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預防、治療肝病,有獨特的優勢和作用。不少人聽說過“紅棗茵陳湯”這個中藥湯劑名稱。其實它是一個流傳了有千年之久的中醫單方,有詩為證——“紅棗茵陳湯,肝病好單方”。
紅棗茵陳湯的前身,應該是《傷寒論》裡的茵陳蒿湯,由茵陳、栀子、大黃組成,對濕熱黃疸有明顯療效。但該方比較苦,口感差,藥力較猛,一些人受不了。經曆代中醫改良,還有勞動人民參與“運作”,慢慢變成“紅棗茵陳湯”。
紅棗茵陳湯體現了防病治病的智慧,體現了延緩肝炎病毒侵害的努力,發展到現代,肝病的治療仍有積極意義。
紅棗茵陳湯,主要用料2個:紅棗、茵陳,這兩味都是“藥食兩用”的材料。
紅棗,很多人知道它能補血安神,其實紅棗的突出作用是“健脾養胃”。“脾”作為後天之本,主運化、升清、統血。人們吃了東西,吸收好不好,關鍵看脾髒行不行。如果脾虛,吃進去的養分無法被人體吸收利用,不僅浪費了,還有可能轉化為對人體有害的濕熱成分。濕熱的典型症狀,就是舌苔厚黃。
健脾是調理的“第一任務”,紅棗作為健脾“優秀選手”。常吃紅棗,提氣強脾增活力,病患常見的胃口不佳、乏力疲憊等問題慢慢改善。
紅棗特别重要的功效還有“護肝”,棗含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糖等成分,對緩解急、慢性肝炎有一定作用。
現代有些人動不動亂吃藥,增大了肝損傷的機會,如果不慎因藥物造成肝損傷,紅棗可以作為補救措施。
茵陳,主要産于陝西、河北、山西等地,中醫将茵陳歸肝、膽、脾、胃經。茵陳能退黃、利膽、祛濕熱、消除肋區疼痛,還能護心,它富含維生素B和C,藥用價值高。
春季長出來的叫“白蒿”,價值最高,可以當藥材,也可以當菜吃、當茶飲。茵陳味道稍苦,偏寒涼。春季采收的叫“綿茵陳”,秋季叫“花茵陳”。采摘新鮮茵陳後,可炒食,或蒸熟,煮粥,熬湯,做窩窩頭等。
中醫很早就發現茵陳對緩解肝病的作用,春天最容易生發肝氣,也容易生出肝火。茵陳在春天藥用價值高,生長期剛好切合時令,被廣泛使用,稱為保肝護肝、清肝利膽的良藥。
紅棗和茵陳的組合,紅棗健脾、護肝,增強食欲。肝炎患者本身食欲不佳,肝區不适,隻有脾髒運化功能好了,對身體吸收才有利。茵陳改善肝氣郁積,升發肝氣,清熱解毒,廣泛用于退黃疸,在脾髒、肝髒調養診治上,紅棗和茵陳“強強聯合”,很受中醫推薦和使用。
“紅棗茵陳湯”做法簡便不複雜:取紅棗200克(去核),茵陳90克,加清水800—1000克熬煮,飲用溫熱湯汁即可,紅棗肉可以一同嚼食。
如果有的朋友喜歡泡茶的方式,紅棗3枚,茵陳3克,放入保溫杯沖泡即可。
“紅棗茵陳湯”是保肝護肝的中醫良方,用于肝炎緩解症狀、輔助治療,退黃利膽。如果确診是肝炎發作,還是要規範的抗病毒治療,不能馬虎。
需要注意的是,紅棗茵陳湯不适合體質虛寒的病患,患者如有腹瀉症狀也不适用,特别是不能與含“氯黴素成分”的藥物同服,避免不良後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