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晔,字子揚,初仕廬江太守劉勳,後投入曹操帳下,共仕三曹。與荀彧有共同評價——“佐世之才”的劉晔有着不弱于荀彧、郭嘉等人的才策,數次一語中的建言獻策讓他成為曹操手下舉足輕重的謀士。然而哪怕是賈诩這種有殺子殺兄之仇的外來客,都能一舉登上三公之位,劉晔卻終其一生難以精進,究竟是被雪藏起來,還是被主公視作知己心腹呢?
一、佐世之才,以勇誅賊
東漢末年,在這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時期,普通老百姓被逼起義,達官貴人們終日吃吃喝喝無所事事,于是許劭和他的“月旦評”在上流層次火了。在那個缺乏娛樂、信息傳遞不便的時代,許劭和他的“月旦評”既不乏消遣的樂趣,又能給那些割據一方的勢力提供人才情報,這樣的“每月新聞”很快引起野心之人的關注,甚至成為才子仕途的不二名刺,君不見豪爽豁達的曹操都去求了個“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語,足以見得許劭和“月旦評”的分量。劉晔也火了,因為許劭給他的評語隻有一句話,“晔有佐世之才”,類似這個評價的還有後來成為曹魏大管家的荀彧。
同時,劉晔是漢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劉晔這一支在揚州的影響力還是很高的。劉晔家裡有個仆人,仗着劉晔之父劉普的寵信而行小人之事,趨炎附勢的同時誣陷他人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劉晔的母親去世前将七歲的劉晔喚到床前,希望他能在成年後殺掉這個仆人以除後患。劉晔聽從了母親的話,在十三歲的時候就斬殺了這個仆人,并向父親坦言請罪,劉晔孝忠之名傳遍郡縣。天下大亂後,揚州地方的豪強們擁兵自重,其中以鄭寶最為骁勇果斷,不過他知道自己的眼光謀略不足,想要請劉晔來為自己謀劃。劉晔不願意為這些賊人同伍,又得見曹操的使者,于是他決定接受曹操的示好,假意宴請鄭寶并殺了他。鄭寶的手下一時間群龍無首,想要擁立劉晔,不過被劉晔連人帶馬打包給了廬江太守劉勳。
二、漢室宗親,一語定局
在當時,劉勳也是傲視江淮的強力諸侯,又是漢室宗親,自然看中了聞名鄉裡的劉晔。不知道什麼緣由,劉晔同意了劉勳的招攬。劉晔認為在江東崛起的孫策是大敵,不過當孫策送上财物,語氣謙卑地請求劉勳攻打上缭城,更是“僞與勳好盟”。劉晔勸說無果,自信的劉勳應邀攻打上缭,傾巢出動卻久攻不克,孫策乘虛襲擊劉勳的大本營皖城,取得廬江。大敗後的劉勳帶着劉晔投奔了曹操,劉勳任征虜将軍,為河内太守、平虜将軍、封華鄉侯,而劉晔什麼都沒有。建安四年(199),曹操已經是司空了,把持着漢獻帝的他已經把勢力範圍擴張到黃河以北,為了即将碰上的袁紹、袁術兄弟,曹操需要劉晔為自己謀劃揚州。
對劉勳封侯拜将是因為曹操不需要他,一個頗有影響力的漢室宗親隻會增強漢獻帝的勢力,而像劉晔這種聰明人才會是自己的心腹。同樣是建安四年(199),袁術的處境并不好,逆天稱帝的他現已經是日暮西山了,而沒有他的約束,山賊們又一次揭竿而起,為首的陳策在廬江聚衆數萬人,據險而守。曹操派人清剿無果後,和衆人開會讨論要不要再耗費精力拿下這些人。因為與袁紹對峙,幾乎所有人都勸曹操放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劉晔獻計一策,不僅堅定了曹操剿滅這些賊人的信心,也明确了劉晔在曹魏集團中的地位,“中國未夷,故策敢據險以守。今天下略定,後伏先誅”,“先開賞募,大兵臨之,令宣之日,軍門啟而虜自潰矣”,“辟晔為司空倉曹掾”。
三、簡在心腹,尴尬處境
将劉晔召為自己的屬官,可以說是對其能力的認可,但赤壁之戰的暫時失利沒能讓曹操帳下的所有人有過多的表現,劉晔在這段時間也變得低調起來。建安二十年(215),劉備入主益州,“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曹操搶先進攻盤踞漢中的張魯,他的主簿正是劉晔。不過漢中地勢兇險,張魯又在此地經營多年,并不容易攻下。就在曹操打算放棄這塊骨頭的時候,劉晔再次站了出來,認為此時是擊敗張魯的最好時刻。于是曹操猛攻張魯的先頭部隊,張魯之弟張衛大敗,張魯不久投降。曹操得漢中最多的是想在當時“惡心”一下劉備,為自己未來征益州拿下先前陣地。劉晔勸曹操在劉備根基未穩時攻打劉備,但曹操并沒有聽從,如果說曹操拼一口氣,天下統一的進程不一定會拖這麼晚。雖然沒有擴大戰果,但劉晔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提高不少。
建安二十一年(216),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曹操名義上雖非天子,但實際已經有天子之實。這一下子引起了以荀彧為首的親漢派的反感,然而其中最尴尬的是劉晔,因為他不是死忠漢室那一撥人。早在人生中第一次平定山賊的時候,劉晔就發現了漢祚将終,他看到了曹操的潛力,甚至投奔劉勳可能也是他的計策,他需要幫暫時騰不出手處理江淮的曹操扶持一個可以穩定此地的平庸之人,隻不過沒想到的是劉勳敗得太快了。
劉晔需要面對的是曹操百年之後,自己該如何在曹魏集團中自處,他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雖然曹丕篡漢後将劉晔升任侍中,賜爵關内侯,明擺着對大臣們說這是我要保的人了,但哪怕是預言了夷陵之戰後劉孫反目和孫權假意稱藩,曹丕依然沒有聽從劉晔對東吳落井下石的建議,代價便是之後的伐吳大戰均以失敗告終。好不容易熬死曹丕,得到曹叡的信任,但無論是建議解決遼東割據,還是在伐蜀之事的慎重,讓曹叡與劉晔漸行漸遠,難登高位的劉晔被心病折磨,死在了太中大夫的職位上。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得到了曹氏三代人的貫徹,劉晔能夠頂着漢室宗親的身份活到荀彧後面,可以說是三曹的仁慈。可能是劉晔之才就連上天都嫉妒三分,每當他能一言壓天下時,都因為身份的問題遭到主君的棄用。昔日委身劉勳,大概率是想提前為曹操謀劃此地,然而劉勳不僅敗了,跑去找曹操的時機也不合适,寸功未立的劉晔很尴尬;用山賊為劉晔造勢,随後敗于赤壁讓劉晔失去表現的機會,劉晔很尴尬;西征張魯大勝而歸,曹操為魏王,夾在兩派中間的劉晔很尴尬;曹丕篡漢,抱不了大腿的劉晔很尴尬;曹叡想要重用,卻以為劉晔是個刻意迎合的大臣,于是棄而不用,劉晔還是很尴尬。一張漢室宗親的名片,不僅沒能為劉晔帶來實質性的東西,反而成為最大的束縛,劉晔就差把一個“慘”字寫上自己的腦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