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改重點工作?【推進“産改”進行時】原标題:山東持續深化“産改”,聚焦重大戰略實際需求搭平台建機制(引題),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産改重點工作?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産改重點工作
【推進“産改”進行時】
原标題:山東持續深化“産改”,聚焦重大戰略實際需求搭平台建機制(引題)
育用結合,提升産業工人創新能力(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田國壘
擁有專利34項、市級以上科技獎13項、國網供電公司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山東省職工創新創效競賽省級決賽一等獎1項……這個成績單,屬于濟南萊電新源投資有限公司電工班班長任傑。
“産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為我們一線工人提供了成長沃土,讓我們有機會在新時代成長出彩。”在日前舉行的“濟南工匠”創新交流大會上,任傑講述了自己從一名農電工成長為“齊魯工匠”的經曆。
近年來,山東持續深化“産改”,聚焦重大戰略的實際需求,大力實施職工創新創效、“齊魯工匠”建設、新時代勞動競賽工程,充分激發廣大産業工人的創新潛能和活力,為實現在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彙聚磅礴力量。
優化創新環境,激活一池春水
為推動“産改”走深走實,山東聚焦推動解決制約産業工人創新創效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在全國率先出台省級“産改”“十四五”規劃、支持山東省職工創新創效服務基地建設的若幹措施等文件,出台提升産業工人創新力指導意見,構建提升産業工人創新力指标體系和評價指标體系。
今年9月,經過層層選拔,中鐵十四局集團鐵正公司從100多家候選企業中脫穎而出,成功獲評山東省全員創新企業。
從2020年起,山東省總工會聯合省工商聯等八部門大力培育全員創新企業,每年培育省級全員創新企業50家,每家給予30萬元經費資助,入選企業及企業負責人可按程序申報山東省五一勞動獎,并優先推薦申報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勞模、省勞模。鼓勵企業在KPI(關鍵業績指标)與CPI(一般業績指标)中科學設立創新容錯機制,從管理體制機制上為創新打造良好環境條件,出台創新人才培育、資金支持、收益分配等一系列激勵政策。截至目前,山東各級工會組織已培育各類創新企業3200餘家,有效激發了企業、職工創新創效熱情。
今年2月份,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創新創優勞動競賽啟動的同時,山東省還有15個地市的創新創優勞動競賽同步啟動。
從今年開始,山東省總聚焦全省“十強産業”“十大擴需求”“十大創新”,每年組織開展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創新創優勞動和技能競賽,目前累計開展省級示範性勞動和技能競賽471項,帶動各級開展各類競賽29萬項,參與職工3300萬人次,實施職工合理化建議139.2萬項,技術革新項目23.2萬項,獲得專利5.84萬項。
今年9月,山東省總聯合省委網信辦等5部門舉辦首屆數字變革創新大賽,累計50萬人次參加,為推進山東數字變革創新提供強力支撐。
厚植成長沃土,集聚創新資源
“将‘齊魯工匠’建設工程納入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列入各級黨委、政府人才發展規劃。”從2018年開始,山東省總聯合省委組織部等部門大力實施“齊魯工匠”建設工程,每年選樹“齊魯大工匠”10名、“齊魯工匠”40名,對個人分别獎勵5萬元、1萬元,對其領銜創建的創新工作室分别給予25萬元、5萬元的經費資助。2021年,“齊魯工匠”建設工程獲評山東省32項改革品牌之一。
自“齊魯工匠”建設工程啟動以來,山東共帶動各級培育各類工匠人才4.34萬名,創建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1.31萬個,累計開展技術攻關和創新成果18.45萬項,創造經濟效益317.56億元。其中,15名“齊魯工匠”入選泰山産業領軍人才(産業技能類),1人獲第八屆山東省省長質量獎,3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項獲中國專利獎銀獎。
在推進“産改”過程中,山東圍繞打通産業工人成才通道,開展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目前,山東已有3354家企業備案,42.1萬人次通過企業自主評價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企業自主開展評聘、兌現待遇,激發了産業工人學技術、比技能的積極性。濟南二機床集團打破職工職業轉換、崗位調整、職位晉級等方面限制,實行全部崗位公開競争上崗,實現了專業技術技能人才與行政管理人員橫向交流與縱向晉升,形成了能上能下的選人用人機制。山鋼集團萊蕪分公司設計了管理、專業技術、操作三個崗位序列,每個序列分别設置6~7個層級,序列内縱向貫通,序列間橫向聯通,打破了職工職業發展“天花闆”,職工成長由“獨木橋”變為“立交橋”。
此外,山東還在工程技術領域打破職業技能評價與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界限,實現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貫通發展。僅2020年,山東就新增技能人才106萬人,目前全省技能人才累計已達1341萬人。
搭建創新載體,激發澎湃動能
今年全國兩會前夕,山東一則新聞引發關注: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管益輝團隊,憑借一項高速列車輪對軸箱加工技術改造應用成果,獲得2021年度山東省職工創新創效競賽省級決賽特等獎,拿了100萬元創新獎金。
誰才是創新的主體?是企業,更是産業工人。去年以來,山東省總聯合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省工信廳、省人社廳等5部門開展全省職工創新創效競賽,參照省科學技術獎模式,每年選樹100項左右省級職工優秀創新成果,特等獎100萬元,讓工人也能像科學家一樣獲得重獎,帶動各級層層組織創新競賽1.3萬場次,參與企業1.9萬家,取得創新成果共350萬項。
這些誕生在生産一線的創新成果,既能有效解決實際問題,又頗具推廣價值,但成果科技含量有待提高、支撐資源不足、孵化轉化渠道不暢等突出問題制約了職工創新成果的市場推廣及應用。為加快職工創新成果轉化,山東建成全省統一的職工創新創效服務體系,建設實體化服務基地,搭建平台化“魯班雙創網”,實現資源共享、轉化支撐、工作推進、展示交流等功能,為職工創新創效提供全鍊條創新資源支撐,持續推進“産改”。
如今在青島,平均每年會産生5000餘項職工創新成果,産生直接效益12.5億元,其中大部分成果來自一線技術工人。山東港口青島港青島新前灣集裝箱碼頭公司的張衛說:“在人人趕幫超的環境裡,最初的創新動力來源于好勝心和獎金,随着時間的積累,‘動腦筋’已經成為綁定在身體裡的一種習慣,延續到一代又一代港口人身上。”
“我們将聚焦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持續提升産業工人創新力,激發創新創效活力,加快建設規模宏大的高素質勞動者大軍,不斷增強産業工人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動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山東省委常委、省總工會主席徐海榮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