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是我們的常用字,也是我們文化裡有非常重要含義的字,如“華夏”、“華人”、“中華民族”等。
華字有三個讀音,huā、huá、huà。它的本義是指花,所以讀huā,用做動詞指開花的意思;花朵是美麗動人的,所以又引申為光彩、華麗的意思;由此再引申到事物的精華,又引申指文采,用作名詞,讀huá;在用于姓氏時就讀第四聲huà了,“華山”也是讀第四聲 。
- 篆書
“華”字最早是沒有草字頭的,整個字的形狀也像一朵花一樣,上部像展開的花瓣,中部的兩橫像那花萼和花托,下面就是延伸出來的根莖了。在早期“花”和“華”就是同一個字,所以說“華”的本義是花,又可引申為美麗。
孔穎達的《春秋左傳正義》:「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 隸書
而有草字頭的“華”,大約是在戰國時期,才在這原來的“花”基礎上造出了“華”。所以在隸書中也就有了草字頭的“華”。《說文解字》裡對華的解釋也成了“ 從艸從”。
後人對華的解釋也就跟着《說文》變成了“榮也”。因為“華”從草,草色茂盛就是繁榮。
- 楷書
楷書中的字形依舊是延續了隸書的形态,隻是在筆畫的書寫筆法上有些差異而已。
行書、草書
到了行書草書,都是為了書寫便捷而做了連筆或者省略筆畫的處理,但是其大概樣貌還是可以辨認的。草書和行書中雖然有時會因為追求書寫的便捷,而對字形筆畫做一些減省,但是回到正常書寫,寫正文、公文時還是會回到原來的樣貌,該有的筆畫還是要有。
簡體
現代的簡化字“華”,實際上已經是一個重組的形聲字,上部的“化”作為聲旁,下部“十”作簡化記号。這個“十”的簡化記号還是比較符合原來“華”字的一個記憶點的。
繁體字“華”形态構造是對稱結構,非常有美感,其字形也很容易聯想到繁華茂盛的樣子。而簡體字的“華”,雖然簡便了,但是無論結構美感上或者字形解釋上,都遜色于繁體的“華”,難怪有網友說出“簡化字很有必要,但是最不該簡化的就是華字”這樣的聲音。
簡體的“華”雖然不如繁體的“華”有那麼多優點,但是它筆畫少,方便,這就是一個最大的優勢,這也是當時的一個需要。至于現在,看着看着也就習慣了,隻是對于學書法和看書法的人,在辨認行草字體時略有些麻煩罷了。
對于“華”和“華”之間的比對,你們認為怎麼樣呢?或許還有比“華”更不應該簡化的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