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傳染病。一旦感染上了狂犬病,幾乎無法治療,病死率100%。因此,很多人對狂犬病産生了恐懼感,在社會上有一種很常見的病症,稱為“恐狂症”。
恐狂症實際上是一種心理疾病,伴随着嚴重的焦慮,有時甚至會産生精神病樣表現,需要心理科、精神科醫生的幹預。實際上,我們隻要正确認識狂犬病,解決好狂犬病的幾個誤區,大多數人能夠克服“恐狂症”,回歸正常的生活狀态。
隻有哺乳動物才能傳播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種人獸共患疾病,多見于犬、狼、貓等肉食動物。禽類、魚類、昆蟲、蜥蜴、龜、蛇等不屬于哺乳動物,不會感染和傳播狂犬病。除了有患者因器官移植感染狂犬病的報道以外,目前尚無狂犬病人際間傳播的依據。
大多數感染途徑是被咬傷
患病的貓、狗等動物的唾液中含病毒量較多,病毒通過被咬傷的傷口侵入體内。也有極少數通過唾液,也會感染。被病獸抓傷,而病獸的爪子上正好有唾液,也會感染。
其他少見的有眼結膜被病獸唾液污染,或肛門被病犬觸舔而獲得感染。此外,偶可通過剝病獸皮、進食染毒肉類而發病,也有因吸入蝙蝠群居洞穴中的含病毒氣溶膠而得病者。
健康的貓狗不會傳染狂犬病
如果确認咬傷的動物是健康的,絕對可以放心。健康的動物不會攜帶狂犬病毒,不可能傳染狂犬病。
“十日觀察法”絕對靠譜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十日觀察法”全球适用。狗、貓等哺乳動物在狂犬病發作後的3-5天内100%會死亡,而動物隻有在死亡前的3-5天内才是傳染期,這段時間内被咬傷才會有危險。
所以說,即便被咬傷了,十天之内咬傷人的狗或者貓沒有死亡,也就不用擔心了,因為咬人的時候狗或者貓不在傳染期。十日是世界衛生組織特意延長的安全觀察期限,10天内咬人的動物沒有死亡,完全可以擺脫對狂犬病的恐懼。
潛伏期一般在3個月之内
狂犬病潛伏期長短不一,多數在3個月以内,國内報告平均66.9日。4%-10%患者的潛伏期超過半年,1%超過1年,有報告7年者;潛伏期的與年齡(兒童較短)、傷口部位(頭面部傷者的發病較早,平均39日,下肢傷者的潛伏期平均90日)、傷口深淺(深者潛伏期短)、入侵病毒的數量及毒力(毒力強者潛伏期短)等因素有關。
其他如擴創不徹底、外傷、受寒、過度勞累等,均可能使疾病提前發生。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狂犬病可以有長達10年-20年的潛伏期。
I級暴露無需注射狂犬疫苗
符合以下情況之一者屬于I級暴露:
(1)接觸或喂養動物;
(2)完好的皮膚被舔;
(3)完好的皮膚接觸狂犬病動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洩物。确認接觸方式可靠就不需要處理。
II級暴露指皮膚被輕咬或者無出血的輕微抓傷或擦傷。肉眼難以判斷時,可以用酒精擦拭暴露處,如果有痛感,就說明皮膚存在破損(此法僅适于緻傷當時測試使用)。
這種情況屬于輕度暴露,應立即處理傷口,并按相關規定進行狂犬病疫苗接種。
處理的方式:
① 傷口沖洗:用肥皂水(或其他弱堿性清洗劑)和一定壓力的流動清水交替清洗咬傷和抓傷的每處傷口至少15分鐘。如條件允許,建議使用狂犬病專業清洗設備和專用清洗劑對傷口内部進行沖洗。最後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以避免肥皂液或其他清洗劑殘留。
② 消毒處理:徹底沖洗後用稀碘伏(0.025%~0.05%)、苯紮氯铵(0.005%~0.01%)或其他具有病毒滅活效力的皮膚黏膜消毒劑消毒塗擦或消毒傷口内部。
符合以下情況之一者屬于III級暴露:
(1)單處或多處貫穿皮膚的咬傷或抓傷(“貫穿”表示至少已傷及真皮層和血管,臨床表現為肉眼可見出血或皮下組織);發生在頭、面、頸部、手部和外生殖器的咬傷。
(2)破損皮膚被舔舐(應注意皮膚皲裂、抓撓等各種原因導緻的微小皮膚破損);
(3)粘膜被動物唾液污染(如被舔舐);
(4)暴露于蝙蝠(當人與蝙蝠之間發生接觸時應考慮進行暴露後預防,除非暴露者排除咬傷、抓傷或粘膜的暴露)。
這些情況屬于嚴重暴露,應立即處理傷口,按照相關規定使用狂犬病被動免疫制劑,并接種狂犬病疫苗。如果傷口咬傷嚴重、複雜,建議在專科醫生協助下完成。
注射過就不用再注射
既往注射過狂犬疫苗,再次暴露,三個月内無需再次接種狂犬疫苗。
以前注射過狂犬疫苗,在免疫有效期三個月内再被咬傷或出現其它可能感染狂犬病的高危情況,可不用注射狂犬疫苗。如果在注射最後一針狂犬疫苗的3-6個月内再次出現可能出現狂犬病的高危情況,需要加強注射2針,間隔一周。如果超過6個月,應當全程注射狂犬疫苗。
上述情況是狂犬病的常見誤區,正确認識狂犬病就能克服“恐狂症”。
本圖片來源:攝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