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提示,本文有《洛神賦》真迹高清單字哦!
趙孟頫書《洛神賦》
對曆朝書法之主要特點,曾有清代書法家梁巘的觀點可謂恰到好處: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現在看來,晉韻猶如雪泥鴻爪,渺不可尋,但畢竟有迹可循,再加上太宗皇帝的推行,所以唐代全民學王書的風潮搞的是如火如荼。雖然天資各異,差的也也不會偏離法度過遠;所以在宋人的叙述記錄中,常見唐人皆為善書者!雖過于誇張,但也從側面表明了唐代的整體書寫水平不差。
到了宋代,大多文人已将情感意願的順暢表達放在了首要位置,而不願受束縛、苦遵循法度。例如“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蘇轼,就有“我書意造本無法”的呐喊,而從者入流。如此,這或許也就成了宋代無楷書大家的原因之一,幾乎全部以寫行書出名!而真正尚意的也隻有宋四家這樣的高手才能操作得恰到好處。
而到了元代,直到趙孟頫再次以“師法古人”的主張,号召學習晉韻、唐法,才在書法發展停滞的關鍵時刻力挽狂瀾!趙孟頫能夠掙脫時代的束縛——跨過宋人而與唐人并列于楷書四大家(唐歐陽詢、唐顔真卿、唐朝柳公權、元趙孟頫),能在中國書法史的構成中占有一席之地,足見其成就之高!
今天編者就同各位書友一同看看趙孟頫的臨王獻之《洛神賦》,其三個較為知名的版本。
其一版本,為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藏本
趙孟頫書《洛神賦》,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
此卷原為武漢大學首任校長王世傑的所藏,在其離世後,這件作品就被拍賣,于是仍能看見其卷标上“CHRISTIE'S”(佳士得)的标簽。此卷後又流入了普林斯頓大學。不過,在該大學的庫房裡面,這件作品是被視為僞作,而遭到冷落。
趙孟頫書《洛神賦》,©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
2000年4月份,王連起先生在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看到件流傳有序的真迹竟然受到如此待遇心中頗感不平。在訪美看畫紀聞中,他寫到:其實這件東西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由北方的一個收藏家徐宗浩花錢用珂羅版影印。我有影印本,所以我知道這件東西。當時剛打開一看,我就說,這件東西我一看就真了!我告訴他們,此卷的題跋被拆掉了一些,梁清标曾刻入《秋碧堂帖》中,《大觀錄》裡有詳細的著錄。有張謙、鄧宇、練高、文徵明等人的跋。當年在梁清标手中的時候還有牟巘、張楧的跋,現在這個隻剩下牟巘的跋,張楧的跋已經被拆掉了,但是有晚清的鑒定家、收藏家費念慈抄的文。方聞先生知道後挺高興,問“你為什麼說它是真的”,我說:“你們為什麼說它是假的?它上面有些印章别說作假的人,就是研究者也不一定知道。如上面有一方‘練高之印’。” 練高是明建文帝的忠臣練子甯的父親,一位晚元的詩人,本來這件東西上還有他的跋。這件東西詳細準确的年代從題跋上我可以确定是大德元年,跟上海博物館藏的趙孟頫大德元年《歸去來辭》寫的字是同一年。趙孟頫時年四十三歲。
四十三歲,正是趙孟頫在學習古人形成自我風格道路上的關鍵時期。在此卷中,已經開始顯現出勁媚之态,且一些字還能看到早年他學習宋高宗時候的書法基礎。
其二,是天津博物館所藏版本《洛神賦》
大德四年,46歲的趙孟頫完成蛻變,終于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從其為盛逸民所書的《洛神賦》足可見得。這時候,幾乎是他人書寫狀态最好的幾年。若有不信者,可看台北故宮藏的大德五年所寫的《前後赤壁賦》,用筆意婉轉,遒媚多姿,盡得魏晉風韻,近乎于完美狀态!
趙孟頫《洛神賦》,天津博物館藏
這卷《洛神賦》是趙孟頫長期臨摹古人範本後融會貫通,這裡特節選出洛神賦部分高清選字,這是目前為止最清楚的真迹圖片資料!
最後一卷,則是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版本。
這一版的《洛神賦》共80行,末署款“子昂”,但沒有年款。不過筆畫又比前面兩件《洛神賦》肥厚豐潤了,顯然年代應該晚于上面兩件。
趙孟頫《洛神賦》,故宮博物院
這卷《洛神賦》筆畫雖肥厚,但是使轉自如,圓潤靈秀、密中有疏,毫無臃腫之态。王铎對它愛得不行,在卷後跋雲:“此卷審觀數日,鸾飛蛟舞,得二王神機者,文敏一人耳。”這樣還不過瘾,一年後在前隔水又跋了一段:“光怪奪目,真沉泗之鼎,複現人間!”
趙孟頫《洛神賦》局部,故宮博物院
趙孟頫《洛神賦》局部,故宮博物院
最後,将這三件洛神賦按照時間先後從右到左依次排列,趙孟頫習書過程中的三個重要階段一目了然。
趙孟頫《洛神賦》三種,從右到左為時間先後
各位書友,如需更多高清單字大圖,可關注留言或私信與我!
,