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物界,從較為低等的蜘蛛、昆蟲等節肢類動物,直至高等的鳥類、哺乳類動物等,在衆多的動物類群中,雌雄間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表現在外生殖器上,而且還表現在體型、體色、聲音乃至行為上,這些差異即為生物學上的性二型。對于大多數動物來說,人們通過觀察這些外形上的不同即可确認雌雄個體。對于性二型不明顯的動物,科學家也研究出了一些新的方法進行辨别。
動物界也“男女有别”
在動物類群中,雌雄間除在外生殖器上存在差異外,在體态、體色、聲音乃至行為上也存在差異,這些差異被稱為動物的“性二型”。
許多動物具有明顯的性二型。一些雄性蝦、
泰國蝦
蟹
黃道蟹
具有雌性遠遠不能與之相媲美的大螯,彰顯出“男子漢”的威猛。很多蜘蛛卻是“陰盛陽衰”,雌蛛體型遠大于雄蛛,有些種類的雌蛛體型是雄蛛的1000 ~ 1500 倍,交配時雌蛛甚至會吃掉雄蛛,這些可憐的“小丈夫”也算是為愛,為下一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龐大的昆蟲家族更是不乏性二型的物種。一些蛾類的雄蟲長有翅,雌蟲則無翅,或雄蟲觸角為羽毛狀,雌蟲則為絲狀;許多雄蟲還具有發聲的器官,借助優美的鳴聲打動雌蟲的芳心。
進化地位較高的鳥類和哺乳類動物,更是将性二型發揮得淋漓盡緻。雄性孔雀具有如屏風般華貴的尾羽,雄性鴛鴦身着五彩斑斓的羽毛。一些小型雄鳥則在喉部、眉紋、胸部等多處存在着明顯區别于雌鳥的鮮豔羽色,而這些鳥類的雌鳥則全部“身披素裝”,遠不如它們的“夫婿”光彩奪目。還有一些鳥類的雄鳥身上出現了冠、垂肉、隆起、角、氣囊、翎羽等各種各樣的漂亮裝飾。有些鳥類的雌雄間的鳴叫聲也常常有着很大的差别。哺乳類的雄性也毫不遜色,它們往往體型威猛,長毛獠牙,齒尖爪利,更具冒險行為。雄獅身材魁梧,“長發”飄逸,而雌獅則身材纖細,“短發”飒爽……
各顯雄姿為哪般
動物的性二型具有什麼意義呢?雄性動物各顯雄姿的目的又是為什麼呢?
動物的性二型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是生存的需要,因而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如果雄性體色鮮豔奪目,又可以發出多變的聲音,便很容易招引更多雌性,從而獲得更多的交配權,産生更多的後代。相反,如果雄性體色暗淡,又不會發聲,毫不起眼,就很難吸引雌性的注意,這樣則可能無法繁育自己的後代,甚至遭遇性淘汰的厄運。
每到繁殖季節,許多魚類及兩栖爬行類動物的雄性盡顯它們特有的美麗。一些雄性魚類進入繁殖期後,身體就會呈現出鮮豔的色彩,或原來的色彩變得更加豔麗奪目,猶如穿上了美麗的“結婚禮服”。
一些蛙蟾類的雄性在生殖期其前肢拇指處會局部隆起形成“婚墊”,有的則在頭部兩側出現鳴囊,使其在交配期發出的聲音能在鳴囊處發生共鳴而倍加嘹亮。一些蜥蜴類的雄性在喉部備有一個大皮囊,到交配季節就會出現藍、黑、紅等多種美麗的色彩。
繁殖期的鳥類更是各顯神通。雄性角雉的藍色、紅色的肉質角在發情的時候會突然充血膨脹,伸出頭部,同時喉部的肉裙也會展開下垂,遮覆在整個胸前。
發情期的雄性角雉(右)
雄性軍艦鳥求偶時,鮮紅色的喉囊會迅速膨脹以向雌鳥展示。
軍艦鳥
有些種類的雄鳥進入繁殖季後,其雄鳥的鳴唱聲往往更加婉轉動聽,富于變幻,有些還會随着自己的歌聲,擺動翅膀、尾羽,做出各種求偶炫耀的行為,猶如一場華麗的“婚舞”。
體型大小也是繁殖成敗的關鍵。對于較為低等的生物,往往是雌性大于雄性。體型較大的雌性會有更多的空間懷卵以及為卵子提供更多的營養,從而能産下更多的卵子孕育後代。而雄性則體型越小越有益于其性早熟。這些都是對繁殖有利的策略。對于鳥類和哺乳類等較為高級的生物,則往往是雄性大于雌性,這可能與雄性間通過相互争鬥奪取更多的繁殖權力有關,體大力強者占有更為明顯的繁殖優勢。
此外,一些雄性魚類體表的白色堅硬的錐狀角質物(稱為“珠星”),可以起到刺激雌雄親魚在産卵排精時的興奮作用,而蛙蟾類的“婚墊”上也通常富有黏液腺或角質刺,便于交配時更加牢固地抱握雌性,這些都與自然界存在的性選擇規律具有密切的關系。
“婚墊”
由此可見,雄性動物們各展雄姿,是為着子孫滿堂和家族興旺,也是動物界自然選擇的傑作。
“孰男孰女孰能辨”“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雖然很多動物都存在着性二型,但也還有相當多的動物種類僅從外形上或聲音上是無法辨别其性别的。那麼,對于性二型不明顯的動物,又如何辨别雌雄呢?
科學的方法是觀察其生殖器官的差異。但即使這樣,有些物種若不經過解剖觀察,仍然很容易搞錯。很多動物園都曾出現過“亂點鴛鴦譜”的尴尬局面,常常将同一性别的動物進行配對繁殖。顯然,動物園和各種動物養殖單位需要準确查清動物的雌雄身份,以便進行科學管理和繁育。
在野生動物保護管理領域,科學工作者更需要了解某一區域内有多少動物,以及雌雄性比是否合理等。然而,野生動物,尤其是那些瀕危野生動物,它們是真正的“隐士”,其視覺和嗅覺都遠遠優于人類,往往遠在數千米之外就可發現調查人員從而逃之夭夭。即使調查人員有機會發現動物,通常也僅是匆忙一瞥,很難辨識動物的雌雄特征,更何況許多動物并不存在明顯的性二型。
因此,盡管目前有許多調查野生動物數量的方法,可以較為準确地查清某一區域内動物的數量,但卻缺乏确定動物雌雄性比的科學方法。曾有人根據雌雄動物足迹的差别、取食痕迹的差别、氣味的差别等來判斷雌雄,但其準确性都不能令人滿意。因此,尋找科學的雌雄判别方法成為動物學研究的焦點之一。
現代生物學技術的發展為解決這個問題指出了方向。雖然一些動物的體征不能顯示其雌雄,但它們體内的遺傳物質以及生殖激素卻是其性别的決定因素。比如高等動物除在性染色體的結構上存在雌雄差異外,其體内所分泌的性激素也存在着明顯的區别,如雌性主要分泌雌二醇、孕酮等雌性激素,而雄性則以分泌睾酮等雄性激素為主。動物的體細胞、分泌的性激素及其代謝産物,會随着動物體的新陳代謝以糞、尿的形式排出體外,這就為我們通過糞、尿中的染色體片段或性激素組成來判斷物種的雌雄帶來了希望。這種方法不需要接觸動物體本身,也不會對動物造成任何傷害,科學上稱之為“非損傷研究法”。
然而,通過尿樣研究判定雌雄的方法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隻适用于圈養狀态下的動物,這是因為在野生狀态下,動物排出的尿液會很快滲入土壤當中,而在雨天或過于潮濕的天氣則可能被沖淡、稀釋。因此,收集植被上殘存的尿液可能無法達到分析測定的用量。因此,這種方法難于應用在野生狀态下的研究。相比之下,動物的糞便在野外十分容易辨識,并且能在排洩之後保持一段時間的穩定性,故利用糞便這種非損傷性途徑來判定動物的性别更為可行。
利用動物糞便判定動物性别的方法有多種,其中一種是通過性染色體判斷動物的性 别。這種方法是對糞樣中的DNA 片段進行分析。還有一種方法是根據糞樣中的激素來進行雌雄判定。目前已有研究發現,雌性黃腹角雉糞樣中雌二醇與睾酮質量分數的比值明顯高于雄性,利用這一方法可成功區分出黃腹角雉的性别。目前正在進行的對大熊貓的研究也表明,雄性大熊貓糞樣中的睾酮含量明顯高于雌性,這為今後野生大熊貓性别結構調查奠定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