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衆生百态,寶媽們除了每日搶菜,也為今後生計焦慮重重。
企業發不出工資怎麼辦?
萬一失去了工作怎麼辦?
有沒有什麼副業可以做?
互聯網時代,許多人通過網絡做兼職,可是網上兼職套路多,有時不僅賺不到錢,甚至大家的辛苦錢會打了水漂。
開網店貌似是個不錯選擇,可是貨源又成為新的難題。選錯貨的話,可能有比不掙錢更可怕的後果——掙了不合法的錢,成了普法案例的主人公。
讓我們看看經營網店的寶媽任某某,如何成了違法犯罪的被告人。
案情簡介
任某某自述,2017年其因生病住院花了很多錢,家裡因此欠了債。為了緩解家庭生活壓力,盡快還錢,她開始在淘寶上經營網店,不過生意一直不太好。之後,任某某在網上遇到某知名品牌嬰幼兒用品的批發商,于是她開始在網店上出售某知名品牌嬰幼兒用品,因其售價比官方店鋪要低不少,她的網店生意越來越好。
圖片僅為示意圖,與案情無關
賣了一段時間後,消費者投訴使用後出現不良反應,質疑店内商品的品牌真實性。任某某從批發商處獲知,一直以來其銷售的均是某知名品牌的假冒商品。
被利益蒙蔽雙眼的任某某,在明知所售賣商品為假冒品牌商品後,仍繼續銷售。
至案發,任某某銷售侵權商品金額達170萬餘元,待銷售侵權商品貨值達4萬餘元。
判決情況
一審法院認定,任某某的行為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标的商品罪,判處任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八個月,并處罰金六十萬元。任某某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
經本院審查,一審判決正确。檢察官從假冒商品的存在不僅侵害商标的識别功能還對商标權人商品的品質功能帶來惡劣影響等角度進行釋法說理,讓任某某明白其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任某某最終撤回上訴。二審法院裁定準許撤回上訴,一審判決生效。
檢察官說
對于需要兼顧孩子的寶媽來說,開網店既能陪伴孩子又能賺錢貼補家用,确實是很不錯的選擇。但是,當你的網店開起來之後,可能會有“某品牌”“招代理”“一件代發”這樣的網絡信息出現,甚至有人宣稱有知名品牌的保證,不愁銷量。
掙錢,真的可以如此輕松嗎?
在作出決定前,一定要先問問——對方是否有品牌授權?是否能出示相關證明文件?提供的“品牌”商品價格正常嗎?發出貨物的包裝正規嗎?
如果沒有,那麼那些帶着“品牌”帽子的均是假冒商品,這樣的“品牌代理”就是在侵犯他人知識産權,當行為達到刑事處罰标準,就構成了犯罪。
知識産權是人類智慧勞動的結晶,能産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商标專用權是知識産權中的一種,知名商标往往凝聚了良好的品質與商譽,是商品經營者長期努力的結果。商标侵權行為,不僅損害商标權利人的利益,同時也會使消費者上當,破壞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檢察官在此提醒,商家應當從官方授權的合法正規渠道進貨,不能隻顧眼前利益,為了“錢途”,成了犯罪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