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橋火車站接人應該在哪等?澎湃新聞記者 鄒佳雯 高級記者 朱奕奕 記者 鞏漢語,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上海虹橋火車站接人應該在哪等?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上海虹橋火車站接人應該在哪等
澎湃新聞記者 鄒佳雯 高級記者 朱奕奕 記者 鞏漢語
白浪 設計
5月29日晚7點,夕陽的餘晖漸漸隐去,夜色開始籠罩虹橋火車站。
路邊大燈和紅色雨篷裡的小燈依次亮起來,在南北方向上,近兩千人呈U字形隊伍,在虹橋樞紐西廣場彙集,緩緩向前移動,單側隊伍綿延超百米。
他們剛從場外被指揮入内,排隊測完抗原後,他們将由統一的入口進入P10停車場安置點内,等待一夜,再出發離滬。
虹橋火車站和廣場。本文圖片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鞏漢語 朱奕奕 鄒佳雯 圖
氣象意義上的夏日還未來臨,5月29日的人群還有些“亂穿衣”,短袖、長袖,也有“大白”“小藍”。行李箱、小推車、編織袋、蛇皮袋、雙肩包、塑料桶、塑料袋、打結兜起來的被褥……人群拎着的透明塑料袋大多露出泡面、飲用水等食品,肩挑手提的旅客很多沒有多餘的手去掏手機,隻是沉默地站在隊伍裡,額頭有汗。
5月29日,廣場入口處。
隊伍在紅色雨棚的框架裡移動緩慢,另一側,一支隊伍在框架外同向快速地掠過去,身側是“謝謝您來過上海”或“抗疫不易,感恩有您”的橫幅。
那是從地下一層10号線虹橋火車站地鐵站剛出來,來到火車站的旅客。他們盡可能快速挪動,争取趕緊找到隊尾——一會兒,他們将彙入身側的長隊,等待進入安置點。
隊伍一側的橫幅
5月29日,在紅色雨棚下等候進入安置點的人群。
日均安置2000人,3400人基本到極限
自5月中旬,虹橋火車站開始迎來離滬旅客。在新虹街道的支撐下,闵行公安會同虹橋運管委等相關部門參與滞留旅客安置工作,目前日均安置持隔日票的滞留人員2000人次左右,近日最高一日達到3400人次,“感覺目前的狀況下,3400人次基本到極限了。” 上海闵行公安新虹派出所副所長王劍說, 每天都有30多名民警和80位安保人員在樞紐西廣場開展工作。
從10号線地鐵站出站的人(左)和等候進入安置區的人(右)
王劍介紹,現場民警主要開展分流、核驗、引導和巡查等工作,旅客根據現場民警的引導,有序排隊進火車站或者接受安置。民警會檢查旅客的48小時核酸報告和健康碼,完成核驗的旅客還要在現場接受抗原檢測。
除了位于地下P10停車場是安置符合防疫要求且持次日車票的旅客的區域,在樞紐西廣場上還設置了A、B、C、D、E五個區域。A區為抗原自測區域,數個桌子并排列着,供幾組人同時開展抗原自測;D區域是核酸采樣區,記者與民警溝通間隙,不少旅客匆匆趕來詢問核酸在哪裡做,民警便指向D區亮着燈的核酸檢測亭。
而B、C、E區則為臨時等候區,支着藍色雨棚。其中,持有48小時以内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旅客被安排在B區域休息;持有核酸檢測報告已過期的旅客引導至C區域休息;E區是為核酸碼異常人員單獨留置的觀察區域。
B區雨棚下休息的人
“很多旅客有焦慮感,所以來得早的晚的都有。無論有沒有票,他們會覺得自己到這兒,就是離家近了一步。”王劍說。晚上7點,當日從虹橋發出的列車全部開出,候車大廳發送完旅客後要進行消殺,不便留人,又過了飯點,此時組織人員進入安置點便比較恰當。
在帳篷裡蹲守的女人
夜晚八點的西廣場人流如織,第二天,他們中的絕大部分将從虹橋站出發,踏上回家的旅途。廣場一側B區的雨棚裡支着帳篷或是鋪着被褥,此時顯得安靜很多。手上沒有票的他們有的已經睡着,有的還在持續刷票,有的則團坐在一起交談。
想着離火車站更近一些,購得火車票的幾率或許也更大一些,徐婷5月26日就來到了虹橋火車站外,住在陌生人贈送的一頂帳篷裡,整日忙着刷一張車票。
徐婷
“不湊巧”,三個字徐婷忍不住對記者說了許多次。3月13日,她從江蘇宿遷來到上海闵行,計劃着找一家超市去做收營員,然而3月14日當她醒來,所租住的小區已然被封控,從此至今,再也得不到一個尋找工作的機會。
食物尚有小區發放物資,租金卻是每月照付,原本出來打工掙錢,如今徐婷反倒向老家的朋友們借了錢,已有了4000多元的“外債”。這筆債或許還将繼續增加,她打聽過了宿遷實行“7 7”返鄉管理措施,她必須接受7天的集中隔離,并支付280元一天的房費。
然而做了這樣的打算,卻還未能踏上行程,直達宿遷的火車票非常搶手,徐婷發動了家裡人搶票,至今尚未成功。
如今,她就蹲守在帳篷裡,在這個陌生的區域裡她也不樂意外出,除非去廁所或是給手機充電。
搶票的三天,他把大家留在車站的食品存下來
看到有人在B區轉,大迪主動上前,告訴對方有隔日車票的要跟着大部隊往P10走,沒車票有核酸報告的可以留在當地。大迪是個1996年生的男生,頭發齊肩長,褲腿卷起一邊,已經在虹橋火車站搶了3天的票。
大迪
3月關注到上海疫情後,大迪和3個小夥伴約了從家鄉甘肅酒泉來上海,并在闵行區找到了志願者的工作。“該挺身而出的時候不要太膽小!”3月18日,大迪發出一張自己穿着“大白”服裝的照片,并在朋友圈配了一句話。“我就是想來幫忙的,”大迪說,“上海這次疫情接近尾聲了,我也該走了。”
大迪第一次來車站的時候,手上是有票的,但是不留神核酸檢測結果超過了48小時,未能入站。此後他在雨棚下待了2天,持續搶票,并和棚裡的人拉拉家常,結識了工作沒幾天就被隔離的大哥,以及沒有票也沒住處在此滞留的大姐。
他接受過志願者的愛心餐食,也看到有人因為行李太多将食品丢棄,大迪會默默把保質期内的食品撿起來、存下來。“有個女孩,二十出頭的樣子,跟我說自己沒東西吃了,我這邊的小面包就派上用場了。”
5月29日,排隊等待進入安置點的人群,肩扛手提。
晚上8時許,記者走出B區,彙入等待被轉運安置的隊伍。人潮從地面轉向地下,台階因為當日潮濕的天氣而顯得有點滑,大家肩扛手提,走得更慢。他們前方是整夜燈火通明的停車場,背後留下了廣場和其間星星點點的燈光。
乘客從通道走入地下安置點。
責任編輯:鄭浩 圖片編輯:陳飛燕
校對: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