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十年始終置身于離消費者最近的行業,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練就了極其敏銳的市場嗅覺,也經曆了足夠多的高山低谷。
即便如此,面對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這位身經百戰的“老手”也坦言:現在企業的日子不好過。
企業發展痛在哪?市場需求堵在哪?經濟複蘇難在哪?國内“飲料巨頭”掌舵人獨家剖析——
記者:當前經濟發展面臨重重壓力,如何提振企業信心?
宗慶後:現在企業的日子不好過,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許多企業都有過物流受阻、生産暫停的經曆。夏天本該是産能拉滿的時候,今年卻遇到了極端高溫天氣。
我每天都會看《環球時報》和《參考消息》,現在全球經濟增長疲軟,國外需求也在縮減。在這種狀況下,更要把拉動内需作為重中之重。構建新發展格局,國際需求在縮減,如果再不加把勁把内需拉起來,市場流通就更慢了,企業會更難受,更沒有信心。
具體來講,我認為最關鍵的是通過提高老百姓收入來拉動内需。一方面要繼續給企業減稅降負,鼓勵他們增加員工工資;另一方面是降低個稅,讓老百姓的錢包更鼓,這樣才有更多閑錢消費;當然,還應該特别關注農民這個龐大的群體,提高他們的收入。
提高老百姓的收入,這本賬要好好算,算算清。隻有老百姓有了消費信心,需求激活了,企業才會有再生産、再發展的動力,這是提振企業信心的根本所在。
記者:如何看待近年來興起的新消費趨勢?瞄準消費者的需求升級,娃哈哈有何新布局?
宗慶後:這些年确實湧現出不少品牌新秀,也不乏一些流量産品,但是最終發展得怎麼樣?我看有的就是昙花一現。企業的眼光還是要放長遠,要有效率地投資,不能看什麼賺錢就一哄而上,等熱度下去了又一哄而散。
不少企業都追求成為500強企業,有的為此不斷擴張。在我看來,500強主要比的還是規模,而當前企業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在比效益、比創新上。建議相關政策也不要一味以是否進入500強作為标準。
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拉動内需不光是讓老百姓有錢花,還得想花錢,那就要通過提供高品質的産品,滿足百姓不斷升級的需求。這看似是小賬,其實是事關經濟的大賬。
娃哈哈超臨界萃取軟膠囊生産車間
現在,消費者的消費取向正在慢慢重構,從滿足溫飽需求到對健康價值的追求。與之相對應,我們2010年就開始實施“大健康”戰略,成立現代生物工程研究所,開展從安全到健康的戰略轉型。
這幾年,我們推出了數十款低糖、無糖版新老産品,博士研究團隊還将中醫食療傳統理論和生物工程、現代提取等技術相結合,開發出了幾十款高附加值的大健康産品,為的就是滿足消費者的各類健康需求。
為了讓健康産品更“年輕”、對市場感知更敏感,我們也十分注重數字化轉型。前幾年推出了S2B2C模式的實體電商平台“快銷網”,把娃哈哈的線下訂單轉化為實時、精準的數字流,及時把市場和消費者的反應傳導到生産端。
我們在文成投資的智能化飲料工廠項目也是一個例子,今後工廠可以做到生産過程實時監控、工藝快速切換等,還可以通過數據驅動,實現物料稱量、投料操作的标準化。也希望借此對傳統食品飲料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起到一定的示範和引領作用。
娃哈哈文成智能化飲料生産基地
記者:我國正在加快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企業如何抓住這一新機遇?
宗慶後:對企業尤其是對中小企業來說,這肯定是一次機遇。
浙商“走出去”比較早,現在全國各地都有浙商的身影。比如我們早在1994年就在重慶市涪陵建立分公司,走出杭州、走向全國,實行“産地銷,銷地産”模式,還對當地特困國企進行了投資改造。
大企業到各地投資,當地會提供較好的服務,但中小企業或許就會碰上隐形的門檻。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對這些規模較小的中小企業是一次機會,他們可以和其他企業站在同一平台,擁有更加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企業自身也能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進行投資,進一步降低市場交易成本。
近幾年,娃哈哈正在發展大健康産業,我也希望通過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能夠形成更完善更公平的制度和政策,促進形成一個更寬松、更有效率的市場,這樣也有利于我們保健産品的研發和入市。
記者:“共同富裕”是浙江發展的高頻詞,從企業家的視角如何解讀和參與?
宗慶後:我一直認為,企業完成原始積累後,應該把提升員工的生活水平作為企業再發展的主要目的之一。讓企業的發展成果和員工共享,這是企業家精神的升格。
娃哈哈人才公寓建成效果圖
你看窗外正在建設的房子(杭州市上城區始版橋小區未來社區),原來是個罐頭廠,位置很好,我們拿來以後沒有建廠房,而是選擇建設廉租房。這個項目投資了9.42億元,預計2023年可以建成1364套精裝修兩室一廳,保障十分之一的員工“住有所居”。像這樣的人才公寓,我們在下沙等地也有,除此之外還有分幹股、年底分紅等,為的就是讓員工共享企業的發展成果。
這也回應了我最初講到的内需話題,這看似是企業内部的小賬,其實是企業參與國家經濟循環這筆大賬的重要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