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釣鲫魚,收獲倒是不差就是個頭偏小,實在不能過瘾,畢竟夏天嘛誰不想體驗一下大彎弓啊。所以今天在釣完以後,我就去溜達了一圈,看看有沒有好的釣點,或者自己開個新釣位打點窩料提前聚聚大魚。找釣點過程中,偶然看到一釣友在收拾裝備,看樣子是準備走了,于是我快步上前詢問漁獲。通過交流得知,該釣友下杆才一個多小時,除了十幾尾白條、麥穗再無其他魚種,因家中有事才匆匆收杆。不過臨走時他補了一句:今天河中間老有魚在跳,就算釣到晚上也不會有大魚的!魚跳出水面的情況很是常見,有時的确會影響垂釣,不過大家的看法并不完全一緻。有些人認為魚跳水基本是白闆的節奏,也有人說每次看見魚跳都會大豐收,那麼魚跳躍和垂釣之間究竟是一個怎樣的關系呢?釣魚人想釣好魚很有必要了解為什麼魚會跳出水面
偶爾有魚跳水屬于正常現象,無需多慮,不會太影響漁獲的
無論是黑坑還是自然水域,都會有魚跳出水面,有時候在河中間有時候在邊上,隻要是随機出現跳躍或者跳躍并不頻繁的情況,大家無需多慮,正常垂釣即可。近一個月我都在江裡垂釣,白天、晚上都釣(前半夜後半夜都會去),每次都能看見或聽見魚跳出水面,有時候在晚上七八點、有時候在清晨,時間不固定,魚種也不同,然而漁獲并不會因為旁邊有魚跳而出現明顯的增加或減少!
有人覺得自己的漁獲深受魚跳水的影響,很有可能源于一種“自我暗示”!比如說,相信魚跳躍會帶來爆護的人,每次看到魚跳躍就會信心大增,感覺是機會來了,抽杆換餌變得積極,暫時沒口也不放棄會快速調整、改變,最後釣到魚了你更加堅信“魚跳躍會爆護”的說法,殊不知這漁獲是勤奮、堅持換來的;認為魚跳躍會白闆的人,看到魚跳出水面會很敏感,多跳兩次心裡就打起退堂鼓,主觀認為今天的魚情很差,于是就“懶得動”瞬間開啟随緣模式,最後空軍了更加深了“魚跳躍會白闆”的印象,殊不知釣不到魚隻是因為你懶、太早放棄
以上僅僅是對偶爾有魚跳這一情況的說明,如果頻繁有魚跳,大量的魚一起跳或者老在一個地方跳,請繼續往下看
魚頻繁跳躍原因之一水溫水質發生變化
這種情況多見于下大雨、或者大雨過後天氣放晴的時候,此時水表溫度和中下層溫度差距太大,魚兒一時間無法适應,便會出現躁動不安的情況,跳出水面也十分正常。所以不要太相信“雨過天晴好釣魚”的說法,得分情況的
另外有些水質差、淤泥厚的魚塘,大雨會攪渾水質、泛起水底的腐爛物、有害物質,無論是連續高溫後的大雨,還是連續大雨後突然放晴,都會造成魚體不适,剛開始會出現上浮、跳躍的狀況,如果不采取措施讓情況進一步惡化會導緻大批魚群死亡
魚頻繁跳躍原因之二捕食或被捕食這種情況相信大家都知道的,在野釣中忽然看見大量小餐條躍出水面、驚慌逃竄,很有可能底部有兇猛型魚類正在捕食。我之前釣的某個水庫就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用3.6或2.7釣浮抽白條,釣着釣着聚在水面上的白條就突然一哄而散,或者是大魚直接沖出水面捕食餐條,水面炸開的一瞬間也能看到餐條逃竄的景象
注:我說的這個水庫,此種情況特别多見,一天能碰上好幾回,當地釣友經常吐槽,釣個白條都不安甯,關鍵是沖出水面捕食的到底是什麼魚還不知道(猜測是翹嘴),用2.7的短杆也難以看清,也沒人用手杆釣起來過,自認為技術好的路亞愛好者可以來試試
這類肉食性魚除了捕食小魚外,也會抓一些低飛的昆蟲,在黃昏天色漸暗的時候最為常見,有些隻是“嘭”的一個炸水聲,有些則沖出水面來捕食
魚頻繁跳躍原因之三繁殖期間“秀恩愛”
人在岸邊坐,“糧”從水中來,本以為遠離城市的喧嚣就不用再看見情侶之間卿卿我我、你侬我侬,可沒想到魚兒們也秀恩愛,讓單身的釣魚人們狠狠地吃了一波“狗糧”
三四月份是某些魚類的繁殖高峰期,在一些淺水的草區經常能看到魚兒在嬉戲打鬧,有些則興奮地跳出水面或吸引異性注意或表達喜悅之情,尤其是鯉魚本來就喜歡跳躍,到了春季那顆躁動不安的心再也無處安放,上蹿下跳鬧個不停~
魚頻繁跳躍原因之四密度過高,且集中在中上層或某個特殊的位置文章開頭提到即使水溫、水質正常,魚身體沒有毛病,也會有偶爾跳出水面的情況,在這個基礎上,如果整體的密度越高,魚跳水的次數就越多,換言之如果水裡魚少,水面就相對安靜點
以前在杭州的時候,每到周末就會和朋友一起去較遠一點的水庫、河道,就是那種收費垂釣但魚品質比較好的地方,如果是第一次去不知道釣場的具體魚情時,我們會多逛兩圈,要是發現水面異常平靜是不敢貿然下杆的
另外一點就是底層魚也不是整天呆在水底。前段時間看《鈎尖江湖》的預告片,視頻結尾提到了一句話“通過我們的觀測,大魚始終在這個區域活動,并且不是在水底,而是在離水面兩米左右的位置”。
其實此類觀測水中魚兒動向的視頻很早之前就已經看過了,有一種說法是大魚并不會去特别深的地方,而是徘徊在近岸較淺且有障礙物的地方,并且受光照、食物、溫度的影響,會處于水的中上層。這種視頻不能說百分百正确、也代表不了所有的水域,但至少此類現象是存在的,而當一定數量的魚活躍在中上層水域時,跳出水面的概率也會提高很多,畢竟它們要是能老實呆在水底,總不可能突然跑到水面跳一下吧
在一些出水口經常彙聚大量的魚,此類地方食物豐富、氧氣充足,無論是雜食性還是掠食性的魚都愛去;同理當上遊一些水庫放水某其他原因導緻水的流速變大時,魚兒就會活躍起來,很多魚本身就有逆流的習性,在逆流過程中也會跳出水面
很多人關心的問題,缺氧會不會導緻魚兒跳躍
很多人覺得當氣壓較低、水中含氧量較低時,魚兒難受就會跳出水面,尤其是夏季降雨前雲層很厚,人都會感到異常悶熱,何況是魚?
我覺得氣壓下降,讓魚兒身體出現不适時确實會有跳出水面的可能,但嚴重缺氧時它們反而會安靜下來,隻是集體浮頭,因為嚴重缺氧或長時間缺氧的後果是死亡,在這個過程中魚的體力肯定是逐漸下降的,到後面想跳也跳不起來了。在黑坑垂釣的時候就經常遇到天氣不好集體空軍的情況,此時能夠看見魚兒紮堆并且上浮,但不會出現頻繁跳躍的現象。當然,這和黑坑魚密度大、水質差也有關系,一旦出現低氣壓,情況惡化比較嚴重
最後總結黑坑也好、野河也罷,都會出現魚跳出水面的情況,原因是多樣的,并不能盲目下結論說有魚跳水一定是好或不好。在沒有弄清情況下,也不要着急收杆、下杆,退一步講即使天氣不行魚有點起浮的迹象,選對了釣位、調好了餌料也可以上魚
【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