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恐龍進化了一億多年都沒有出現智慧生物,而哺乳動物隻用了幾千萬年就有了人類文明,很多人不解其中緣由。實際上這說法本就是錯誤的,哺乳動物出現并不比恐龍晚,恐龍大約在晚三疊世出現,幾乎與此同時,合弓動物中的犬齒獸類就演化出了最早的哺乳動物。雖然傳統意義上的恐龍已經在白垩紀末大滅絕中消失了,但它們的後代——鳥類仍繁衍至今。因此,恐龍和哺乳動物已經共同進化2.2億年之久了。
恐龍和哺乳類演化的總體規律生物都會發生變異,而這些變異是不定向的,有的适于環境,有的不适于環境。适者生存,不适者遭淘汰,這樣适者生存的幾率就大,留下的後代就多。通過代代積累,生物就朝着更加适應環境的方向演化,這個過程就叫做自然選擇。
回到恐龍和哺乳動物,恐龍出現後搶占了先機,在侏羅紀成為當時地球的統治者。由于種内鬥争和性選擇,恐龍中的強者能留下更多後代,而強者的後代傾向于更大,這樣就會使恐龍向更大、更強的方向發展。于是,恐龍很快走向了大型化。
巨大的霸王龍
恐龍時代的哺乳動物,面臨的環境壓力首要是回避與強勢的恐龍發生競争,它們選擇了小型化,在夜間活動,并以昆蟲為主食。在侏羅紀和白垩紀,恐龍毫無疑問是強者,而哺乳動物雖然是适應當時環境的弱者,但卻能應對更多極端的環境,能通過占領恐龍未涉足的生态位生存,因此,當時的哺乳動物是擴散上的強者。當時的恐龍-哺乳動物共存的機制,就是生态學家說的逃命共存模型。
巨大的恐龍已經高度适應乃至依賴白垩紀的濕暖環境,如果環境保持穩定,哺乳動物勢必一直生活在恐龍的陰影之下。然而,距今6600萬年前的白垩紀末,天外來客結束了恐龍的一億六千年統治,除鳥類這一支外所有恐龍都滅絕了。而苟延殘喘的哺乳動物活下來了,随着新生代的到來,哺乳動物時代來臨了。
類似恐龍與哺乳動物的這種進化博弈在生物演化史上已經發生多次了。穩定的環境中适者為王,強者愈強,而一旦環境變化這些動物首先遭殃,弱者能不能上位要看自己的本事了,顯然,我們哺乳動物有改朝換代的能力。
生物智力的演化智力在生物演化中處在一個特殊位置,首先是難以量化,其次是量的提升未必能給動物帶來多少好處,因此自然選擇難以對智力起作用。對掠食者來說,尖牙利齒比聰明有用;對獵物來說,跑得快也比聰明有用。隻有像我們人類這樣有了質的飛躍,智力才能助我們統治世界。
聰明的大腦意味着想得多,想太多未必是好事,我們的大腦雖然隻有幾磅,但卻消耗了我們平靜狀态下20%的能量。除了作為地球統治者的人類,一般的動物支付不起如此高昂的能量預算,尤其是變溫動物的基礎代謝率比較低,更加難以供養如此耗能的大腦。因此,對不需要想太多的動物來說,自然選擇甚至可能有利于腦容量較小的個體。
水母已經演化了6億年
糾正一個誤區,演化時間長與出現智慧和文明沒有必然聯系,别說恐龍演化了兩億多年,細菌和藍藻已經存在了35億年,水母已經出現6.5億年,别說智慧了,這些動物到現在還沒長出大腦。就好像鳥類會飛,而哺乳動物演化時間更長到卻到現在都沒學會飛,不同類群面對的環境壓力不同,選擇的演化方向也就不同,進化問題不能脫離環境和自然選擇而紙上談兵。
聰明的瓶鼻海豚
在生物演化史上,智力的提升已經在不同的分類群中出現過多次,除人類外現存最聰明的動物是瓶鼻海豚,其次才是人類的近親類人猿;最聰明的無脊椎動物是章魚。然而,對絕大多數動物來說,智力真的沒有那麼重要,所以恐龍沒有進化出文明再正常不過。在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出現以前,哺乳動物也沒有往高智商方向演化的迹象,而真正意義上人類的演化不過是近200萬年的事。因此,文明的出現實際真用不了幾千萬年,在适當的環境壓力下200萬年就足夠了。哺乳動物之前兩億年的進化中形成的一些特性,如體溫恒定、血液供氧能力高效等,為高智商大腦的出現奠定了生理基礎。
人類為什麼能成為智慧生物?因為我們是輸家的後代盡管發達的大腦對多數動物來說無關緊要,但對人類祖先的生存卻至關重要。因為我們是輸家的後代。我們源自古猿,我們的祖先無法與迄今仍生活在森林中的強壯猿類(如大猩猩)競争,因此在氣候導緻大面積森林轉變為草原之際,我們的祖先被迫來到危險的非洲大草原,這個地方吃猿類的動物多,而猿類可以吃的東西少。我們不僅要想辦法尋找食物,還要想辦法逃避天敵。我們不能指望爬樹,因為大草原上樹很少而且相隔很遠。我們隻能運用大腦就想辦法解決這一切。
從猿到人的第一步:南方古猿
我們并不比其他動物更先進,事實上,除了大腦和雙手,我們一無所有。與野獸相比,我們的嗅覺非常糟糕,我們不如它們強壯,也跑的不如它們快。我們之所以能活下來并且統治地球,發達的大腦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早期的人類需要大腦來想辦法發現和捕捉比我們更大、更強壯和跑得更快的動物,需要大腦來發明更好的狩獵工具,還需要大腦來尋覓新的食物資源。有了發達的大腦,我們才能生存。
北京直立人雕像
就這樣,自然選擇推着我們的祖先走上了高智商的進化之路。化石證據顯示,在古猿向人類演化的過程中,每種類型的古代人類都比祖先型擁有更大的腦子。智慧與文明的發展有正反饋效應,我們不斷發明新工具、新技術,而這些工具與技術的革新助我們取得更大成就,到今天,科技的發展已經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了。
恐龍為什麼沒有演化成智慧生物?恐龍沒有往智慧生物方向發展,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沒有環境壓力。侏羅紀和白垩紀是地質史上比較穩定的一段時期,氣候溫暖濕潤,沒有發生過大的災難,非常适合恐龍。恐龍的演化方向是不斷大型化,而體型大的動物大腦往往不會同步變大,小型動物通常具有更大的腦子,因此實際上恐龍的進化與智慧和文明背道而馳了。恐龍是當時的最強者,缺乏促使它們向高智商方向進化的自然選擇壓力。
最聰明的恐龍:傷齒龍
恐龍中有些比較聰明的種類,科學家認為最聰明的恐龍是一些小型獸腳類,即與鳥類最近的那一類。假以時日,如果環境發生适宜的變化,它們是有可能進化成智慧生物的。然而等到白垩紀末的大災難降臨,絕大多數恐龍滅絕,僅存的鳥類選擇飛上天空。由于飛行減重勢必需要犧牲腦重,恐龍這一支就徹底與智慧絕緣了,最終我們人類統治了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