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曉紅專欄】
一位老教師向教育部提出兩個疑問
原創作者|富曉紅
第一個疑問:小學生強調上課統一的坐姿有何益處?
一直以來我們教育的理念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本,以有利于學生的發展為前提。同時心理學上做過一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我們發現控制欲望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站在一位資深形體教師和心理咨詢師的角度看,讓小學生保持一個統一的坐姿:雙手重疊放在桌子上,上身保持直立,雙腿放正。這樣的一個姿态保持35分鐘到40分鐘,不太人性化。
首先從身體上來講,一個再好的姿勢最多保持25分鐘也感到累,因為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關節應力積累,肌張力升高,局部血液循環減慢,肌肉内乳酸積聚,所以會感到疲累(知乎上的回答)。(尤其小學一、二年級的小朋友,他們身體的控制能力還比較弱,肌肉的承受力也相對弱)
其次從心理上講,前面說過控制欲望會讓人消化能量,那麼當身體感到疲倦,卻還要保持姿态時,就需要消耗多大的能量控制自己的身體呢?而科學研究證明,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其實也隻有15分鐘,這個時候小學生們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放在如何控制姿态上,就會消弱對注意力的控制。這樣是不是對上課保持注意力有些力不從心?尤其對于一些好動的男生。
最後從收益上講我們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教給學生知識,然後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并通過思考學會創新。學生身體的控制力,肌肉的力量由專門的體育課來完成。不需要在理論課上以有可能“傷害”學生身體的方式來進行。或許說學校為了外形上的美觀來要求學生來完成統一的坐姿。但是這樣的要求對學生的發展和成長有利嗎?再或許說學校是為了對學生做規矩才要求統一姿态的。那麼試問做規矩一定要通過統一的坐姿來完成嗎?還是說上課盡量保持集中注意力跟随老師的思路走才是重點?
歡迎專業的外科醫生和教育專家一起參與進來,共同探讨這個問題,讓我們的教育更人性化。
第二個問題:北京舞蹈學院出版的《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和中國舞蹈家協會推出的考級真的适合普通學生嗎?
如今因為跳舞下腰而造成癱瘓的兒童越來越多,我們來看一組數據:“2020年4月,北京博愛醫院12位醫生聯名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收集了2015年至2019年醫院收治的221位兒童脊髓損傷的數據。5年時間裡,因運動受傷的孩子有78個。因下腰導緻脊髓損傷接受康複治療的兒童,2015年是9名,2016年8名,2017年13名,2018年21名,2019年24名。5年75名兒童都是女孩,5-7歲的就有60名。”
如今家長都想讓孩子學習一門藝術課,尤其是女孩,舞蹈課似乎成了必修課。同時頻頻出現的“跳舞下腰事故”也讓很多家長揪心、矛盾、糾結。
如今市面上最具有權威的兩個考級機構分别是北京舞蹈學院和中國舞協。北京舞蹈學院考級證書為13級,分普及型教材和半專業型教材,普及型教材适于4至7歲幼兒,半專業型教材,适于14至15歲青年,中國舞蹈家協會考級證書為10級,适用于4至17歲的少年兒童。
在這裡我想提出一個問題:是不是出版教材的機構越權威越好?越專業越好?我想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因為适合才是好的。試問,一位滿腹經綸,知識淵博的大學數學教授來教授小學一年級的課程更适合?還是一位經過專業培訓的示範學院畢業的數學教師教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更适合?我想大家不約而同地會選擇後者?
北京舞蹈學院也好,中國舞協也好,他們都是在舞蹈界相對最權威的機構,裡面的老師都是常年教授專業學生,他們幾乎沒有機會接觸零基礎的學生。對于零基礎的學生,他們的身體協調性、接受能力、身體的柔韌性、身體狀況、以及對舞蹈的敏感度等等都是沒有了解和接觸過的。可以說他們對社會上普通的、沒有經過篩選和挑選的學生的狀态一無所知。那麼他們編制的教材适合普通大衆嗎?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嗎?
我們的學生沒有經過任何的篩選和選拔,就去做大量的專業的動作,培訓機構還覺得越專業越好,小小年紀做大量的難度動作:前翻、後翻、壓韌帶一字開不夠,還要運用大年齡高難度高專業的動作:一字開時腳腕下放磚頭等等這樣的視頻到處可見,培訓機構幾乎“喪心病狂”的“專業”,一個比一個“專業”的視頻看得我提心吊膽、毛骨悚然。
作為當年經過層層篩選才考入上體院藝術體操、大學畢業後常年從事形體課程教授的老教師(接近30年),不禁想問問教育部,如今的舞蹈培訓機構在做些什麼?是興趣班培訓機構?還是“專業”舞蹈培訓機構?他們定位清晰嗎?他們的所謂的北舞或者舞協考出來的考級教師資格證真的具備了舞蹈老師的資格嗎?幾乎大部分人都可以學幾天時間就能考出來的證書真的有資格去授課了嗎?如此,我們孩子的安全問題得以保障了嗎?孩子的舞蹈興趣得以培養和挖掘了嗎?
我們的舞蹈考級既然是面對普通學生的,希望編制考級内容的是具有常年教授興趣班經驗的老師為主編,北舞和中國舞協的專業老師可以監督和審核,或者共同商讨、參與編寫,如此才有可能會是真正适合普通學生的教材。
希望我們的教育是真正能以有利學生發展為前提的。每一個孩子都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和主人。作為每一位教師都要慎重再慎重。
作者介紹:
富曉紅,少兒心理咨詢師、《校長傳媒》專欄撰稿人、國家級形體教練、瑜伽教練、高級形象禮儀指導老師,從事教學27年來積累了大量教學經驗,每一次的教學都是一次實踐,如何和學生溝通,如何說話,選擇什麼時機說話,都成了不斷研究的課題。終極目标就是幫助自己和更多的家長和學生走上更幸福的路。
本文為富曉紅老師原創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