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嬉遊旅行指南
“每日一核”的日子已經過到了第四天,握在我手裡的不是火車票,而是出小區的“通行證”。杭州這一波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原本的出行計劃又泡湯了,本來這篇應該和大家聊的是黃山腳下那些古樸的村落。
身體被困住,隻能在家找找雲遊的辦法讓自己開心一點。之前寫了在家逛敦煌莫高窟,這次我又開發了“新路線”:在家穿越式旅行之開封。
看到這幾個字,我估計大家心裡多少有點懵,讓我慢慢道來。
很久之前網絡上發起過一次投票,問大家穿越後最想去的朝代是什麼,結果宋朝高居第一位。當時朝廷取消了裡坊制,店鋪和民居相互交錯,買東西變得很方便。
宵禁政策也被取消,大家看戲、喝酒到淩晨是常事。寬松自由的社會環境不僅讓經濟野蠻生長,文化也同樣耀眼——瓷器和繪畫藝術在宋代都達到了巅峰,讓人不禁想要去親眼看看當時的生活。
▲王希孟《千裡江山圖》
可要怎麼穿越呢?讓我隆重介紹出這場旅行必不可少的時光機——《東京夢華錄》。這本書可以看成是文字版本的《清明上河圖》,畫裡人事物都被寫活了,汴京街頭熱鬧繁華的場景躍然紙上。
與其說這是一本北宋文人孟元老寫下的随筆集,倒不如說是一冊詳盡的開封旅行指南。當然,時間點是在千年前的北宋,而非21世紀。
邊看書對照現在的開封,我發現有些建築和習俗還在,有些已經消失了,時間造成的城市景觀異同大概就是這場“旅行”的趣味所在。
如果真的可以穿越到汴京的話,要怎麼玩呢?這一篇特别的旅行攻略送給大家。
汴京一日遊指南
01 先來認識一下京城以前的汴京城可要比現在的開封市小得多,我做了一張簡單的對比圖,左邊是現在的開封古城,而右邊就是當時汴京城的地圖,格局大緻還是保留下來了。
汴京的外城城門一圈大概20公裡,東南西北四面的城門分别是新宋門、南熏門、新鄭門和封丘門,不過現在開封能看到的老城門都是後期翻修或是新造的。在現代人的印象裡,城門僅僅是一扇“門”而已,但如果你來到北宋,會發現這些門的功能可多着呢。
如果運氣夠好,或許你能在東北角的陳橋門看到遼國使節進城來,那是他的專用通道;或是在北面的封丘門看到一年一度的北郊大祭禮;再或者在東南西北四扇門的禦道上偶遇皇帝的禦駕。
城門不僅有實用性,也承擔着自己獨特的禮制功能,就像宮内的大殿一樣。
當然,城門的首要功能自然是防禦,外城的所有城門都修有三層翁城。城牆之下能看到有士兵早晚巡查,他們的職責是觀察牆面是否有破損,畢竟這關乎首都的安全。
▲開封城門老照片
出了大内南面的宣德門,氣氛一下子就熱鬧起來。禦街兩側都是商業區,白天晚上都人來人往。
繼續往南走,出了内城的朱雀門後,除了各種店鋪,還會路過官員辦公的場所,比如開封府、國子監、貢院等等。部分官員的家也就住在附近,這上班距離還是挺讓人羨慕的。
當時的汴京有四條河流流經,所以橋特别多,光書裡寫出來的就有近40座橋。最值得去看的非東面城牆外的虹橋莫屬,它懸空而架,橋面兩側擠滿了小攤販,有賣小吃的、衣服的、工具的……熱鬧到每天都像在趕集。
5:00AM 汴京開始蘇醒
大内南面宣德門旁的市場,每天淩晨3-5點就開始營業了。攤主們帶着衣服、繪畫、花環等生活用品來交易,等天亮他們就收攤走了,這也就是現在所說的鬼市。裡面有一些不法商販會趁着朦胧的暮色賣假貨,你可要小心着點。
以前家裡沒有鬧鐘,要怎麼準時起床去逛鬼市呢?别慌,每天早晨都有寺院的行者帶着木魚或是鐵牌挨家挨戶地敲。這不禁讓我想起之前去寺廟禅修時,那些靠木闆敲擊聲起床的日子。
城市裡起最早的都是做生意的人,天還沒亮,沿街的酒店已經開始營業了,餐館老闆也已經起床準備食材。如果走到城門前,還會看到運送貨物的駝隊正排隊慢慢進城。汴京城,醒來得很早。
▲排隊進城的駝隊
8:00AM 吃個早餐
汴京早餐最出名的就是瓠羹,一種用瓠葉和羊肉一起熬出來的湯。那些會做生意的店喜歡用叫賣吸引客人,說進店喝湯送骨頭。贈送灌肺和炒肺也是常事,灌肺這道菜流傳至今,在開封的餐館裡都可以吃到。
城裡吃瓠羹的網紅店是大内右掖門外巷子裡的史家瓠羹店,再配旁邊的萬家饅頭,那就是汴京第一早餐。價格也不貴,粥飯配點心也就二十文。
▲以北宋汴京為背景的電視劇《清平樂》
和現在一樣,汴京早餐的另一大選擇是餅。
不同的餅店賣的東西不一樣,油餅店賣炊餅和糖餅,還有可以打包帶走的盒裝餅;而胡餅店賣的是門油、寬焦、滿麻等等,顧名思義這些餅的做法借鑒了胡人的飲食偏好,裡面夾了羊肉、胡椒、油酥之類的餡料。
▲左上方的老闆正在烙餅
武城王廟前的海州張家餅店和皇建院前的鄭家餅店是人氣最旺的兩家,每家都有50多個燒餅爐子,可想而知生意有多火爆。喝湯吃餅,依舊是開封人民的日常,這飲食習慣沒有改變。
2:00PM 打卡熱門商圈
大相國寺現在是開封必遊的景點之一,它是一座始建于北宋的皇家寺廟。但是如果回到北宋時代,你會發現它并不是一個那麼嚴肅的地方,甚至還是百姓來定期趕集的大集市。
寺廟集市每個月開放五次,開放日當天寺廟各個區域就變成了不同的“專櫃”。
進門處是賣活禽的,往裡走是日用品和雜貨,賣蚊帳、缰繩、文房四寶這些,也有豬肉鋪、蜜餞一類的小零食,東西還是挺豐富的。
▲《清明上河圖》裡的文房四寶店
走上大殿的回廊,你會發現全是女孩子在買買買。因為這裡賣的是珍珠、絨花、刺繡、假發髻這些飾品,而且還都是寺廟裡的尼姑親手做的。
喜歡文玩的人,這集也是一定會來趕的,繞到佛殿後面,全是各種書籍、字畫和珍玩,能逛好久。
▲如今的大相國寺
如果還沒逛過瘾,相國寺周邊的街也值得去轉轉。東面是雜貨一條街;南面則是煙花之地;北面的巷子開滿了餐館,裡面有家藥店挂着李成的真迹。要知道,這位古代山水畫的大家隻留下了一副疑似真迹的作品《讀碑窠石圖》,這千載難逢的機會不能錯失。
▲《清明上河圖》裡的藥鋪
5:00PM 去酒樓吃大餐
在汴京吃美食,那真就是找對地方了,滿城都是大小酒樓,甚至連川菜館都有了。價格嘛有便宜有貴,要是遇上酒樓搞促銷,還能拿面金旗回家。因為競争激烈,各家都會使出渾身解數來攬客,不想進店吃,部分酒樓會提供外送服務,相當人性化。
▲酒樓門口都會有這樣的彩樓
在大酒樓吃飯的好處是不僅能吃到美食,還能喝到自家釀的美酒。全城拿到釀酒權的酒樓僅72家,小酒店隻能問他們買酒。
這其中一家必有會仙酒樓,它要放現在就是黑珍珠标準的餐廳。就算隻是兩個人喝喝酒,桌上的餐具都要整套擺放:每人5個果菜碟子、3-5個水菜碗,加一套溫酒的碗。排場拉滿,這套餐具的價格得有100兩銀子。
▲《清明上河圖》裡最大的酒樓
這消費标準也就達官貴人吃得起,而且多是宴請、洽談的場合才會去。平時想吃點好吃的,還是去普通酒樓吃得痛快,這樣的地方也叫“飲食果子”。
店裡的菜單那叫一個豐富,從海鮮到牛羊肉,從湯羹到炒菜,一種食材可以有多種做法,還能自己提要求,服務很周到。
▲開封名菜鯉魚焙面
吃飯的時候,會有歌伎來桌前賣唱,還有買水果的小販在大堂穿梭,這樣的場景我小時候倒是經常見。不過有些酒店是不允許他們進入的,為了不讓他們打擾客人。
而平頭百姓去的比較多的是更便宜的食店,裡面的吃的倒是和現在差不多,主要是面、飯、湯、餅和各種羊肉料理。
當然,除了本地特色,還有一些南北特色飯館。川菜還是厲害啊,那時候的汴京就有專門的川菜館了(雖然那時候的口味還是不辣的);專做南方美食的飯館會賣煎魚飯和應魚兜子(魚丸)之類的菜品;還有供應素食的素菜館,要比寺廟花樣多。
北宋人民吃飯還是很挑剔的,雖然是小飯館,但是要求不低。點菜的時候冷熱要選,肉的精瘦比例要選,每個人的菜都能“個性化定制”,那時候的廚師大概要比現在的大廚忙得多。
12:00PM 夜生活high起來
瓦舍勾欄是汴京夜生活的主力軍,每晚有各色各樣的表演,裡面也不乏一些“明星”駐場,比如連宋徽宗都為之傾倒的李師師。
現在的演出場地分門别類很清晰,而那時候瓦舍勾欄就是娛樂中心,全部演出都在此上演。
具體能看什麼呢?那可太有得選了。
先來說語言類的。類似相聲的般雜劇挺受歡迎,演員以女性居多;說書人術業有專攻,有專門講三國的,也有講五代史的。
光說還不帶勁,說唱藝人不僅要會說,還要會唱。倒是不用快速饒舌,但得要知曉曆代戰争興旺、大量的曲牌,或是肚子裡有講不完的傳奇故事,還得有臨場創作的能力。在“合生”的演出中,說唱演員就得根據要求創作一首曲子。
去年脫口秀爆火,在北宋的瓦肆裡,你也可以看到類似的表演,叫“說渾話”。張山人的演出獨步汴京,沒人比得上他的幽默感。
喜歡互動的朋友可以去看“商謎”,演員在台上出謎題,由觀衆猜謎底,感覺在參加“一站到底”。
光說的就有已經這麼多了,“動作類”的演出也不少。木偶戲、滑稽戲、雜技、變戲法、皮影戲、手影戲……這些老手藝都流傳了現在。
如果讓我選,我還挺想看胡旋舞的,那是一種被記錄在壁畫裡的西域舞蹈。演出時,演員需要随音樂快速旋轉,飛揚的裙擺和頭紗一定很美。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都沒有說盡所有的演出,所以北宋的夜晚真的一點也不會無聊。看完演出,還能去幾大夜市吃個宵夜。
從朱雀門出來,一路向南走,沿街都是美食攤,這一段便是州橋夜市。烤肉攤、肉鋪攤、熟食攤應有盡有。要數梅家和鹿家最有名,花15文就能買一份兔肉,價廉物美。
要是在夏天,還能吃上荔枝膏、綠豆甘草涼水、砂糖冷圓子等十來種時令冰飲。不光好吃還好看,老闆會把糖水裝在紅色的盒子裡,非常精緻。
現在的州橋隻剩下了遺址,附近散布着一些餐館,晚上來吃一頓也算是對過往的追憶了。
比州橋夜市更熱鬧的是馬行街夜市,白天到這裡的人都是來買藥的,路兩邊有不少大名鼎鼎的醫館。而到了晚上,馬行街就變成了美食的天堂,人氣旺到就算停下腳步來,也會被人流推着往前走。這裡可以買到烤包子、胡餅、野狐狸肉、香糖點心之類的美食,就算刮風下雨夜市也照開不誤,而且要開到淩晨。
汴京,不僅醒得早,也睡得晚。
那些深夜下班的公職人員常會到這裡吃夜宵,點一份蛤蜊或是螃蟹,很餓就來個糍糕或是團子。攤位上有吃有喝,是加班人的福音沒錯了。
現在的馬行街變成了馬道街步行街,依舊是晚上逛街的好去處,隻是夜市氣氛不再。
02 汴京生活指南
如果你喜歡汴京的繁華,想要定居下來,這裡有些生活指南想要告訴你。
買菜要去哪裡?
那時候還沒有菜場一說,買不同的食材得去不同的地方。熟食這些夜市街倒是都有賣,而生鮮就要看想買什麼了。
買魚要去新鄭門、西水門和萬勝門,每天早上新鮮的魚準時被挑進城裡賣。
買肉則要去坊巷橋市,老闆的服務可謂再貼心不過了,切絲、切片、剁肉餡……改什麼樣的刀都行。晚上,肉鋪還會變成燒烤攤,買了就能吃。
水果攤集中在朱雀門外和州橋西邊,叫果子行。生意每天都很好,人流就沒斷過
東西壞了怎麼修?
汴京的市場裡,不僅有賣實物,也有商家提供各種維修服務。修個碗啊,補個鍋啊,鞋子、腰帶壞了也能拿來修補,還挺方便的。
要是修大物件,就要去橋市附近的街巷口。那裡就像個“人才市場”聚集着好多工匠,有泥瓦工,也有木匠,随時待命去家裡修補房屋或是牆壁。
人生大事要找誰?
城裡專門承辦婚宴的叫“茶酒司”,他們能把酒店和婚慶公司的活兒都一手包辦,甚至連招呼賓客的服務都有,客戶體驗絕對100分。
這些辦宴席的人被稱為“四司人”,如果你想去有名的園林、寺廟裡辦婚宴,他們也可以幫忙安排。那時候的結婚場地就已經不局限在酒樓裡了,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地方。
别以為生活在古代就能躺平,想要賺錢一樣得起早摸黑,官府的公職人員加班到深夜是常事,而且每工作十天才休息一天,打工在任何時代都是累的。
哦對了,想生活在北宋,還得把數學學好才行。因為買不同的東西,計數是不同的。舉個例子,買蔬菜的時候,七十二文為一陌,而在金銀行業則是七十四文為一陌,特别是彼此交換商品的時候,可得要算清楚了。
看到這裡,不知道你有沒有想穿越去北宋的念頭。那時候的汴京大概要比現在的開封要熱鬧繁華許多,租車(馬)、外賣、閃送這些很現代的服務,其實那時候早有雛形。
唯一缺少的應該就是網絡吧,但有那麼多豐富的街市、熱鬧的瓦肆和熱心腸的居民,網絡有沒有好像也不那麼重要了,回歸生活才是正經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