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讀特
這一周,我們跨入了金秋九月,孩子們也迎來了新學季。過去成績依舊亮眼,未來成果已然可期。
先行先試,深圳謀定而動,踏上新征程。在深圳,每一天,每一個領域,每一個行業都有新舉措、新成果。
01
這一周是開學周,學校氣象新,學生負擔減。
《瞭望周刊》曾在2019年發布一篇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怎麼幹》的文章,其中指出,深圳基本教育供給不足,小學和初中學生均存在明顯缺口。同時,深圳還是我國唯一沒有985、211大學,也沒有“雙一流”大學的一線城市。這塊短闆怎麼補?
伴随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口流入增速過快以及“全面二孩”政策而産生的就學壓力,建學校、增學位,是深圳教育的當務之急。學校多了,讓想上學的孩子有學上,這是基本要求。學位多了,意味着學校在提升學科資質,拓展辦學資源,增強學科競争力上正發力追趕。
深圳一直在努力改善教育情勢,在“十三五”期間,投入教育經費3500億元,新增基礎教育學位近40萬個,位居全省第一。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據統計,全市9月共有103所學校建成投入使用,新增各類學位107907座,種種舉措可謂大刀闊斧。
能上學,還要上好學,實現學有優教。一些新開辦學校正踏實地實踐着這一點,兼顧硬件、軟件,努力建設具有新時代特色的新型學校。
8月31日,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光明星河小學舉行開學典禮。這所學校是光明區政府采用“政府 名校 名企”辦學模式的又一重大創新,依托有力的政策支持,優質的教育資源以及穩定的資金來源,在課程實施方式上進行變革,實現學科的常态跨界。
9月1日,羅湖未來學校開學,這是羅湖重點打造的九年一貫制新型公立學校,是創新辦學體制的成果。該校以“面向未來、對标國際、應對智能時代”為創校思維,強調孩子們的個性與創新創造力,緻力于讓他們找到屬于自己的“藍海”。
為回應作業減負增質的要求,以及為中小學作業管理立新規,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于8月31日發布《深圳市義務教育學校學科書面作業設計指引(試用)》,深圳市教育局于9月1日發布《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兩份文件打出組合拳,完全契合了雙減政策,在為作業總量和時長做“減法”的同時,為作業質量做“加法”。這也正如我們對于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修正,化繁為簡,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9月2日,“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發布,南方科技大學與深圳大學分别在内地高校中排名第9與第17位,其中,南科大首次進入世界排名200強。回眸過去幾年,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深圳技術大學等高校獲批設立,高校數量增至15所,4所高校入選省高水平大學行列,高等教育處于曆史最快發展期。同時,2所高職學校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職業教育成為全國樣闆。
此次世界高校排名深圳取得佳績的背後,是這座創新之城笃定打造教育高地的不懈努力。
02
于深圳而言,改革是活力之源,改革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近日,《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複制推廣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第六批改革創新經驗的通知》發布,向全市複制推廣38項改革創新經驗。這些經驗涉及投資、貿易、金融、法治、人才、體制機制多領域,可謂“多點布局、全面開花”。
深圳的改革,從宏觀處着眼,于微觀處着手,一直在路上。
9月1日,深圳市街道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啟動。街道行政執法人員是一支“正規軍”,既受督察糾察,更回應社會關切,在執法過程中,其專業水平和履職能力不斷提升,基層執法工作取得實效,良性執法機制得以建立。
行政執法改革是針對“多頭執法”“重複執法”的破局之舉,以“一支隊伍”破解“執法體制權責不清”的執法瓶頸,各行政執法部門得以按照便民、高效的原則制定執法程序,明确行政執法事項、地域、形式、程度,做到各執其法,避免形式化、走過場、執法程序混亂、執法越位或者缺位的問題。
同一天,龍華區和坪山區率先開出以街道為行政執法主體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和責令改正違法行為通知書。改革落地見效,深圳在探索超大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03
8月31日,深圳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召開,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階段性圓滿收官。根據2020年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标完成情況的報告,深圳的空氣、水環境、土壤等都好于省考要求,真正實現了“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
“十三五”期間,深圳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空氣質量連續七年在全國重點城市中位列前十,全市及各區均建成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但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仍較大,例如PM值偏高、區域海域污染等。
如今,深圳的污染防治攻堅戰已經從“堅決打好”轉向“深入打好”階段,力争在空氣質量、水質、企業整治、立法、賠償、訴訟制度等方面再出新招,确保生态環境質量在“十四五”階段達世界先進水平。
9月1日起,我國首個生态環境保護全鍊條立法——《深圳經濟特區生态環境保護條例》正式實施,從法治高度對環境保護激濁揚清。該條例在許多方面都具有前瞻性:
首先是生态保護和修複的制度創新。條例充實了生态修複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内容,突破了傳統環保立法“保護和改善”的提法。
第二是污染防治的制度創新。條例根據特區實際情況對海域污染防治、特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等做出了調整。
第三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制度創新。條例對碳達峰和碳中和、碳排放權交易等進行了規定,對高碳排放量拉起警戒線。
在護美綠水青山時,也要做大金山銀山。深圳将綠色低碳經濟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9月3日,深圳國際氫能産業示範港合作項目正式簽約,這是我市“十四五”首個氫能項目。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态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态環境。“兩山論”已經成為深圳人的行動自覺,良好生态環境正成為深圳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原标題《深圳一周 | 勝日尋芳深九月,無邊光景一時新》)
本文來自【讀特】,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