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庫冷盤熱盤是啥意思?随着人工智能、物聯網、高性能計算、大數據分析等應用的增加,數據中心正成為新一輪投資和建設的熱點作為“産熱大戶”,數據中心的散熱需求也越來越迫切,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數據庫冷盤熱盤是啥意思?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數據庫冷盤熱盤是啥意思
随着人工智能、物聯網、高性能計算、大數據分析等應用的增加,數據中心正成為新一輪投資和建設的熱點。作為“産熱大戶”,數據中心的散熱需求也越來越迫切。
近日,北京海蘭信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蘭信)舉行“海底數據中心(UDC)階段性測試發布會”,宣布中國首個海底數據艙完成階段性測試。測試報告顯示,樣機能源使用效率(PUE)值為1.076,同時對海洋環境友好。有媒體稱,這标志中國大數據中心走進海洋時代。
入海抵消熱量
“它(海蘭信海底數據艙的PUE值)是比較靠前的,肯定排在第一梯隊。”清華大學教授李震告訴《中國科學報》,“目前PUE值低于1.1都算非常好的。”
服務器非常怕熱,尤其是大量服務器聚集在一起的時候,産生的熱量必須要及時疏散。有統計數字顯示,一個數據中心每年的電力成本中,有41%都是用于制冷,一旦數據中心由于散熱問題出現運行故障,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如何降低服務器的成本,成了各大IT公司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為降低數據中心PUE值,業界采取了多種方式,有的選擇建在深山溶洞、有的選擇建在高緯度地區。
2018年6月1日,微軟就将一個長約12米、直徑接近3米的圓柱形數據中心,沉入蘇格蘭東北部的奧克尼群島海底。這個裝置包裹着 864 台服務器,可以存儲 27.6PB 的數據。
海蘭信的選擇和微軟一樣,将數據中心沉入海底。因為将服務器放在水中後,可以利用水散熱性良好的特點,幫助服務器更好地散熱。
海蘭信的海底數據中心由岸站、海底光電複合纜、海底分電站及海底數據艙組成。岸站通過複合海纜向海底分電站輸電,海底分電站進行高壓變電并實現智能化的設備配電,将産生的熱量通過冷卻系統散入海水中。數據艙中的IT設備通過海底光電複合纜與岸站聯通,接入互聯網,進而實現數據的多種應用。
海底數據中心主體結構為罐體結構(數據艙),電氣設備、冷卻系統均布置在罐體内部,罐内充滿惰性氣體。罐體頂部為海水冷卻系統,主要包括海水泵和過濾系統。冷卻系統利用管道将海水和熱管系統将服務器的熱量帶走,然後排回大海,與周圍水流融合冷卻。
該公司稱,每個數據艙設計值為490千瓦的IT負載,可以容納14個機櫃,每個機櫃負載35千瓦,相比傳統陸上數據中心功率密度提高5至7倍。
海蘭信集團副總裁徐坦說:“數據分析進一步證明了海底數據中心的綜合優勢,包括低能耗、低建設成本、省地、無需消耗淡水、低時延、高可靠性以及模塊化生産,可快速部署。”
對海洋環境影響不大
清華大學傳熱與能源利用北京重點實驗室發布的《海蘭信海底數據中心能效測試報告》顯示,海底數據中心以海水為自然冷源,基于分離式熱管可實現在南方沿海高熱地區數據中心的高效冷卻。經小試樣機實際入海運行測試,在海水溫度低于25℃時,可維持艙體環境溫度低于35℃,滿足服務器運行要求。經小試樣機實際入海運行測試,海底數據中心PUE值可達1.076,達到世界先進數據中心能效水平。
青島環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出具的《海底數據中心海洋生态環境影響評估報告》認為,樣機對測試海域的海洋生态環境友好,出水口最高溫升僅2℃,且影響範圍僅為設備周邊,基本不會對海區内海洋生物産生負面影響。
“PUE值并非科學研究所用的嚴謹指标,但這個行業裡都在用,我們也就使用這一指标來衡量數據中心的能效水平。”李震解釋說,“PUE指能源使用效率,是人們投入數據中心的所有電能和消耗在IT設備上電能的比值。PUE的理想值是‘1’,PUE值越大,代表其能效越差,需要有更多電量投到額外的、不得不用的地方。”
數據中心運行會産生大量熱,通常需要用空調系統來冷卻、通風和除濕。此外,還要有變壓器、配電系統、UPS等輔助設施,這些設備要消耗大量電能。為節能減排,不少企業選擇低溫環境部署數據中心,以減少機械制冷的損耗。
互聯網數據中心發布的《2019中國企業綠色計算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顯示,中國企業數據中心能源使用效率值有明顯改善,PUE值大于2.0的中國企業從2012年的34.6%下降到2019年的2%,但依然有85%的受訪企業數據中心的能源使用效率在1.5至2.0之間。
“目前數據中心的PUE值大多為1.3~1.5之間,海蘭信的海底數據艙PUE值為1.076,意思是投入1.076度電中,有0.076度消耗在輔助設備上。相比而言,這是個很低的數字。”李震說。
針對海底數據艙影響環境的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李華軍表示并未專門進行過研究,但“局部影響肯定會有”。
“實際上,任何海洋工程或設施裝置對環境都有影響。”李華軍說,“隻不過從目前公布的數據看,海底數據艙的影響是局部的,人們也不會在海底部署太多這樣的數據艙,因此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提供一種新的可能
去年,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數字經濟加速發展,數據中心建設也被中央正式列入新基建戰略。業内人士指出,數據中心既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新基建的基礎設施”。随着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融合發展,數據中心會更廣泛地帶動企業、資本等各方面的投入。
賽迪發布的《中國“新基建”發展研究報告》稱,到2025年,數據中心将占全球能耗的最大份額,高達33%。據統計,我國數據中心耗電量已連續8年以超過12%的速度增長。2018年我國三峽發電量、上海市用電量、數據中心總用電量分别為1016億、1567億、1609億千瓦時。其中數據中心總用電量已超過上海市,相當于1.6個三峽發電站。《綠色數據中心白皮書》估計,2020年我國數據中心總用電量超過2900億千瓦時。
去年9月,微軟将兩年前沉入蘇格蘭奧克尼群島海底的數據艙打撈上來。經過研究人員評估,其各方面的性能要優于傳統的數據中心,并且在水中的故障率是在陸地的八分之一。微軟認為,更高的可靠性可能與數據中心沒有人類幹擾、沒有氧氣被泵入有關。
微軟海底數據艙項目負責人Ben Cutler 表示,雖然服務器維修時要将數據艙升到海面上進行,比陸地上困難得多,但超低的故障率表明将數據中心沉入海底是可行的,而且是環保、經濟的解決方案。
“數據中心故障中,有70%是人為因素引起。海底數據艙恒溫、恒濕、恒壓、無氧、無塵,無人鼠侵害,避免了誘發因素。”徐坦說,“此外,海蘭信采取完善的監控系統以保障數據中心的安全運行,包括海底網監控系統、水下自主航行器、海面無人艇巡邏系統、海岸雷達監控系統,以及低空超輕型無人機系統等。”
由于經濟發展地域性特點,我國數據中心需求主要集中在東部、南部沿海城市群地帶,其地理上多處于中低緯度區域,年平均氣溫相對較高,不利于數據中心自然散熱,因此發展海洋水下數據艙、海底數據中心具有較大的潛在商業價值。
“利用外部空氣冷卻、水循環等自然冷卻是發展方向。但采用什麼冷卻方案,要考慮數據中心的規模、地理位置、環保要求等多種因素,采用新技術實現精準冷卻,節能減排。”李震說,“海底數據中心技術的發展為這個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我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情況差别較大,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做出選擇。”(張雙虎)
來源: 《中國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