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陶瓷,雖然陶和瓷總被放在一起并稱,但兩者的的确确是不一樣的。
按國标來說,陶和瓷的區别在于吸水率,陶的吸水率在10%以上,瓷的吸水率低于0.5%。
聽起來好像差别不大的亞子,然而陶器在距今1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就已誕生,而直到大約3000年前的商代,原始青瓷才出現。
迄今為止在中國境内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型陶器 圖片來源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也就是說,為了這10%不到的差别,祖先們足足摸索了幾千年。
所以說,從陶器到瓷器,從容易吸水到基本不吸水,是怎麼做到的呢?
我猜,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釉。
釉是覆蓋在陶瓷制品表面的玻璃質薄層,玻璃麼,肯定是不吸水的。而瓷器有釉,陶器沒有釉,吸水率的差别不就自然而然産生了。
清雍正 霁紅釉膽式瓶 故宮博物院藏
事情可沒這麼簡單,瓷器有釉沒錯,但并不是所有陶器都不施釉。
在釉被發明出來之前,為了讓陶器表面不那麼粗糙,通常會進行修刮、磨光。但在漫長的燒制陶器的時間中,人們學會了給陶器施釉,在商代遺址出土的陶器上,已施有一層薄薄的淺黃色或青灰色釉。
東漢 綠釉陶狗 故宮博物院藏
那時還是最原始的石灰釉,用石灰石和粘土配制而成,因為粘土中含鐵,燒出的釉色多為青色、青黃色、青綠色,因而統稱青釉。
商 原始瓷青釉弦紋罐 故宮博物院藏
著名的唐三彩,也是一種施釉的陶器,隻不過經過了差不多兩千年的發展,釉色已經比當初豐富多了,黃、綠、白、褐、藍、黑,豔麗多彩。
唐三彩的燒制,是在1000—1100度的高溫下燒出素胎,素胎冷卻後上釉,以800度左右的低溫二次複燒,屬于标準的低溫釉陶,釉面容易腐蝕和剝落。
唐 三彩女立俑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瓷器中也有這種低溫釉,二次複燒的溫度為700—900度,硬度較低,容易出現劃痕。但除此之外,還有在1200度以上的高溫中一次性燒成的高溫釉,比如康熙朝瓷器的代表性産品——著名的郎窯紅。
清康熙 郎窯紅釉琵琶尊 故宮博物院藏
總之,雖然釉的品種有所不同,但有沒有釉,并不是陶和瓷的根本區别。
陶瓷被稱為火與土的藝術,要想弄清楚陶與瓷,關鍵還在于火(溫度)和土(原材料)。
首先是溫度,陶器的燒成溫度在800-900度左右,一般不超過1100度;而瓷器的燒成溫度則普遍在1200度以上,最高能達到1400度。
這也是為什麼曆史上陶器誕生那麼早,而瓷器卻遲到了幾千年的原因所在——燒制溫度達不到。
新石器時代的爐窯多屬于橫穴窯,火焰經過火道、窯室一走而過,不利于溫度的提高,經考古研究,新石器時代陶器的燒制溫度均未超過1000度。
橫穴窯示意圖(圖片來源于網絡),橫穴窯容積很小,直徑隻有0.8米左右,大的陶器隻能燒一件,小的也隻能燒四五件。
至遲在春秋戰國時期,南方出現了傾斜式的龍窯,北方也建造出有煙囪的圓形窯,窯内溫度較之橫穴窯大大提高,最高溫度可達1300度。
龍窯
窯内溫度的提高,為瓷器的誕生提供了必要條件,有豐富的制陶經驗做基礎,人們燒制出的瓷器愈來愈精美,甚至成為中國對外形象的代表。
那反過來想,是不是隻要溫度夠高,陶器也能燒成瓷呢?
答案是,還真不一定。
因為決定最終出窯的到底是陶還是瓷的,除了火,還有土。
陶器的原材料沒那麼講究,紅土、沉積土、黑土等天然粘土都可以作為陶土使用。但需要注意土質中砂的含量,含砂太多的話松散難以成形,不含砂又會導緻土質太硬、密度過大,燒制過程中容易破裂。
瓷器就講究多了,隻能用高嶺土。
高嶺土
高嶺土就是瓷土,因江西省景德鎮高嶺村而得名,屬于一種含鋁的矽酸鹽礦物,是各種結晶岩風化後的産物。
陶土和高嶺土的區别在于,高嶺土中矽(SiO₂)和鋁(Al₂O₃)的含量比陶土高,而鐵(Fe₂O₃)的含量又比陶土低得多。前兩者的作用是提高胎體的燒成溫度,後者則會降低燒成溫度,這就是為什麼瓷器的燒成溫度要比陶器高。
此外,鐵的含量還直接影響到瓷器的白度和透光度,在史前文化的各種陶器中,鐵的含量都在6%左右,原始青瓷中則降低到3%以下,到唐宋元明清的細瓷時,鐵含量已經降低到1%左右。
明 青白釉筆山 故宮博物院藏
回到剛剛那個問題,陶土當然隻能燒出陶器,但高嶺土,在高溫下能燒成瓷,溫度不夠的話,燒出來就是陶。
仰韶文化晚期、以及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都有用高嶺土燒制的陶器,胎體呈白色,但燒成火候、吸水性等均達不到瓷器的标準,故稱白陶。
大汶口文化白陶雙系壺 故宮博物院藏
當然,從外表上來說,瓷和陶還有這樣那樣的不同,比如陶器一般都比較厚重,瓷器則薄且呈半透明狀;敲擊時陶器聲音發悶、而瓷器聲音清脆;瓷器硬度比陶器高……
而這種種不同,從根本上來說,都是燒成溫度與原材料所決定的,火和土才是陶瓷藝術的根本。
我是彩蛋你知道嗎
陶瓷這個詞
其實并不僅僅包括陶器和瓷器
而是陶器、瓷器和炻(shí)器的總稱
炻器是介于陶和瓷之間的一種陶瓷制品
質地比陶器緻密堅硬
熱穩定性又比瓷器好
胎體一般比較厚,不怕碰擊
因而又有厚胎瓷之稱
以前用來盛水的大水缸就屬于炻器
更多内容,請關注“寶庫”
本文為“寶庫”原創,轉載請私信“寶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