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從前被稱為老年病,由于現在的各種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三高的患病人群也逐漸年輕化。
現在來醫院檢查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并不知需要檢查什麼項目,或者由于準備的不全,一些檢查做不了,或者影響了檢查結果,導緻重新做一遍,浪費金錢和時間。
來告訴大家檢查三高需要做些什麼準備呢?檢查結果怎麼解讀呢?
檢查前準備及解讀1.高血壓
在測量血壓之前,患者應安靜休息5-20分鐘,測量前30分鐘應禁止吸煙、飲酒、飲用咖啡等。
一般患者來到診室前經過挂号、上樓、排隊等活動,血壓會升高,此時測量出的血壓一般比靜息狀态下的血壓高,并不能用作診斷。
吸煙、飲酒、飲用咖啡可以使神經興奮,也會影響血壓的準确性。
正常血壓,高壓<135mmHg,低壓<85mmHg,高壓在135-139mmHg,低壓在59-89mmHg稱為正常高值,說明此時血壓偏高,還尚在正範圍内,但是應該引起注意了。
在不同時間段的兩次測量超出這個範圍就可稱為高血壓,高血壓還分兩級,高壓在140-159mmHg或(和)低壓在90-99mmHg,稱為一級高血壓;
高壓≥160mmHg或(和)低壓≥100mmHg,稱為二級高血壓。
不同年齡,血壓控制的标準也不一樣,年齡在65歲以内的人群,高壓應控制在120-130mmHg,低壓控制在70-80 mmHg;
年齡在65歲以上的人群,高壓<140mmHg,低壓<90 mmHg,但應根據患者個體情況設定個體化血壓目标值。
2.高血糖
體内的糖主要由攝入的食物轉化而來,所以去測量血糖前一天晚上八點以後就不要再吃任何東西,這樣檢測血糖是比較準的。
我們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是在3.9-6.1mmol/L,餐後1h血糖值:6.7-9.4mmol/L,餐後2h血糖值≤7.8mmol/L。
餐後2h血糖是從吃第一口飯開始計時,2h時檢測的血糖數值,正常的餐後2h血糖應≤7.8mmol/L。
當空腹血糖低于3.9mmol/L稱為低血糖,超過6.1mmol/L稱為高血糖,當空腹血糖≥7mmol/L或餐後血糖≥11mmol/L或随機血糖≥11mmol/L任意兩次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除了以上兩項,還需檢測糖化血紅蛋白和尿分析,糖化血紅蛋白是近三個月的平均血糖,正常值為4.3-5.9mmol/L。
有些患者測量空腹血糖并不高,但是糖化血紅蛋白超過标準值,說明當天血糖正常隻是特例,或者餐後血糖控制不佳,導緻這三個月的血糖超過标準值。
尿分析是為了檢測尿中是否有葡萄糖、尿蛋白、酮體,尿中若有葡萄糖,說明血液中糖分飽和,機體自行從尿液中代謝多餘的糖分,腎髒的負擔加重,導緻有尿蛋白的出現,久之合并糖尿病腎病。
若出現酮體,這說明體内可用的葡萄糖不夠機體使用,開始分解脂肪提供能量,若飲水量不夠,酮體代謝不出去,則合并酮症酸中毒。
3.高血脂
血脂是血液中脂質的總稱,主要檢測的是甘油三酯、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甘油三酯飲與食關系密切,所以檢測血脂前應在前一晚八點以後開始禁食,保證抽血前是空腹的狀态。
甘油三酯正常0.56-1.7mmoi/L,升高常見于原發性高脂血症、冠心病、動脈硬化症或者肥胖症等。
總膽固醇正常3.10-5.70mmoi/L常見于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長時間居高不降,可使動脈硬化、冠心病的發生率變高,重型肝炎、肝硬化、貧血、甲亢可見總膽固醇降低。
高密度脂蛋白正常值在0.8-1.60mmol/L,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1.50-3.36mmol/L,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潛在危險因素。
血壓、血糖、血脂這些都是影響心腦血管疾病的基礎疾病,飲食不規律、作息不規律、肥胖的人群應定期檢測,密切監測自己的身體狀況,才能有效的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頭條健康科普排位賽# #頭條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