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白居易一生流傳下3000多首詩詞,其中不乏《長恨歌》、《琵琶行》等長篇名作,但在他的詩詞中,最能引起讀者共鳴的還要數《賣炭翁》。
賣炭翁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鬓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将惜不得。
半匹紅绡一丈绫,系向牛頭充炭直。
這首詩作于唐憲宗元和元年,當時正值宮市為害最深的時候,當時宦官專權,橫行無忌,常常在長安東西兩市以低價強購貨物,甚至不給分文,名為“宮市”,實際是一種公開的掠奪。
白居易這首《賣炭翁》就是揭露了這種不合理的強取豪奪,同時也表現出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開頭四句寫了老翁的炭來之不易,概括了複雜的工序和漫長的勞動過程以及老翁已經被剝削得貧無立錐,别無衣食來源,所有的吃穿用度都指望他這千餘斤木炭能賣個好價錢,這也給後面寫宮使掠奪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鋪墊。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這兩句最讓人感慨,本來穿着單衣的老翁理應盼望天氣暖和一些,可是他卻希望天氣更冷一些,因為隻要天氣變暖,他的炭就不值錢了。這兩句把當時在饑寒交迫中掙紮的勞動人民的痛苦有力地揭示了出來。
而且怕什麼來什麼,本來昨天晚上下了一夜的雪,天氣已經足夠寒冷,按理說這車炭能賣一個好價錢,但是天有不測風雲,這時候遠處有兩人騎馬而至,強行将一車炭拉走,隻給老翁留下半匹紅紗一丈绫而已。
最後老人隻能“回車叱牛牽向北”,炭被拉進了皇宮,老翁隻能餓着肚子往會走,詩人沒有寫老翁以後的生活,然而讀者卻不能不想,當想到這一點,就不能不同情賣炭翁的遭遇。
這首詩曆經千年依然感人肺腑,在如今的各大平台上每一次出現都能引起網友們的熱議,評價點贊輕松過萬,足見這首詩蘊含的社會意義,《賣炭翁》這首詩不但在當時有積極意義,即使對于今天的讀者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