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是中國四大美女之一,曾自編名曲《梧葉落》。有次撫琴吟唱時,出現咽喉疼痛,可是用了不少清熱瀉火藥,雖然症狀得到緩解,但是停藥就會發作。
不得已,西施又專請了一位非常有名氣的大夫診治。大夫見西施四肢不溫,小便清長,六脈沉細,于是就開了肉桂1斤。
抓藥的時候,藥店老闆看了處方後,不禁冷笑。他對西施之病了解一些,就說:“喉間腫痛潰爛,乃大熱之症,豈能食辛溫之肉桂?”藥店老闆不給抓藥,西施的侍人隻好空手而歸。
肉桂又名官桂,是樟科植物喬木桂樹的幹皮及枝皮,有濃烈的特殊香氣。味道甘甜、辛,熱,歸腎脾心肝經,具有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的作用。常用于治療以下四方面的疾病:1、用于腎陽虛證
2、用于寒凝血滞的脘腹冷痛,寒濕痹痛,胸痹,寒疝腹痛
3、用于寒凝血滞的痛經,經閉
4、用于陰疽
《本草綱目》認為肉桂:"治寒痹,風瘖,陰盛失血,瀉痢,驚痢。""治陽虛失血,内托癰疽痘瘡,能引血化汗化膿,解蛇蝮毒。"
《神農本草經》:"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
《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氣,補五勞七傷,通九竅,利關節,益精,明目,暖腰膝"
名醫王好古說它:"補命門不足,益火消陰。"
現代藥理研究來看肉桂和附子複方藥物對腎性高血壓有降壓作用;所含桂皮油有強大的殺菌作用,對革蘭氏陽性菌效果尤佳。外敷可治胃病,胃腸脹氣等;内服可用健胃和驅風劑。治虛寒胃痛,用肉桂單味研末,開水送服。
但像西施那樣,用肉桂治喉疾卻不多見,但是用肉桂治喉也因此巧流傳成為了一段傳奇故事。
肉桂的經典方藥很多,挑選了幾個比較多用的。
1.治元陽不足,命門火衰:懷熟地八兩,山藥(炒)四兩,山茱萸(微炒)三兩,枸杞(微炒)四兩,鹿角膠(炒珠)四兩,菟絲子(制)四兩,杜仲(姜湯炒)四兩,當歸三兩(便溏勿用),肉桂二兩(漸可加至四兩),制附子二兩(漸可加至五、六兩)。上藥先将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丸如彈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滾白湯送下。(《景嶽全書》右歸丸)
2.治冷氣攻心腹痛,多嘔,不欲飲食:桂心一兩,高良姜一兩(锉),當歸一兩(锉,微炒),草豆蔻一兩半(去皮),厚樸二兩(去粗皮,塗生姜汁(炒)令香熟),人參一兩(去蘆頭)。上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聖惠方》桂心散)
3.治九種心痛,煩悶:桂心半兩。末,以酒一盞,煎至半盞,去滓,稍熱服。(《聖惠方》)
4.治小兒下痢赤白。腹痛不可食:桂心、黃連各等分。上為末,白糊丸小豆大三十丸,米湯送下。(《普濟方》桂連丸)
家中常會用桂皮調味,很多人以為這就是肉桂。其實兩者雖然都是源自桂樹,但還有些區别。
肉桂肉厚皮細質軟,膩滑如玉,斷面紫紅,油性足、氣香濃,味甜而辛,嚼之渣少;桂皮質硬皮薄,不夠油潤,幹燥而香氣淡,味微酸澀,少作藥用。
從上不難分析出來,肉桂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具有很強的保健功效。既然桂皮可以藥膳,肉桂自然更不例外。
用肉桂粉與蘋果汁搭配同飲,可溫胃散寒。對于胃脘滿痛、呃逆、口臭、厭食等症有較好的食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