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句中的“卷”字指書籍的冊本或篇章。如果僅僅以數量而言,這個數目的确不少,而實際上萬卷書并沒多少内容,因為卷本指串起來的竹簡。
所謂的“萬卷”有多少字?
“卷”字指書籍的冊本或篇章。如果僅僅以數量而言,這個數目的确不少,而實際上萬卷書并沒多少内容,因為卷本指串起來的竹簡。古人一卷書的最少篇幅,隻相當于現在的一章。一個人從七歲起每天讀三卷書,到不了二十歲就能讀萬卷書。
唐代的書,一卷少則幾千字,多則上萬字,萬卷書不過一億字。相當于現在32開本500頁的書300本的文字量。對于專門從事學術研究的人來說,這個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杜詩中的“萬”字應取其非常多之意,即“多讀胸中有本”。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出處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出自唐朝詩人杜甫的名詩篇《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意為一個人博覽群書,學識淵博,積累大量而廣泛的知識,把書裡的東西化為己用,就能輕松寫出驚世駭俗的文章,如有神助。
杜甫在長安的時候求官不得,考試不中,空有一肚子學問,非常悲憤,為感歎世道不公而寫下了這首著名的唐詩。“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他用來形容自己飽讀詩書,文采斐然的句子。确實,在現實中他也真正做到了“破萬卷”,他在詩歌上的非凡造詣也是舉世共睹。
怎麼才算讀“破”萬卷書?
對于“讀書破萬卷”中的“破”字後人有三種說法,概括起來就是:突破、磨破、識破。
所謂“突破”,即多讀而“胸羅萬卷”,就是說要博覽群書。漢代著名思想家王充說:“人不博覽者,不聞古今,不見事類,不知然否,猶目盲耳聾鼻癰者也。”古今中外,任何一個有傑出成就的學者大家,無一不是勤奮好學、博覽群書者。
所謂“磨破”,即熟讀而緻“書破”。孔子晚年讀《周易》,竟使編聯竹簡的牛皮繩多次磨斷,即所“謂韋編三絕”。根據實際需要,選出一部分書籍反複閱讀,深入理解,加深記憶,這是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所謂“識破”,即精讀而透徹理解書中之理。精讀,一要抓住重點,甯精勿雜;二要深入鑽研,務求精通。“書富如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所以讀書要善于選擇,取其精華,不可濫讀。選好了重點,确定了主攻方向,就要深入、刻苦鑽研,直到真正弄懂弄通為止。
古代還有哪些有關讀書的名言?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