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1.能力方面的原因。低年級的學生對直觀的、有興趣的事情能很好的記住,但對一些抽象的、相對枯燥的概念法則就難以記住,尤其是數學中有些知識缺乏直觀性,學生不能直接觀察得出事物的本質特征,記憶起來力不從心。久而久之,接受的知識信息有限,儲存不足,思維滞後,智力品質差的學生,最終就成了數學的“學困生”。
2.方法方面的原因。俗話說:“讀書破萬卷”,從量上來看或許真能廣泛獲取信息,但從方法上卻是下策,讀書若隻靠苦學、多學,容易陷入僵化。對學生來說,有一個好的學習方法非常重要,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一點上,應該有我們教師的因素在内,在低年級階段,一味的搞題海戰術,讓學生做大量的、毫無意義的重複練習。短時間看,可以提高學生的成績,但不注重學習方法的訓練而強調機械記憶,結果因缺乏好的學習方法而最終導緻“學困”。
3.情感方面的原因。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自制力不強,學習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在學習活動中,開始勁頭很足,但往往虎頭蛇尾,從而遭遇一次次的“知識負債”。待到高年級他們的意志活動的自覺性好持久性增強時,面對那一次次的挫折和壓力已經讓他們對數學沒有了興趣,喪失了學習的信心和進步的欲望。
二、“學困生”轉化的策略
1.抓住機遇,樹立信心,幫助“學困生”走出心理困境。作為數學教師,一定要抓住學生的這些心理機遇,幫助他們重新建立起對數學學習的信心。除了平時的學習中注意他們學習中的變化,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困難,更重要的是要鼓勵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讓他們有機會享受成功的喜悅,逐步樹立自信。
2. 強化訓練,夯實基礎,提高他們的學習力。對“學困生”進行轉化,首先要強化訓練計算能力。有比較好的計算能力是學好數學的前提和保證,而數學“學困生”首先表現在計算能力不足,大多四則混合運算不過關。進入初中後,馬上接觸到“有理數”的運算這部分内容,無疑是對她們的挑戰。由此,抓住機會,對學生進行強化輔導訓練,夯實學生計算能力的基礎,是轉化的前提。
3.要注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取得優異成績的保證。這些習慣包括:善于預習的習慣、專心聽講的習慣、勤記筆記的習慣、認真作業的習慣、及時糾錯的習慣、周密思考的習慣、主動探索的習慣和不懂就問的習慣等。學數學,就像建造高樓,基礎必須紮實,如果基礎不紮實,後面學習就會感到吃力,造成被動。而數學“學困生”最缺乏的,可能就是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也許是導緻他們“學困”的主要因素,要是他們從根本上得到轉化,良好習慣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教好每一個學生,是我們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學困生”的轉化,更是教師工作中最能體現責任心的工作,也是讓教師最具成就感的工作之一。歡迎關注中學高分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