已經不是新鮮事,拓普電影智庫顯示,2019年大年初一當天,45.14元的平均票價比2018年同期上漲了6塊錢,已經是曆年春節檔最高。而到了今年初一,這個數字被刷新到49.19元。
大年初一創下的最貴票價後,接下來的幾天裡,漲價仍在繼續。拓普電影智庫數據顯示,大年初一平均票價為49.19元,初二49.38元;初三情人節當天,這個數字甚至突破了50元大關。有影迷向毒眸吐槽,今年原本想把春節檔7部影片全部刷完,但一張100元的價格,讓他有些憤怒,随後放棄了這個念頭,“影院這是要用一年春節檔賺回兩年的錢嗎?”
而燈塔專業版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今年春節檔票房排名前三的影片,平均票價都在49元以上。其中,《唐人街探案3》初一至初四的平均票價為50.13元,《你好,李煥英》為49.03元。
而3D制式的《刺殺小說家》,初一至初四的平均票價更是達到了50.73元,成為今年春節檔影片中平均票價最高的電影——而2019年春節檔的3D影片《流浪地球》平均票價為47.6元,2018年《紅海行動》和《西遊記女兒國》兩部3D影片的平均票價僅有41.9和40.5元。
“記得2018年看一場3D的《紅海行動》四十幾塊,2019年看《流浪地球》六十幾塊,到今年看了個86.9元的《刺殺小說家》,實在是太心疼了。”北京的一位影迷告訴毒眸,一家四口人去看一場電影花了三百多塊,隻能感慨電影都看不起了。
和往年二三四線漲價更為嚴重的情況不同,今年,受到原地過年的影響,許多原本會下沉的票房留在了一線城市,票價瘋長的主力也集中在了一線城市。
拓普數據顯示,2018年春節檔一二三四線城市的平均票價分别為44.58、39.55、39.26和39.04元,2019年春節檔為49.81、44.61、44.18和43.45元,漲幅最高的是二線、三線城市,分别為12.79%和12.53%;而到了今年,截至毒眸發稿,一二三四線城市平均票價分别為60.07、49.08、48.3和46.89元,其中,一線城市較去年同期漲幅高達20.6%。
不僅均價上漲,一線城市每天的票價都在瘋長。
毒眸随機查看了幾個一線城市影院的票價,票價暴漲的情況随處可見:北京蘇甯影城慈雲寺店在2月1日的平均票價為49元,而2月12日大年初一則直接漲至84元,漲幅高達71.4%。其中,初五當天,該影城上午十點放映的一場《你好,李煥英》,票價高達135元;上海某萬達影城2月1日35元分平均分賬票價也在大年初一當天漲到了60元,漲幅同樣超過70%。
有影城經營者告訴毒眸,接下來的幾天裡票價仍然會繼續漲下去。一位從業者也向毒眸分析,認為在疫情常态化的當下,漲價在短時間内可能會繼續。
如此誇張的漲價,究竟為何出現?為什麼一到春節,看電影就這麼貴?
這背後,最根本的原因仍在于需求,從供求關系上講,春節觀影是剛性需求。過年,看電影已經成為近幾年的新年習俗之一,是大衆最主要的休閑娛樂活動,需求的增長,帶來價格的上調,是不難理解的。
今年,在疫情之下“就地過年”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一線城市人口向二三四線流動的規模。而一線城市的人群常常會被認定為對高票價承擔能力較高,因此漲價集中在一線大城市的現象并不稀奇。
特别是在大年初一票房達到17億、觀影人次創下新高的情況下,熱門影片場場爆滿、很多影城的上座率翻倍,影院放映供不應求...這給了從業者一定的信号:無論接下來票價漲得多厲害,消費者在這一特殊時期也隻能買單。
北京一影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大年初一當天北京的很多影城取票都得排起長隊,搶不到《唐探3》和《你好,李煥英》的觀衆會去看其他幾部相對不那麼火的影片,很多人都是有的看就行,觀影需求高漲,價格自然水漲船高。”某資深影城經理對毒眸說道。
不僅如此,今年的瘋狂漲價,很大程度上與去年影院的生存艱難有關。過去一年,受疫情影響,影院關門179天,上半年影院生意完全停擺,顆粒無收的日子讓一些小影城徹底倒閉,而頑強堅挺下來的影城,都瞄準了這個為數不多能賺錢的時機。也就是說,今年春節檔,對于很多中小影城來說,幾乎是救命稻草一樣的存在。
以北方沿海城市某縣的一家影城為例,去年該影城全年票房僅有84.4萬,而今年初一到初四四天,票房就達到了92.5萬,四天的收益就超過了去年全年。很多影城經理對毒眸表示,每年就盼着過年能賺錢點,長春市某大型連鎖影城經理告訴我們,即使沒有疫情影響,影院每年的收入也很難用上“賺錢”兩個字,疫情來臨之後,影院員工更是靠領低保過日子。
大城市尚且如此,小城市小影院的生存能力更不比一二線城市,有南方某縣城影院經理表示,“春節檔收入能占全年收入的一半,去年基本顆粒無收,今年如果再不能回本,影院肯定就倒閉了。”所以春節檔成了很多盈利能力有限的小影城的救命稻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除供求關系和影院生存壓力外,票補的消失,是今年春節檔票價高的另一個主要原因。今年的票補基本隻出現在預售階段,低價票吸引觀衆提前購票、沖高預售額度進而拉高排片,但越臨近上映時間,票補的力度越來越小,而在今年票補幾乎消失不見。
早年間,“團購”的低價熱潮波及到電影票,2014年貓眼、百度糯米、格瓦拉等互聯網售票方的崛起,各平台為了擴大市場份額、搶奪購票用戶而推出大量特惠低價電影票,一張三十幾塊的電影票觀衆在購票軟件上購買隻需要9.9元甚至更低,平台掏腰包把差價補貼給影院,讓看電影成了大衆認知裡物美價廉的娛樂活動。
但随着幾家的競争、淘汰,大局已定,票務平台的燒錢遊戲結束,貓眼和淘票票兩家大頭牢牢占據市場份額、線上購票率高達90%後,靠票補“拉動消費場景轉換”的任務已經完成,票務平台也開始逐漸減少自己的票補支出。從去年開始,票補已經很難看到,而在今年的春節檔,很多地區尤其是一線城市,票補基本完全消失。
但觀衆顯然并沒有明顯适應這一點,經曆了9.9、19.9元看電影年代的觀衆,雖然已經可以接受票價的上漲,但動辄七八十的電影票,實在令人望而卻步。
更重要的是,在票價提高的情況下,影院的服務并不讓觀衆滿意,為了多排片增加放映場次,很多影城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垃圾清理,加上座椅不舒适、人群嘈雜,很難給到觀衆良好的觀影體驗,這也是觀衆無法接受電影票漲價的原因。
而在今年,持續漲價的背後,多位影城管理者對毒眸表示,大家對片子的質量很自信,“片子整體質量好,賣得錢高一點觀衆也會買單。”從豆瓣評分來看,今年春節檔影片的整體質量确實較往年有所提升:2017年春節檔影片豆瓣均分僅為5.74,2018年上漲到6.2,2019年又跌至5分,而今年7部新映影片目前的豆瓣均分則為7分,是曆年春節檔裡整體口碑最佳的一次。
2021春節檔豆瓣評分最高的是《你好,李煥英》
但觀衆對于影片的容忍度卻并不如影城方想象得樂觀,在社交媒體關于高票價的讨論裡,不斷有觀衆吐槽口碑逐步下滑的《唐探3》:“白瞎我那麼貴的票錢。”一旦影片的内容質量,無法讓花了近百元去看電影的觀衆滿意,強烈的心理落差會帶來更大範圍的口碑崩盤,對于一部影片來說這是極為危險的。
相反,對于豆瓣評分已經不斷上漲至8.3的《你好,李煥英》,盡管票價也居高不下,但觀衆對于票價的吐槽則稍顯克制。
高票價的輿論聲越來越大,由此帶來的風險不容小觑。有分析師告訴毒眸,在以往的長假期中,觀衆是願意選擇觀看兩部或多部電影的,但今年暴增的票價無法支持觀衆為多部電影買單,觀衆購買力下降,隻能選擇一部觀影,甚至放棄觀影。
長此以往,春節檔大盤的部分影片會流失掉原本屬于自己的觀衆,而沒有“一超多強”局面的形成,春節檔整體大盤想要創造一個更漂亮的成績,則變得困難起來。
更危險的是,在觀衆消費選擇日趨多元、娛樂渠道逐漸增多的今天,電影比起其他娛樂方式,已經沒那麼強勢。有網友評論:“用看一場電影的票錢,沖個視頻網站年會員,它不香嗎?”
顯然,當看電影變成大衆已經無法承受的消費活動,更多的人也可能會轉戰線上、放棄電影院,這對于還在培養觀衆時期的中國電影來說,将是無法承受的結果。
過去一年影院生意難做,有些甚至面臨倒閉,且在特定的節假日,價格略微上漲,觀衆們都可以理解。但若抱着“割韭菜”的心态,不斷試探觀衆錢包的上限,認為“節假日無論如何都會走進電影院”,這無異于殺雞取卵。而一旦失去觀衆的信任和理解,受傷害的最終還是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