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魚是福清土産之一。福清從明朝起就粗養鲡鳗。《福清縣志▪清乾隆》地輿志▪土産▪ 鱗之屬記載:“鳗魚,似鳝而腹大,色有黃鱗。出海中者相類而大。海人名慈鳗”。鳗業和福清人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一批創業者在鳗的身上挖到了第一桶金,也有許多家庭在鳗業的跌宕起伏中一蹶不振。福清的鳗魚産業現在是什麼情況?
鳗魚是一種神奇的生物,喜歡在清潔、無污染的水域栖身,是世界上最純淨的水中生物之一。鳗魚的營養價值非常高 , 有“水中人參”的美譽,被視為滋補、美容的佳品。鳗苗更是“水中的軟黃金”。
鳗魚在陸地的河川中生長,成熟後洄遊到海洋中産卵,一生隻産一次卵,産卵後就死亡。這種生活模式被稱為降河洄遊性。鳗魚的生活史分為 6 個階段:1、卵期:位于深海産卵。2、柳葉鳗:在大洋随洋流長距離漂流,此時身體扁平透明,薄如柳葉,便于随波逐流。3、玻璃鳗:在接近沿岸水域,身體變成流線型,以脫離強勁洋流。4、鳗線:進入河口水域時,開始出現黑色素,這是養殖鳗苗的捕捉來源。5、黃鳗:在河川的成長期間,魚腹部呈現黃色。6、銀鳗:在成熟時,魚身轉變成類似深海魚的銀白色,洄遊至深海産卵。
鳗魚的性别由後天環境決定,受環境因子和密度的控制,當密度高,食物不足時會變成公魚,反之變成母魚。鳗魚這種特别的生活史,很難在人為環境模拟,所以鳗魚的人工繁殖是世界性難題。鳗魚主要有日本鳗、歐洲鳗、美洲鳗等種類,通常說的本地鳗就是指日本鳗或亞洲鳗。
養鳗業一度被稱為“軟黃金”産業。淡水鳗魚是福建省在 20 世紀 60 年代發掘出口的新商品。自 1963 年我省開始出口淡水活鳗。由于出口 1 噸活成鳗可創彙 6000 美元左右,比出口鳗魚苗外彙收入多一倍。因此我省大力發展人工養殖活成鳗出口,并把活成鳗列為出口重點商品加以扶持。福清的鳗魚産業也是從養鳗開始起步。
1979 年是福清鳗魚産業的紀事元年,當年以補償貿易方式引進的日本水泥池工廠化養鳗技術落戶在上迳公社南灣村,養鳗廠水泥池面積 18 畝,年産活鳗 60 噸,全部出口日本。1980 年從日本引進高密度流水養鳗技術,鳗魚産量逐年提高。查閱《福清縣國民經濟統計資料》,1985 年首次在“淡水養殖”項中單列“養鳗”:當年全社會養殖鳗魚面積 52 畝,産量284 擔。1986 年首次在“外貿收購的主要商品總值及創彙情況”項中列入“活鳗魚”:當年實績 75.73 噸。1988 年外貿收購活鳗魚 472.31噸,貨值 1800.03 萬元,活鳗成為福清 10 個出口骨幹拳頭産品之一。
1989 年是福清鳗魚産業的發韌之年。福清全縣養鳗場 27 家,養殖 312 畝,産量 671噸,是全國最大的淡水鳗養殖加工出口基地。省糧油進出口公司在宏路外貿冷凍廠建立起全國第一條烤鳗生産線,年産烤鳗 100 多噸,産值近 1000 萬元。1990 年,福清開始從日本、德國等國家和中國台灣地區引進烤鳗生産線。1992 年引進歐洲鳗苗試養獲成功,因歐洲鳗苗價格隻有日本鳗苗價格的十分之一,養殖規模迅速擴大。1993 年全省有 800 個養鳗場,養鳗面積 14024 畝,其中福清就有 310 個養鳗場,養鳗面積 7500 畝,分别占全省總量的 38.6%和 53.5%,福清成為全國最大的精養池養鳗基地。1994 年,全市共興建烤鳗廠 10 家,年産量 6795 噸,産值 15.1 億元。1995 年福清鳗魚産業到達了第一個高峰期,全市養鳗場家數、養殖面積、鳗魚産量等,是 1991 年的 15 倍。同時,鳗魚配合飼料加工業緊随而上,初步形成了鳗魚養殖、加工、出口和鳗魚配合飼料生産的産業鍊。1996 年,福清鳗魚産量近 2 萬噸,鳗魚産業成為福清支柱産業之一。與此同時,随着福清人擴張的腳步,福清的鳗魚産業延伸到了周邊縣市和外省,如省内的三明、南平、龍岩,省外的江西、廣西、浙江等地。福清人的鳗魚産業大有燎原之勢。
1997 年 -2014 年是福清鳗魚産業的震蕩下行周期,經曆了高位下跌→觸底反彈→下滑震蕩→逐步回暖的階段。1997 年至 2000 年的下跌是“斷崖式”的。期間,受鳗苗高價位、鳗魚市場供大于求,日元對美元彙率下滑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鳗魚收購價格大幅下跌,從最高價格每噸18.3萬元,逐年下降到每噸6-7萬元,鳗場普遍虧損大量倒閉,并由此引發産生大量債權債務糾紛,甚至影響了全市社會穩定。鳗魚從福清人手中的“金元寶”變成了“燙手山芋”,福清人也第一次感受到了鳗魚兇悍的一面。
但福清人認為這隻是上升途中的洗盤,鳗魚産業環境稍有回暖便開始抄底。2000 年齊翔食品股票在香港上市。2001 年,全市烤鳗廠發展到 13 家 15 條生産線,産量 2.26 萬噸,産值 15.4 億元,出口創彙 1.93 億美元。福清的烤鳗産量約占全國 45%,占日本市場份額 38%,是全國最大烤鳗生産加工和出口創彙基地。齊翔食品有限公司(烤鳗)獲評福建省名牌産品。2004 年福清鳗魚産業發展成集飼料加工、鳗魚養殖、烤鳗加工為一體,年産值約 50 億元産業鍊。這段時間是福清鳗魚産業最風光無限的日子。
然而麻煩接踵而來。2002-2003 年,歐洲鳗發生“硝酸亞汞”“恩諾沙星”藥殘問題,2005 年,又發生“硝基呋喃”“孔雀石綠”“結晶紫”等藥殘問題,2005 年全市烤鳗産量銳減到 1.02 萬噸,産值極劇縮水到 10.6 億元。2006 年 5 月日本出台世界上最嚴格的食品藥殘限量制度《肯定列表制度》。2010 年歐洲鳗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Ⅱ類貿易管理,2011 年開始禁止歐洲鳗苗出口。2010 年至 2013 年本地鳗苗連續四年大幅減産,鳗苗價格比正常年漲價 5-10 倍。多重打擊使福清的鳗魚産業傷了元氣,90% 以上的鳗魚産業企業虧損,許多企業倒閉。
還好“寒冬”終于過去。鳗魚的價格從 2010年每噸 4.5 萬元 -7.5 萬元直線上升到了 2013 年的22 萬元。“一塊賺五塊,不會輸給做礦和房地産”,堅持到最後的裸泳者終于開始獲得可觀的回報。2013 年試養美洲鳗成功,鳗魚産量開始回升。2014年鳗苗在連續四年大幅減産後,快速恢複到正常年份水平。從 2014 年至今,鳗魚上市量、烤鳗企業烤鳗加工量、出口量保持穩定并逐年上升。
四十應不惑,福清鳗魚産業遊過40年卻存在“尚能飯否”的疑問。鳗苗的來源和價格、貿易壁壘、彙率波動、生産成本、市場環境、産業轉型升級……等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使鳗魚産業仍然“靠天吃飯”。
養鳗企業最擔心的是鳗苗産量及價格,由于傳統的歐洲鳗鲡、美洲鳗鲡、日本鳗鲡,苗種資源缺乏或價格太高,一些養殖場開始試養雙色鳗鲡、非洲鳗鲡、莫桑比克鳗鲡、花鳗鲡,從源頭上降低成本。目前的工廠化精養,采取恒溫設備,利用太陽能等供暖,取代傳統的燒鍋爐保暖;通過自淨化可循環的供水系統,取代抽地下水,這些因環保要求而轉變的生産方式,提高了養殖的門檻,這對當前福清主流的家庭分散式養殖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活鳗價格堅持不落,烤鳗成品國際市場需求的萎縮、因彙率等原因造成的價格下滑,這些都讓福清烤鳗企業的老闆們鬧心。目前日本仍是烤鳗主要出口地,但和以往相比日本市場烤鳗成品的消費量大幅萎縮,從最高峰的每年 7 萬噸下滑到最低每年1 萬多噸,近年穩定在 3 萬噸。國内市場尚不成熟,烤鳗産品良莠不齊,打價格戰,這些直接造成了訂單不足、産能過剩、開工率低。烤鳗企業通過精細市場劃分,提升品質,開發秋刀魚、青魚、蝦卷等相關産品,優化産品結構,以應變求突圍。
飼料企業就比較滋潤。2014 年 -2016年,6 家福清主要鳗魚飼料企業總産量同比增長了 58.6%、41.23%、5.9%。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福建天馬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馬科技”)。天馬科技在國内首家研制出玻璃鳗配合飼料,不但解決了我國養鳗業長期使用紅蟲帶來的水環境污染問題,而且解決了養殖安全與鳗鲡食品安全問題,打破了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技術壟斷,有力促進了我國鳗魚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其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玻璃鳗配合飼料等多項技術填補了國内技術空白。其生産的鳗鲡配合飼料産銷量居世界首位,健馬牌水産飼料獲“中國名牌産品”稱号。天馬科技還組建了以中國科學院桂建芳院士為主任委員的科技委員會,承建了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基地、國家水生動物病原庫研究生培養基地、鳗鲡現代産業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福建省特種水産飼料重點實驗室、福建省特種水産配合飼料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技術平台,構建了亞洲最強大的科研平台之一。創辦了目前國内鳗業最權威的《中國鳗魚網》,幫助養殖戶把握市場動向,創造最佳的經濟效益。2017年 1 月,天馬科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福建省特種水産飼料業中第一家在主闆上市的企業。
讓人感到形勢逼人的是國内競争對手特别是廣東企業的擴張滲透壓力。2011 年,國家質檢總局授予“台山鳗魚”國家地理标志産品的稱号。2017 年 3 月,CCTV-2 央視财經頻道《交易時間》、《整點财經》、《第一時間》欄目,聚焦“中國鳗魚之鄉”順德的鳗魚産業,挖掘順德鳗魚“以順德為生産加工總部,台山為養殖基地”的架構模式,報道鳗魚從培苗、養殖到生産等各個環節的亮點。雖然目前福清的鳗魚産量、烤鳗出口、飼料産量還占據全國産能的重要地位,但“老大哥”的地位受到了挑戰沖擊。按照福清檢驗檢疫的統計:2014 年福清出口烤鳗 198 批、2416.82 噸、貨值 6185.43萬美元,其中出口日本烤鳗占 56.39%;2015年 341批、4361.96噸、貨值10610.09萬美元,其中出口日本烤鳗占 72.05%;2016 年 333 批、3636.99 噸,貨值 7665.85 萬美元,出口日本烤鳗占 73.54%。而近 5 年來,我國對日烤鳗出口基本維持在 3 萬噸左右,我市出口日本的烤鳗數量僅占其中的 10% 左右,離高峰期占日本市場份額的 38% 已相去甚遠。
福清仍然是國内外鳗魚産業的重鎮。2016年,福清養鳗場 550 家(曆史最高),鳗魚投苗量6800萬尾,産量15220噸;烤鳗企業7家,烤鳗出口 3636 噸,創彙 7665 萬美元;鳗魚飼料企業6家,産量75540噸,産值101999萬元,鳗魚産業年産值近 50 億元。而福清人在全國養殖的鳗魚産量達 5 萬噸左右,占全國鳗魚總産量 6.7 萬噸的 74.6%。福清鳗魚産業掀起第二次浪潮有堅實的産業基礎。
鳗魚産業最大的希望在擴大國内市場消費。近幾年國内對鳗魚産品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國内需求增長明顯加快,烤鳗銷量近三年年均遞增 20% 以上。而福清人在海外從事水産行業的超過4萬人,各類超市網點達1.1萬家;在國内從事水産行業的有 16 萬人,分布在全國的 283 個地級市和 2000 多個縣,經銷網點達 3.8 萬家,這是巨大的資源。互聯網和冷鍊物流的發達也給烤鳗銷售創造新的機遇。2016年,福清市鳗業協會增加一個烤鳗營銷理事單位“健農鳗業合作社”,通過網絡平台、微信推薦和宣傳鳗魚産品,開啟烤鳗營銷電商配送模式。
行業協會發揮了重要作用。福清市鳗業協會是中國社會組織 AAAA 級社團組織,有團體會員 159 個,其中烤鳗企業 7 個,鳗魚飼料企業 5 個,漁藥企業 2 個。協會下設融城和漁溪服務中心,中心設有水生動物病害門診部,免費為會員養鳗場服務。協會聘請了高級技術人才組成專家組指導全市鳗魚科技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推廣鳗魚新品種試驗性養殖,探讨花鳗、雙色鳗和美洲鳗養殖新技術。加強行業内互相交流,為會員單位提供鳗魚市場鳗苗生産和投放,飼料、鳗病及創新技術等信息,使會員進一步了解國内外鳗魚市場變化。更關鍵的是向政府部門發出了行業的聲音,如:保持與農業部、國家瀕危物種管理辦公室溝通,收集材料證明歐洲鳗繼續出口合法性,解除歐盟、日本對中國出口瀕危物種的質疑;反映行業企業訴求和困難,如歐洲鳗出口配額等問題,解決歐洲鳗出口延續問題;協助有關企業向農業部申請進口歐洲鳗苗批文和進口資格認證,從而使歐洲鳗苗進口合法化;為農業部拟出台的《歐洲鳗鲡溯源管理實施暫行辦法》提供建議和修改意見,等等。下一步,協會還将幫助更多企業從養殖源頭、成長配藥以及加工環節等各方面提升鳗魚的質量,并建立原料供應商評估體系、鳗魚身份追溯體系,形成有效的生産加工銷售運行管理機制。
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鳗魚産業作為福清特色的傳統産業需要政府加強養殖生産行為監管,制訂福清鳗魚産業的技術規範标準并努力上升成全國行業标準,打造福清鳗魚産業的整體品牌形象并予以推介……“這些事情單靠企業、協會很難辦到或者辦好,如果政府能夠更多支持,效果肯定不一樣”鳗魚協會和相關企業們都很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