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東市正确處理發展生态旅遊和保護生态環境的關系,以生态塑造旅遊品質,以旅遊彰顯生态價值,強化生态文化賦能,豐富河湟文化内涵,促進文旅多點融合,擴大旅遊經濟總量,打造基礎設施完善、産業布局合理、産品體系豐富、服務水平優質、管理運營科學、帶動效益明顯的國際生态旅遊目的地。
強化組織領導
高位推動頂層設計
為全面推進打造國際生态旅遊目的地行動目标和任務落實,海東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發改、财政、文體旅遊等部門以及各縣區政府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和統籌打造國際生态旅遊目的地(海東)行動的組織實施,建立領導小組工作例會機制,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召開推進會議,總結成績,分析形式,解決問題,部署工作。同時,将發展生态旅遊,打造國際生态旅遊目的地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利用規劃,高起點謀劃、高标準推進。制定印發了《打造國際生态旅遊目的地(海東)行動方案》,編制完成了《海東市“十四五”文體旅遊廣電發展規劃》《海東市鄉村旅遊總體發展規劃》《海東市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等總體規劃文件。為做好打造國際生态旅遊目的地海東行動和項目規劃設計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孟達天池
紮碾公路
立足資源優勢
持續優化旅遊業态
立足黃河資源優勢,牢牢牽住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這一牛鼻子,精心布局“一圈三線百點”生态旅遊發展空間,海東“一圈三線”全域旅遊總格局基本形成。依托現有交通路網,做優做大河湟民俗文化深度體驗旅遊圈、鄉村生态暨沿大通河旅遊線、鄉村人文暨沿湟水河旅遊線、黃河文化旅遊風情線。精心規劃打造了平安驿、民和臨津古渡等文化旅遊看點,直觀再現河湟古道交融天下的曆史人物和事件,豐富生态旅遊線路内涵。積極發展生态觀光、民俗體驗、冰雪體驗、自駕車房車等美麗鄉村休閑旅遊精品線路,豐富生态旅遊業态。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體驗地、民和海鴻國際旅遊文化風情街列入省級旅遊休閑街區。互助縣威遠鎮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化隆縣安達其哈村、樂都區高廟鎮新莊村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紅光村、雙樹村、班彥村、卯寨黨史館等成為我市紅色旅遊熱門打卡地。化隆縣與中國地質大學在化隆縣阿河灘村共同開發打造的地質研學旅遊取得重要成果。
卯寨景區
平安驿河湟文化體驗地
依托豐富載體
促進文旅融合發展
加快推進河湟文化生态保護區、青海海東河湟文化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等申報創建工作。制定出台《海東市河湟文化保護條例》,成為全國首部為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制定的地方性法律規範,以河湟文化研究院為依托,高質量辦好《河湟人文》雜志,高水平編撰好《河湟民俗文化大全》《河湟文學從書》一套五卷、《河湟曲》等20餘部。成功承辦了第十九屆西北五省(區)“花兒”演唱會、第十六屆中國·青海國際搶渡黃河極限挑戰賽(循化站)、2022年青海省“農行杯”農牧家樂美食大賽等活動,高水準舉辦了青海絲路花兒藝術節暨河湟文化藝術節、河湟文化高峰論壇,進一步擴大了“醉美海東”的影響力。開發建設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體驗地、柳灣彩陶博物館等凸顯河湟文化特色的文旅載體,河湟文化博物館今年開館運營,成為講好海東故事、河湟故事的重要展示窗口和平台。
喇家遺址
柳灣彩陶博物館
堅持多點發力
激發旅遊消費活力
近年來,海東市把強化文旅對外宣傳作為提升海東城市形象、文旅形象的重要抓手,組織參加了央視财經頻道《魅力中國城》大型競演節目,積極參加各類文化旅遊交流、展覽展會活動,全方位宣傳推介海東文化旅遊資源,全面提升“彩陶故裡·拉面之鄉·青繡之源·醉美海東”的美譽度和影響力。今年,面對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帶給旅遊業的巨大影響,海東市采取多種手段,進一步加大文旅宣傳、助企纾困力度,從而激發旅遊消費活力,組織開展了2022年海東市“浪山浪水浪海東”文化旅遊宣傳推介活動,期間共組織10餘家中央駐青、省垣媒體以及30餘家省内外旅行社到各縣區旅遊景區和景點開展了文旅采風踩線海東行活動,廣泛開展海東文旅宣傳。制定印發了《海東市鼓勵旅行社組織引進市内外旅遊團體來海東旅遊獎勵辦法(試行)》,充分調動了省内外旅行社組團遊海東的積極性,對增強旅遊消費活力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同時,根據《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青海省助企纾困和支持市場主體發展十條措施的通知》,積極出台支持海東市旅行社行業纾困發展相關政策,暫退旅行社質量保證金共計128萬元。
北山門崗瀑布
七裡花海景區
下一步發展思路
重點打造核心旅遊景區
借鑒兄弟州市在打造建設和宣傳推介品牌經典景區方面的成功經驗,分析研究海東市文化旅遊資源優勢,計劃分批打造中國撒拉族民俗文化體驗地、瞿昙曆史文化旅遊景區、互助土族故土園景區,同時強化旅遊策劃包裝和宣傳推介,引爆全市旅遊市場,做大做強海東文化旅遊品牌,打造國内知名生态旅遊目的地。
優化發展布局
精心布局“一圈三線百點”生态旅遊發展空間,從而使“一圈三線百點”生态旅遊景區景點串珠成線,融入全省“一環兩廊六區多點”生态旅遊空間布局,進而融入已經在國際國内形成一定影響力的青甘、青川、青藏、青新大環線之中。同時,以“青海年、醉海東”、河湟文化藝術節活動為載體,主動融入黃河九省區生态旅遊推廣聯盟,積極打造西北五省區重要生态旅遊集散中心,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生态旅遊合作。
完善配套設施
強化城市核心區旅遊集散服務能力建設,完善城市客廳功能,通過航空、鐵路、高速高等級公路及風景道串聯,形成層級分明、功能互補、特色突出、聯動發展的旅遊目的地體系。實施A級景區、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交通設施配套服務工程,打通旅遊道路“最後一公裡”,提升交通等次和安全保障水平。強化生态旅遊精品線路和生态旅遊風景道旅遊服務設施建設,為遊客提供信息咨詢、餐飲、住宿、觀光、購物、娛樂以及車輛維修、應急救援等多樣化的旅遊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