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之聲
近日,一條“山西果農兩萬斤蘋果在荊州銷售難”的新聞引發荊州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不少熱心市民紛紛訂購蘋果,一場愛心接力在荊州上演。不過,有媒體卻發現,這位山西果農近年來頻頻在全國各地向媒體求助銷售蘋果。
一場場愛心幫扶的背後,真的是蘋果銷售難,還是打着銷售難的幌子“悲情營銷”?
“幫幫果農”已成多年套路
仍有許多愛心市民受騙
顧客:“您那裡蘋果還有沒有?”
王姣義:“還有。”
顧客:“我們在沙市便河這裡,我昨天跟您打過電話了。”
王姣義:“我知道您那裡要12箱。你看這個電話也是催我要蘋果的。”
在荊州城區草市街的一間小門面裡,來自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南賈鎮東劉村的果農王姣義電話響個不停,這些電話都是訂購蘋果的市民打來的。因為銷售情況火熱,這幾天王姣義已經連續三次用大貨車将蘋果運到荊州銷售。
王姣義:“賣得真挺好的。”
記者:“一共賣了多少箱了?”
王姣義:“今天是第三次(卸貨)了,今天早上剛卸的貨。第一次拉了1050箱、第二次750箱,今天第三次拉了761箱。”
幾天前,王姣義還在為蘋果賣不動而發愁。11月20日他找到了荊州媒體求助稱:“自己上有80多歲的老父親,下有15歲的女兒,與妻子早年離異,現在一家三口人主要靠種植10畝地的蘋果園為生。11月中旬他帶着1000多箱蘋果來到荊州,在景明觀路租了一個店面賣蘋果,沒想到無人問津。”
此前媒體曾報道過困難果農王姣義
王姣義的求助經媒體報道後,引起了愛心市民的廣泛關注,不僅蘋果找到了銷路,一些公益組織和周邊居民還紛紛上門主動幫他卸貨、裝貨、記賬。
記者:“您在這裡是做什麼?”
市民:“給他幫忙。記帳卸貨打電話。”
記者:你們都是志願者?”
市民:“志願者,免費幫他幹活。”
此前媒體曾報道過困難果農王姣義
媒體幫助遇到困難的果農銷售蘋果,本是應急狀況的補救之策;愛心市民購買蘋果,以善心扶危濟困,傳播的是正能量,讓我們感受到荊州市民的愛心和荊州這座城市的溫度。
但令人費解的是,當記者在百度上搜索“王姣義 、蘋果”兩個關鍵詞,出來了數十條與其有關的新聞。例如,2016年12月《湘潭晚報》報道新聞《10噸從山西拖來的蘋果滞銷,湘潭市民紛紛向果農伸援手》;2018年11月《星沙時報》公衆号推送新聞《3塊多錢一斤的蘋果沒人要!上萬斤蘋果滞銷,幫幫他們吧!》;2019年1月蕪湖新聞綜合廣播和山西綜合廣播連續報道新聞《晉皖兩地廣播伸援手,助臨汾果農千裡一日還》。
在這些新聞報道中,王姣義面對媒體采訪時的說辭和做法幾乎如出一轍。更讓我們感到疑惑的是,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還有些媒體報道了與王姣義同村、同鎮甚至同縣的果農們在貴州修文、安徽池州、浙江東陽、湖南汨羅、湖北随州等地,以同樣的方式銷售蘋果的新聞,“悲情營銷”已經成為王姣義和當地果農通用的一種套路。而對于這樣的營銷手段,荊州本地的商家早已見怪不怪。
荊州兩湖水果批發市場商戶:“以前就這樣,好多年了。我們在網上看到了蠻多,在山西也看到了。比如把蘋果倒到地上、倒到溝裡給人家看,說自己蘋果賣不完,家裡很困難,小孩子穿的破破爛爛的,從以前就這樣利用媒體去宣傳。”
别讓“悲情營銷”透支社會愛心
“悲情營銷”說到底,是對市民善良和愛心的無情榨取。
荊州市社科聯副主席謝葵:“若苦心孤詣搞虛假宣傳、悲情營銷,甚至蓄意制造假象,就逾越了經營的道德底線。類似現象頻頻出現,隻會透支人們的同情心,割斷買賣雙方的信任紐帶,久而久之破壞的是社會秩序。”
另一方面,“悲情營銷”通過虛構事實,騙取媒體資源為其宣傳呼籲,然後從中獲利,受損的是媒體的公信力。
長江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李德龍:“當基于事實的悲情營銷被不斷重複上演,甚至紛紛模仿複制成為群體現象時,就會造成媒體公信力的濫用。對媒體而言,我們要對此抱有警惕。”
對于“悲情營銷”,我們不能隻限于道德上的譴責。少數人利用“悲情營銷”投機取巧,不僅損害了行業、品牌形象,也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湖北大柏地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季:“經營者在商品銷售過程當中,以故意的方式虛構事實,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實際上是一種不正當競争行為。市場監管部門可以依照《反不正當競争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對經營者進行相應的行政處罰,責令改正、消除影響。消費者當知道自己因受欺詐而購買了商品,可以要求退還購買的商品,返還支付的價款。”
央廣記者張毛清,湖北台記者張曉東,荊州台記者鄭家彬、胡嫚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