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視劇《大秦賦》熱播讓許多人對秦國及秦朝曆史産生了濃厚興趣,今天夜讀史書就借這個話題來與各位聊聊秦朝官制。
在《大秦賦》中,李斯得到相邦呂不韋的舉薦被任命為郎,然後李斯就天天手持長戟在宮中站崗值宿。那麼問題來了,郎究竟是什麼官職?是否真如電視劇中那樣隻是宮中的保安呢?
郎也稱郎官,從名稱上就可以看出,這确實是官名而并非普通的保安。郎這種職務在曆朝曆代都存在,隻是不同時代的叫法不同,比如元朝的怯薛、清朝的侍衛職能也都與郎官類似。
郎的員額不定,多時能達到數千人。他們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宮廷安保,但也兼顧其他一些與帝王日常活動相關的事務,如顧問、秘書等等。郎官的直屬上級是位列九卿之一的郎中令,相當于清朝正一品的領侍衛内大臣
雖然郎官給人感覺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官,但這卻是一份前途無量的工作。曆史上許多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是從這個職位青雲直上進入朝廷中樞的。這也很好理解,畢竟能擔任郎官本身也是能力的一種體現,而他們随侍帝王左右,自然有更多機會得到帝王賞識。
說完了郎官,我們再來說說秦朝官制。秦帝國自皇帝以下的最高官職是三公,即丞相、太尉、禦史大夫。丞相主管行政;太尉主管軍事;禦史大夫主管風紀監察。
三公之下設九卿:奉常、郎中令、衛尉、宗正、太仆、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少府。奉常主管宗廟禮儀;郎中令主管宮廷及皇帝出巡時的核心護衛;衛尉主管宮廷及皇帝出巡時的外圍護衛;宗正主管皇帝親族及外戚勳貴相關事務;太仆主管皇帝車輛馬匹,兼管官府畜牧事務;廷尉主管司法刑律;典客主管外交事宜;治粟内史主管錢糧谷貨;少府主管山海池澤之稅,兼管皇室理财。
三公和九卿是中央部門,輔佐皇帝管理全國軍政事務。在九卿之下還有許多負責具體管理工作的官職,比如郎中令屬下除了郎以外,還有專門負責谏議職責的大夫,以及專管朝會禮儀、接受臣民章奏的谒者。少府屬下有禦府令、尚衣令等一大批屬官。不過對于絕大多數曆史愛好者來說,隻要明白秦帝國的中央是“皇帝——三公——九卿”這樣一個層級關系就夠了。
秦朝實施的是郡縣制,地方行政最高一級為郡,相當于我們現在的省。當然,秦朝郡的規模遠比我們現在的省要小很多。郡設郡守、監禦史、郡尉三個互不隸屬的主官,我們可以理解成古代版的三權分立。
郡守是一郡之長,相當于今天的省委書記兼省長。郡守權力非常大,下級單位除了主官(如縣令、縣長)以外,其他官員均由郡守自行任免。
監禦史相當于今天的省檢察院檢察長兼省紀委書記,其主要職責是監察郡守及其他郡一級官員,并負責這些官員的績效考核。此外,監禦史還可以向中央朝廷舉薦地方上的人才。
郡尉相當于今天的省軍區司令員,主管地方駐軍,兼管治安、緝盜賊。
郡以下的地方行政機構為縣。萬人以上縣的最高長官稱縣令,萬人以下縣的最高長官稱縣長。縣令(縣長)以下有:縣丞(副縣令或副縣長)、縣尉(主管縣的治安、捕盜之事)、功曹(主管縣吏績效考核)、令史(主管縣文書檔案)、獄掾(縣監獄獄長)等屬官。
縣是秦朝最基礎的行政機構,縣以下的鄉村就靠地方上德高望重的族長、鄉紳、耆老進行自治。所謂“皇權不下縣,縣下惟宗族”說的便是這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